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636 页

  道:“我不懂军事。但以前主席打仗常说一句话,那就是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既然目前国军被我们隔在南北两地,那我们当然应该是集中兵力,先解决弱小的敌人。然后全力以赴对抗强大的敌人。”

  彭珍看到大家这样的表态,很是急躁的道:“打仗归打仗,同志们难道就不考虑沈阳对我们的重要性吗?丢了沈阳,我们怎么向中央交,代?”

  “沈阳重要,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但如果我们在锦州和国军部队决一死战,那和当年我们在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有什么区别。而且我支持邓国同志说的,我们东北战场应该考虑全国战场。虽然现在大家签署了和平协定,但看老蒋往东北派出这么多部队来看,他根本就不想和我们和平。一旦爆发全面战争,我们在东北吸引更多的国军精锐,那么就可以大大减轻关内各个战场的压力。我们不能只考虑我们东北。”

  陈运开口。

  陈运知道城市的重要性,也知道军事应该为政治服务。但现在的情况,还是应该多听听军事将领的意见。林帅虽然没说话,但陈运知道刘亚娄说的就是林帅的意见。

  既然林帅有了这样的想法,包括前线的邓国都是这样的想法,陈运决定尊重他们的意见。沈阳是很重要,可是一旦在锦州伤亡太严重,那么其他城市怎么办?

  东北可不仅仅只有沈阳,后面还有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这些大城市。

  “我们要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我的想法是我们可以慢慢的让出锦州、沈阳还有周围的大中城市,但还是应该步步后撤。不能让国军轻易的得到这些城市,也给我们部署四平防线争取时间。同志们的看法呢?”

  “我支持。”

  “我也支持。

  高刚和张文天都表示了支持。

  林帅和罗帅也都是点头道:“支持。”

  彭珍看到大家都支持这个提议,心中很是失望。觉得这些“土包子”,完全不懂的城市的重要性。沈阳和周围城市多么重要。

  东北工业的精髓都在这里。

  自从来了东北之后,彭珍觉得工作开展实在是太困难。和这些“土包子”实在是难以共事。

  所以他道:“我保留意见。”

  东北局会议之后,东北军区召开会议。

  主要是讨论东北这边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东北军区司令员林帅,东北军区政治委员陈运,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罗帅,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谭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吕正超,东北军区参谋长刘亚娄等人。

  刘亚娄作为参谋长,也是林帅最欣赏和信任的手下大将,道:“按照东北局制定的计划,我们要在四平阻挡国军,同时派遣一支部队迅速剿灭目前在北满地区的东北挺进军部队。这支东北挺进军部队有十多万人,虽然都是曾经的伪满军、伪警察还有土匪组成,但毕竟人数众多。而且这些人都是当地人,我们必须要一战灭他们。要不然这些部队很容易消失在大山,成为土匪祸害我们的根据地。

  因此我的建议是派出一个纵队,加上北满军区和西满军区的地方部队,迅速解决这股挺进军部队。

  大家都看着地图。

  按照刘亚娄的意思,派出一个野战纵队,加上北满、东满地方部队解决东北挺进军,派出五个野战纵队防御四平。

  大家都看着林帅。

  因为林帅负责东北军事,陈运、罗帅他们在军事上都是非常信任林帅。林帅看着地图一直在思考,好一会道:“杜聿明如果接连拿下锦州、沈阳,那么他下一步是直接重兵进攻四平,还是分兵拿下沈阳周围的大中城市。

  “应该会分兵拿下周围的城市。”

  陈运开口。

  道:“目前国军各个部队都接收全国各大城市。那些接收城市的部队都发了大财,唯独杜聿明率领的这支20多万的部队,一直在打仗。杜聿明就算是自己不想发财,但下面的那些将军,那些军官难道都不想发财?杜聿明也要考虑他们的想法。他们毕竟打了那么多年仗,现在如果一点好处都没有,如何维持军心。

  杜聿明本人的操守还是可以的。

  虽然不敢说是非常清廉,但最起码比那些喝兵血的国军将军不知道好了多少。但国军派系林立,就算是中央军内部也是如此。

  不是说杜聿明就能够完全控制得住的。

  其他部队都在发大财,凭什么他们就要天天打仗,一点好处没有。之前的山海关大战,各部队伤亡都不小。各部队当中必然是怨气很大。

  想要平息他们的气,只能是让他们也跟着发财。

  最好的发财方式是什么。

  肯定是去接收城市。

  “那就好办。”

  林帅道:“我去四平,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五纵队、第六纵队、第七纵队都要去四平。第二纵队进入北满,和北满军区的地方军队一起组成北满兵团。王秋云同志担任司令员,李兆林同志担任政治委员,韩卫国同志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徐罗民同志担任参谋长,全权负责剿灭东北挺进军。北满地区所有的地方部队,都要听从北满兵团司令部的命令。

  “刚刚剿匪结束,又要让我们去剿匪。”

  王秋云放下手中的电报发牢骚。

  这段时间第二纵队一直在长春以东地区打仗,主要是帮助东满军区解决那些实力大,顽固的士匪。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东满军区本身实力就不是那么弱,又有第二纵队的配合,剿匪工作那叫一个顺利。

  不过第二纵队毕竟是东北野战军部队。

  而且还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王秋云一直想跟国军的美械部队较量较量。没想到林帅又让他进入北满,消灭北满的东北挺进军部队。东北挺进军是什么部队,就是一群伪满军,还有从蒙古那边过来的伪蒙军,加上伪警察部队,以及周围土匪组建的。看起来人多,但在王秋云眼中就是土匪部队。

  “不行。现在国民党主力一直进入东北。这个时候司令员怎么把我们这支部队放在后面剿匪。我要去和他谈谈。”

  韩卫国立马拉住了王秋云。

  韩卫国可不能让王秋云过去找林帅。这一次林帅对于第二纵队还是很重视的。因为林帅把第二纵队当成是一个战略集团来使用。

  毕竟林帅让王秋云担任北满军团司令员。

  这个时候要是过去和林帅发生意见冲突,以后林帅怎么看第二纵队,怎么看王秋云。就算冀热察军区在东北部队多,干部多,实力很强大。但是被林帅记住给你穿小鞋,那么这些又有什么用处。

  道:“老王,这明显是司令员重视我们。你现在过去要说什么?你还想违抗命令。

  “我就是跟他谈谈我的想法。”

  “老王,命令都下了,你还跟司令员谈什么。

  我们还是尽快的整理部队,考虑一下怎么歼灭东北挺进军部队。这股部队可是有十多万人。不过他们战斗力不强,只要我们动作快,两个月之内解决东北挺进军应该问题不大,而且还可以顺势帮助北满军区剿灭一些土匪。等解决了东北挺进军部队之后,我们就可以整军备战,南下参与战斗。不会耽误我们部队和国民党美械部队之间的较量。而且我们帮助北满剿灭东北挺进军,帮助北满解决那些大土匪。那么北满军区就会稳定,他们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地方部队。到时候说不定司令员把北满军区的地方部队都编入到我们这里。你说我们那个时候率领十万部队浩浩荡荡的南下,不更是好事情。

  韩卫国不是魏红军。

  所以他尽量给王秋云说这一次作战的好处。

  要说服王秋云。

  旁边的徐罗民也赶紧过来,道:“司令员,我认为政委说的是有道理的。我听说北满地区大炮数量非常多,因为日伪军为了防备苏联,主力部队都在这里,所以关东军大部分大炮都在这边。有不少被苏军缴获,但也有不少大炮扔在了各地。肖勇实同志他们说,他们在山里面捡到了不少大炮。我们这一次进入北满剿灭东北挺进军,顺便在北满地区收集那些大炮。然后我们组建纵队直属的重炮旅,以及再组建两个炮兵旅。到时候我们部队南下,就不怕那些所谓的国民党美械部队。说不定我们纵队的大炮数量,比美械部队还要多。

  王秋云被韩卫国和徐罗民拉住,总算是冷静了下来。

  但还是愤愤不平。

  道:“那好。我们进入北满,迅速歼灭这个东北挺进军。日本都投降了,这些恶心的汉奸部队还在那边。告诉李勇,让他准备人马,进入北满之后,我不管他是坑蒙拐骗,还是其他办法。反正一定要搜集足够的大炮。此次进入北满,在纵队下面最少要组建三个炮兵旅。对了,老徐。你跑一趟炮,兵学校,跟他们要200名学生。”

 

 

第657章 土改纷争

  东北这边仗打的越来越大。

  杜聿明在山海关刚刚开始和八路军交战的时候,手底下只有13军和52军。不过之后手中的兵力一直在增加。几个月之内已经是有了六个军的部队。

  可是部队遭到了邓国冀热辽军区部队强有力的阻击。

  常凯申对于自己的爱将杜聿明还是很信任的。

  杜聿明来到前线开始,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月时间,但才刚刚拿下山海关。部队在锦州受挫,跟常凯申求援。常凯申虽然呵斥杜聿明,认为杜聿明进攻速度太慢。但他也清楚了东北八路军战斗力很是强大,并没有自己原先想的那么简单。

  但东北他不能放弃,所以选择继续调派部队进入东北。先是调派滇军93军从葫芦岛登陆。别看这是滇军部队出身,好像是杂牌部队。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情,和之前进入东北的滇军60军一样,93军也是国军半美械的精锐部队,战斗力非常强大。93军来到东北之后,杜聿明手底下的部队增加到了七个军。

  但杜聿明依旧没有信心。

  因为邓国虽然提议让出锦州和沈阳,可是当然不能轻易就让出来。双方在锦州大战一场,足足打了十天左右,邓国才率领部队撤离了锦州。

  为什么邓国能够负责一个战略区。

  除了邓国资历深之外,还有他担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之后表现非常好。当然中央对于邓国如此信任,是因为邓国对于部队的掌控能力、组织能力都非同一般。

  就算是去陌生的部队,邓国都很快能够掌握部队,和那些干部处理好关系。这是中央最看好的。

  这一次就是如此。

  十天作战,第三纵队和第八纵队伤亡都不小。

  但部队撤离的时候,却一点没乱。部队撤退的时候,最能够体现一名将领的能力。邓国在这方面做的就非常好。两个纵队五万多人的部队撤退,竟然丝毫未乱。

  杜聿明其实是想要趁着八路军部队撤退发力。

  可惜邓国指挥部队撤退非常从容,没给杜明留下任何的空隙。

  这让杜聿明对于对面的八路军部队非常忌惮。

  杜聿明是打过大仗的,也亲眼见到过国军部队当年溃败的场面。抗战的时候,国军部队溃败的事情出现过很多次。

  所以杜聿明比谁都知道,组织一个撤退的部队是多么困难。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4:42 , Processed in 0.067644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