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676 页

  任培国担忧。

  主席笑了出来,指了指聂帅的报告,道:“荣臻同志不是说了吗?晋察翼要适应新的形势,晋察翼的任务也要跟着改变。晋察翼那边不是正在组建骑兵纵队吗?就让晋察冀把骑兵纵队划拔给晋绥野战军。”

  能力越大,承担的责任越大。

  晋察冀发展最好,当然需要对其他解放区更多的支持。魏红军在冀热察军区,以骑兵第三旅、骑兵第四旅,以及歼灭傅作义之后缴获那么多战马新组建了一个骑兵第五旅。正准备以这三个骑兵旅组建一支15000人左右的骑兵纵队。

  主席一句话就把骑兵纵队划拔给了晋绥野战军。

  主席很快道:“荣臻同志说的很多方面还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利用现在晋察翼是大后方的机会,在晋察翼进行更多的政策实践,为未来新中国的政策打下一个基础。不过只是晋察冀一家,我看还是规模太小。如果把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起来,效果应该更好。”

  “老毛,你这个想法好。”

  总司令道:“刘波成同志和邓喜贤同志率领晋冀鲁豫的主力部队南下中原,组建中原军区。前段时间陈耿同志又率领十万部队南下豫西之后,原晋冀鲁豫地区兵力严重不足。剩下的部队都是地方部队为主。虽然晋冀鲁豫地区的地方部队战斗力也不算太差,但面对晋南地区的国民党部队,还是有些力有不逮。目前晋察冀这边第二野战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同蒲路,随时都可以进入晋南地区作战。如果郭田民同志率领晋察翼第二野战军进入晋南地区,到时候归属问题,指挥问题都是必须要解决的。如果我们把晋察翼解放区和晋翼鲁豫解放区合并起来统一指挥,那么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不仅仅是晋南有这个问题,冀南地区也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主力部队南下河南,所以冀南地区以地方部队为主。之前面对在邯郸的第三军一直是没有多少办法,还是晋察冀第一野战军解决了第三军。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伍豪也赞同这种方法。

  现在不是抗战时期,需要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现在是大兵团作战,需要的是联合起来。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都是隶属于华北,把他们联合起来力量更大。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晋察翼现在很强大,但晋翼鲁豫的主力部队都抽调南下。

  现在需要晋察冀部队的支持。

  任培国道:“如果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要合并,那就是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冀鲁豫中央局也要合并。

  这样可以恢复北方局编制,以前北方局本来就是负责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不过以前的北方局是领导山东的,但现在的情况新成立的北方局不好领导山东。我看干脆叫华北局,中央成立华北局。

  “华北局,华北局,不错。华北局比北方局适合。”

  主席点头。

  相比起当初掌管整个北方地区工作的北方局,华北局的规模就小了不少。不过正因为规模小了不少,所以反而叫华北局更合适。

  任培国看主席支持,接着道:“目前荣臻同志担任晋察冀中央局书记职务,薄树春同志担任晋翼鲁豫中央局副书记,代书记。我看荣臻同志担任华北局第一书记,薄树春同志担任华北局第二书记。”

  新成立一个华北局,虽然没有当年的北方局那么厉害,但管辖范围依旧不小。

  管理好几个省。

  而且既然是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冀鲁豫中央局合并,那么就要考虑平衡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晋察冀强大,晋冀鲁豫需要晋察冀的帮忙。再说聂帅是政治局委员,所以担任华北局第一书记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本来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邓喜贤,已经跟着部队去了中原,担任新成立的中原局书记。薄树春目前是代理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所以他肯定是要担任华北局第二书记。

  历史上1948年成立华北局,其实是以晋冀鲁豫中央局为核心的。整个华北局的筹备工作,都是修养同志和薄树春为首的晋鲁豫中央局干部完成的。所以当时成立的华北局,修养同志是华北局第一书记,薄树春是第二书记,聂帅只是第三书记。

  而且新成立华北局17名委员当中,晋察冀干部非常稀少。

  因为修养同志是五大书记之一,所以华北局实际工作是薄树春同志领导的。华北局当时不仅是党政方面是晋冀鲁豫占据优势,就是在军队干部上面,晋冀鲁豫干部也是后来居上。

  为什么说解放战争当中,号称模范根据地的晋察冀淡无光。

  就是如此。

  党政干部上,修养、薄树春、刘华福、杨秀封这些原北方局干部占据重要位置。华北野战军总共才三个兵团,最有实力的第一兵团司令员是杨德志,第二兵团司令员是许向千。杨全武成为第三兵团,也就是20兵团司令员,结果成立的时候才六七万人。

  结果在华北局聂帅话语权很低。

  华北局的很多工作他也插不上手。

  但现在不一样。

  晋察冀成绩太好,聂帅又是七大的政治局委员。加上晋冀鲁豫原来的那些干部,都跟着部队南下开辟中原解放区。所以现在成立华北局,反而是晋察冀中央局压着晋冀鲁豫中央局。

  “我看董老也去华北局,可以担任华北局第三书记,主要负责组建华北联合政务委员会。

  主席加了一个名字。

  大家对这个没有异议。实在是因为董老,也就是董毕五的资历太深,这可是中共一大代表,也是七大政治局委员。说起来薄树春才是中央委员。

  “既然要合并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冀鲁豫中央局为华北局,那么同时应该成立华北军区。我提议聂荣真同志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许向前同志担任第一副司令员,杨全武同志担任第二副司令员,滕代元同志担任第三副司令员,薄树春同志担任第一副政治委员,罗起容同志担任第二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魏红军同志担任第三副政治委员。”

  “让聂荣真同志和薄树春同志、董毕五同志尽快的召集晋察翼中央局和晋翼鲁豫中央局的干部,进行华北局的筹备。确定华北局名单,确定华北局各个机构,华北军区、华北野战军的干部名单,以,及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的各个机构。

 

 

第690章 华北局的组建

  国军在东北是一败再败。

  东北野战军发起的冬季攻势,一个月之内横扫一片。杜聿明身体本来就不好,听到前线的战况之后吐血昏迷,被飞机紧急送到了上海接受治疗。

  杜聿明发生这种事情,完全在常凯申意料之外。

  因此常凯申急忙任命东北保安副司令,东北行副主任郑东国临时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全权负责东北国军的军事指挥。

  不过这只是临时性的任命。

  因为郑东国指挥不动东北的部队。就连杜聿明在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指挥这些国军精锐。

  别看大部分都是中央军嫡系精锐部队,但就算都是中央军部队,后面的老大都不是一个人。就像是13军是汤恩伯的嫡系部队,新一军孙立人是宋子文的关系,新六军廖耀湘他们是杜聿明第五军系统的将领。不过相比起汤恩伯和宋子文,杜聿明第五军系统崛起时间太短,根基太浅,只能算是何应钦系统的分支。所以进入东北的那些中央军将领,有些根本不买杜聿明的仗。打仗顺利的时候,大家还能够团结在一起。战局稍微不利,他们就各行其是,根本不把杜聿明这个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根本不放在眼里。

  正因为这些部队都各有各的老大,所以想让他们听命令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中央军精锐的军长,甚至是师长,都能够直接和常凯申联系。然后接受常凯申在南京的命令。有些时候连杜聿明这个前线总司令都是后来才知道,自己手底下的部队接到了常凯申的命令。

  所以常凯申正在选择能够在东北坐镇的将领。

  但东北国军这种动荡,给了林帅一个机会。

  林帅命令王秋云北满兵团进攻抚顺,邓国的南满兵团进攻辽阳、鞍山、海城等地。然后林帅亲率主力猛攻四平前线的国军,把他们赶到了沈阳。

  四平攻防战,足足打了半年时间。

  最后以东北野战军的胜利告终。

  这一场冬季攻势,足足打了两个多月时间。打的东北国军主力部队加上地方部队损失了19万人,接连收复了通化、梅河口、本溪、抚顺、辽阳、鞍、山。

  国军二十多万部队被迫进入沈阳。

  与此同时策应东北的晋察冀第四野战军,也就是包深率领的晋察冀14纵队回到了翼东,和13纵队会和。和25师作战之后,包深明白14纵队打不了国军精锐。目前留在冀东的东北军53军战斗力也很强大,包深选择放弃和这些强敌作战。他开始在冀东选择歼灭国军保安团这种地方部队,以此来提高部队战斗力,补充部队武器弹药。

  包深放弃和53军硬碰硬之后,开始在冀东再次活跃起来,让陈成再次犹豫不决。

  把派到了热河的部队又叫了回去。

  自从陈成来到了北平之后,16军和92军一会命令北上进入热河,一会又让他们回来。两个军几乎没怎么打过仗,光是河北和热河就来往三四次。

  部队没打仗,却很是疲劳。

  此时魏红军从前线回到了张家口。

  因为晋察冀中央局和晋鲁豫中央局在张家口开会,开华北局的筹备会议。晋冀鲁豫的干部,在晋南的干部直接乘坐火车过同蒲路、平绥路进入张家口。翼南那边的干部就有些麻烦,需要在石家庄集合,坐正太路进入山西。在进入太原之前下火车,然后坐车去同蒲路车站,坐火车去大同。又从大同坐火车,利用平绥路进入张家口。

  而且这不是简单两个中央局开会,而是中央局扩大会议。

  很多非中央局委员,也过来开会。

  主要讨论华北局的组成。

  华北局三名书记中央已经确定,接下来大家讨论的是华北局四名副书记的人选,以及华北局常委的人选。参加会议的有聂帅、薄树春、董毕五三名华北局书记,晋察冀这边有罗起容、魏红军、刘华福、乌兰福、周彬、赵震生、杨全武、杜丽清、刘任这些晋察冀中央局委员之外,还有郭田民、朱亮才、赵陆、王直、李志敏、刘道声这些军队干部,以及以晋察冀地方干部。林林总总有六十多人。

  晋冀鲁豫这边来的干部也不少。

  滕代元、杨秀封、荣子河、赖若宇他们,不过、徐帅等晋南地区军队干部来的很少。主要是因为徐帅他们在晋南,和胡宗南、阎锡山打仗,抽不开身。

  也有从中央跟着董毕五一起来的。

  就像是黄靖、高科临等人都是中央派过来的干部。

  开会的人总共一百多人。

  晋察冀这边占据绝对的优势。本来晋冀鲁豫作为129师的地盘,高级干部是不少的。但129师主力南下创建中原军区,成立了中原局。所以高级干部很多都南下参加了中原局。

  所以和晋察翼相比,就落了下风。

  这个从选择四名华北局副书记的时候非常明显。

  晋察翼这边名额很多,而且各个都有资格。而晋冀鲁豫这边的情况就不怎么样,推出来的杨秀封、滕代元他们,虽然也是资历深、级别高,但这,一次选举当中不占优势。所以问题不是他们没有资格,而是这次会议的干部七成都是晋察冀的干部。

  怎么开会讨论,他们都不占优势。

  最后聂帅做了一个妥协。

  聂帅、薄树春、董毕五本来的想法是选择四名副书记。但如果只选择四名副书记,晋鲁豫这边就没有名额。聂帅要平衡,告诉中央自己没有只照顾自己的山头。所以聂帅和薄树春、董毕五重新商量之后,决定华北局设立六名副书记。最终选出来的结果是,晋冀鲁豫这边的滕代元和杨秀封都成为了华北局副书记。但却是排名靠后的两名副书记。

  他们也算是运气好。

  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晋鲁豫。要不是如此,光,是按照投票决定,他们两个谁都当选不上。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23:50 , Processed in 0.05729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