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625 页

  抗战抗已经结束,接下来中央农村政策肯定会有所调整。所以我有一些问题想跟你们探讨。”

  魏红军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了小本子。

  翻开道:“第一:土改之后,这个土地归属个人。但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家庭壮劳力多,人也勤劳,种地水平也高,或者脑袋瓜灵活。

  他们经过几年的努力,渐渐地富了起来。而有些家庭壮劳力少,种地水平也一般,几年之后依旧是很穷。他们突然碰到了一些困难,有可能需要救命。

  到时候他们把手中的耕地卖了。这样的情况过了十年、二十年,有可能都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农村地区又开始出现和现在一样的问题。有的人靠着勤劳,有的人靠着智慧,有的人靠着坑蒙拐骗,有的,人靠高利贷,迅速的再一次富了起来,成为了农村新的地主。而那些把手中耕地卖出去的农民,再次沦落为贫雇农。你们说这种情况正常吗?

  魏红军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大家都是农村专家。

  经历过的事情很多。听到魏红军的问题,都开始思考。很快有个人举起了手,道:“书记,我想说两句。”

  “陈韬同志,你说。”

  魏红军认识这名干部。

  因为这名干部是察东支队本地出来的农村干部。本来是赤峰的一名中学老师,夏侯文他们建立龙延赤根据地的时候参加了八路军。

  他这样的师范大学毕业,而且二十来岁年轻的中学老师,不管是在龙延赤县委,还是在察东支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只要他愿意加入八路军部队,稍微接受培训之后,那就是干部。不需要多少时间,那就能够成为连级、营级乃至于团级干部。

  但他拒绝了部队的招揽,他偏偏对八路军的减,租减息工作感兴趣。

  地方政府听到这样一个有文化的读书人,愿意投入农村工作,当然是非常高兴。没想到陈韬一头扎进减租减息工作之后,迅速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农村干部。他懂政策,而且会灵活运用政策,更,懂如何在农村做工作。结果他在龙延赤根据地的农村干部当中迅速脱颖而出。因为他出色的表现,李少成组建热河减租减息工作团的时候,陈韬也是这个工作团领导人之一。非常受李少成的欣赏。

  “人和人之间,天生是有一些差距的。这不是人格上的差距,而是个体能力上的差距。最明显的就是,有的人个子高,有的人个子矮,有的人力气大,有的人力气小。也有一些人从小就聪明,但还有一些人他们比较老实,只知道埋头干活。这种个体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我在龙延赤根据地做减租减息工作的时候,仔细了解过这里农村农民的历史。

  特别是那一批走西口来到这里的那些人。当年走西口的人那么多,都是在同一片荒地上开荒。但少部分人在走西口的过程当中成为了地主,当然大部分人成为了自耕农和贫雇农。勤劳可能成为小地主和富农,不过想要成为大地主,光是靠着勤劳是不可能的。在这个地方能够成为大地主的,要么是在农村发放高利贷,要么是勾结军阀和土匪,再不然就像是吴石那样敢于和土匪拼命,得到当地农民的支持。想要正常靠着勤劳发展成为大地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同一时间来到一样的地方,一起开荒,但大家后来的境况完全不一样。人与人之间能力上的差距是一直有的。如果我们土改之后,放任不管,那么这种差距会迅速的体现出来。农村会出现新的地主,不仅仅是富农小地主,还会出现大地主。当然与此同时新的贫雇农的出现是肯定的事情。”

  陈韬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可能这种话说出来有些不合适。但现实情况就是如此,人的个体差异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有的人天生身体好,有的人天生聪明。

  同样的起步线,几年之后大家的发展就完全不一样。

  就算大家都勤劳,几年之后情况也会不一样。

  因为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聪明,就比别人有能力。

  他们在这些人中间迅速可以脱颖而出。等他们积了第一笔资金之后,野心就会增加,不满足于正常的财富增长。到时候农村就会再次出现各种高利贷,各种不合法挣钱的事情。

  “魏书记,这个东西无所谓正常不正常。因为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另一名农村干部刘浩开口。

  这名干部魏红军就更熟悉。说起来这还是魏红军的学生,是魏红军在盛县开办的农村讲习所出来的学生。当时年纪还很小只有十七岁,还是盛县中学的学生。

  不过现在已经25岁,成为了一名有经验的农村干部。

  也就魏红军不是常凯申。

  如果魏红军也跟常凯申一样,那么魏红军在盛县开办的农村讲习所毕业的学生都得喊魏红军老师。魏红军亲自上课培养的农村干部就有300多名。后来这个学校一直存在,整个抗战期间少说也培养了4000名以上的农村干部。

  刘浩道:“中国历史就是在这种循环当中。各个朝代开国的时候,人少耕地多,所以问题不大。

  可是几十年之后,就开始出现土地兼并的问题。这里面虽然有权贵吞并土地的事情发生,但也有农村会出现一批聪明人成为新的地主。接着新出现的地主开始新一轮的土地兼并。然后没有土地的农民成为流民,最后爆发农民起义。旧的朝代结束,新的朝代开始。”

  刘浩说到这里,很多人才反应过来。

  原来魏红军说的是这个意思。

  他们很多人之前不明白魏红军的意思。但刘浩非常准确的说出了魏红军的想法。大家都是做农村工作的,一个个脸色突然变得难看。

  如果跟刘浩说的那样,历史就是这么循环的。

  那么大家革命的意义何在?土地改革的意义何在?

  难道就是为了打倒旧地主,创造新地主?

  或者是为了打倒旧权贵,打造新权贵?

  农村的土地情况继续这样循环?

  这都不是大家革命的目的。

  “书记,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想要人人平等,在农村就是耕者有其田。可是如果按照书记说的那样,土地改革之后很快会再次出现地主和贫雇农,那么我们革命还有什么意义。不说现在我们只是减租减息,就算我们进行了土地改革。但如果十几年、几十年之后,农村再次变成现在的样子,那我们土地改革的意义何在?”

  有些干部直接提出了疑问。

  魏红军很满意。

  中共的成功,就是这些千千万万共产党干部们努力的结果。主席一直都说要让一线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其实关于冀热察根据地的土地改革,魏红军完全可以自己制定各种方案政策,然后在冀热察根据地推行。

  但不行。

  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干部不理解,或者不完全理解魏红军的想法。如果他们不完全理解魏红军的想法,那么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魏红军是希望大家完全理解自己的土改思路。

  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够步伐一致。

  所以魏红军才召开这一次的会议,统一大家的思想。让大家可以理解和接受魏红军的土改想法,同时魏红军也想听听这些来自一线农村干部的意见。

  “书记,如果想要制止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规定,土改之后分到的土地不可以进行私人买卖。”

  李少成开口。

  李少成一说,有些干部就恍然大悟,道:“对啊。书记,正因为农村土地可以买卖,所以才出现,那么多问题。如果我们规定农村土地不允许进行私人买卖,那么就可以避免发生这种事情。

  魏红军笑了笑。

  道:“这只是我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刚刚刘浩同志说得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是因为土地问题。这是上千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不是我们开一次会议就能够解决,我希望大家回去多思考这个事情。也可以分组讨论。下一次会议我们再好好讨论。我现在问第二个问题。我们士改之后,就跟刚才说的那样。有的人富起来了,而且是靠着勤劳富起来了。而不是靠着坑蒙拐骗积累了财富。那么到时候这样的家庭我们要怎么对待?

  他们如果本来就是党员,那么就变成了富农党员。

  可是我们党是无产阶级党派,这样靠着勤劳成为富户的,是合格的党员,还是不合格的党员?我们在,政治上要如何定义他们,要如何对待他们?他们如,果把耕地租给别人,或者在自己的产业上有雇佣别人的行为,这是不是剥削?如果有党员有剥削行为,那么他们还是共产党员吗?”

  很多人觉得理论是没什么用的,都是夸夸其谈的。

  可惜他们忘记了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很多时候理论的突破,才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就像是魏红军现在提出的问题,这就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土改之后,富裕起来的农民要怎么对待?

  他们的出身要变成富农?政治上要以富农地主来对待他们?

  如果这个人是党员呢?

  要继续承认他们的党员身份,或者是把他们开除出党?

  这个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问题,好像魏红军故意找事情一样。但这个东西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这个事情会在不久之后发生。

  历史上东北因为这个事情发生了巨大的争论。

  以高刚为首的东北局干部和休养同志为首的华北局干部之间,可是发生了巨大的争论。

  官司打到了主席那里。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的成分到底是地主、富农,还是原来土改之前的贫雇农。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是党员家庭富裕起来,那么这个党员还是不是党员?党员能不能允许富起来?党员有产业之后,如果雇佣别人干活,那么党员是不是成为了剥削阶级?

  这都是涉及到土地改革,以及后面的中央政策问题。

  “书记,其他的我不好说,因为我也想不明白。但有一点我是确定的。我们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生活的更好,摆脱贫穷的命,运。我们党既然是为了让广大的穷苦百姓翻身做主人,让他们更好的生活。那么我们应该是鼓励大家勤劳致富。若是因为大家勤劳致富,却以富农地主来对待,在政治上排斥他们,那么大家以后还怎么敢努力?农村的那些百姓,谁还敢勤劳致富。

  魏红军虽然对于冀热察土改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想法,但没有自大到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自己手底下这些地方干部都是经验很丰富的干部。

  对农村工作很熟悉。

  魏红军很重视他们的意见。所以提了问题之后,也把他们的话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制定政策的,根据。

  “书记,我也觉得有一些问题。如果说党员干部凭借着自己的勤劳致富也成为问题,不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只能是甘于清贫吗?我们党员干部是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但也没有道理不能勤劳致富。

  而且我们党员干部在农村就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如果连党员都不敢勤劳致富,那么广大的农民谁又敢勤劳致富?”

  “书记,我反对这种说法。”

  魏红军看向了陈韬。

  魏红军欣赏陈韬,一个大学生,中学老师,却能够扎扎实实的扎根农村,工作这么多年。不说别的,光是这种扎根农村多年的精神,就让魏红军很欣赏。

  陈韬道:“书记,我认为勤劳致富和党员富户,以及党员剥削应该分开来看,而不是把他们混为一谈。我们党应该提倡勤劳致富,鼓励农民劳动致富,因为这本来就是我们参加革命的目的。但党员不一样。书记,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圣人?就是我们党员,又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说自己是大公无私的?如果我们的党员都能够做到大公无私,那么我们的革命早就胜利了。我们大部分的党员也有私心。如果农村的党员富农多了起来,他们更多的精力会放在自己家的事情上,我们怎么保证他们能够带领农民一起致富?再说我们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为了消灭剥削革命的政党。怎么能够允许我们的党员自己成为地主?把自己的耕地租给农民,在自己的产业雇佣百姓,这不就是剥削行为。一旦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自己有了产业,和基层政府联合起来,我们的基层政权就会彻底崩坏。

  魏红军把陈韬的话记录下来。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6:12 , Processed in 0.050616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