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677 页

  晋察冀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一堆人抢剩下四个副书记的名额,最终乌兰福、魏红军、赵震生、周彬当选为华北局副书记。

  乌兰福是民族干部。

  华北局成立之后,负责绥远、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内蒙古六个省的工作。而华北局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民族工作,特别是绥远、热河、内蒙古地区有大量的蒙古族。所以乌兰福是民族干部的代表。同时目前的乌兰福是绥远地区和内蒙古的党政一把手。华北局成立之后,他要继续负责这些工作。特别是内蒙古的工作。

  赵震生目前是张家口市委书记,而且还是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负责晋察冀组织工作。他能够一跃成为华北局副书记,是顶替了刘华福的位置。本来按照正常情况华北局副书记肯定有刘华福的位置。但刘华福在士改当中犯了大错,反正在晋察翼名声很不好。虽然依旧是晋察翼中央局副书记,但他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赵震生接管。

  所以这一次华北局副书记,刘华福不仅没能够得到晋鲁豫干部的支持,连晋察冀本地的干部都没有支持他。反而是赵震生一跃成为了华北局副书记。

  周彬的情况就更简单。

  这一次成立华北局,是准备革命胜利之后的新中国做准备。因此华北局除了要指挥打仗,更多的是政府部门要正规化,要建设,要发展经济。所以中央要求华北局成立之后,要在华北局成立华北人民银行,同时也要成立统一的合作社,也就是后来的供销社模式。而这些都是周彬的长处。

  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周彬是一手创办了中央银行、苏区合作社等等。抗战时期好长一段时间在新疆,在新疆也是负责经济建设、财政建设。所以在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

  此次华北局成立,周彬是要大用的。当然周彬是主席的弟弟,这个因素肯定也是存在的。

  最后是魏红军。

  资历最浅,但晋升速度最快。魏红军是真正靠着硬邦邦的战绩、政绩成为了华北局副书记。从1945年在晋察冀办大学,接着是东北战略的成功实施,然后是集宁战役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傅作义部。

  然后是1946年土改工作的成功,大同-集宁战役一战歼灭傅作义部主力,打下了大同。这些硬邦邦的成绩,是魏红军成为华北局副书记的基础。当然魏红军出身晋察冀军方,得到晋察冀军队干部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而且这一次华北局副书记当中,魏红军的排名也最高。

  魏红军在这一次重组华北局当中,成为了仅次于聂帅、薄树春、董毕五三人的华北局四号人物。

  此次组建华北局,比较失望的是罗起容和刘华福。

  罗起容之前一直是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也是晋察冀军区二号人物。可是这一次华北局改组,罗起容没能够成为华北局副书记。说句不好听的话,罗启容来晋察冀是吃亏的。因为相比起其他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这边军区基本上不直接领导部队打仗。部队打仗都是一线部队自己决定。

  结果导致了罗启容到了晋察翼之后,反而没有什么发挥余地。

  不过最失望的当属刘华福。

  刘华福一直是华北地方干部的代表,是晋察冀中央局的二把手。本来以他的资历地位,这一次组建华北局,怎么都应该是成为华北局副书记的。可是在土改当中犯了大错,主要是得罪了晋察冀军队干部。晋察冀这边的军队干部上上下下对他都不满意。要是按照晋察冀军队干部的想法,连华北局委员他们都不想选择刘华福。但聂帅知道打压一下刘华福可以,如果真的废了刘华福,那就不是好事情。所以刘华福被选为华北局委员。不过刘华福落选华北局副书记,所以也未能够成为华北局常委。

  此次华北局常委,是华北局三名书记和六名副书记组建。

  然后选择8名华北局委员。

  同样是晋察冀这边占据优势。

  许向前、罗起容、杨全武、刘华福、杜丽清、刘任、荣子河、黄靖当选为华北局委员。

  选择了华北局副书记和委员之后,聂帅立马给中央汇报。华北局负责六个省,人口5000多万。有北平、天津、太原、张家口、保定、石家庄、大同这些大城市。

  而且中央很多机构也会搬到华北局。

  可以说华北局非常重要。

  华北局上报的名单,中央全都批准。

  这样华北局迅速成立。随着华北局委员名单的确定,组建华北局的速度迅速加快。华北局下辖组织部、宣传部、城市工作部、社会部、秘书处、青委、妇委、研究室、华北局党校、华北人民日报、社。

  与此同时华北局迅速组建华北军区。

  中央建议华北军区的人员名单是,聂帅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许向前同志担任第一副司令员,杨全武担任第二副司令员,滕代元担任第三副司令员。薄树春担任第一副政治委员,罗起容担任第二副政治委员,魏红军担任第三副政治委员。

  不过华北局常委会议上,聂帅提议魏红军担任华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同时担任第三副政治委员,滕代元同志担任第四副司令员。

  聂帅对于魏红军是鼎力支持。

  因为魏红军现在正是势头正猛的时候。华北局常委会议通过了聂帅的提议,魏红军成为了华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和第三副政治委员。

  成立了华北军区之后,华北局紧接着成立华北野战军。聂帅担任华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许向前、杨全武、魏红军、滕代元担任副司令员,薄树春和魏红军为副政治委员。

  初步确定,许向前作为华北军区、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和腾代元一起负责晋南方向的作战。杨全武同样作为华北军区和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负责河北方向的作战。

  魏红军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的身份坐镇张家口,和同样担任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的罗起容一起主持华北军区的日常工作。同时魏红军还以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的身份,主持华北野战军日常工作。

 

 

第691章 组建华北野战军兵团

  “红军,你虽然是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但你本人要留在张家口,处理军区和野战军日常事务。你看怎么安排第三野战军领导机构比较好?”

  华北局成立,华北军区成立,华北野战军成立。

  这只是开始。

  因为目前的华北局、华北军区、华北野战军司令部,只是确定了上面的干部。想要完成组建,下面还有一堆位置需要填补。

  整个工作没有两三个月是无法完成。

  除了这三个部门之外,接下来华北局还要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其实就是成立华北政府。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下辖民政厅、教育厅、财政厅、农业厅、工商厅、企业厅、交通厅、公安管理处、秘书处、法院、华北人民银行、华北合作社管理处。

  还下辖绥远、察哈尔、热河、内蒙古、晋南、、晋中、晋北、冀南、冀鲁豫、冀中、冀东等行政公署。

  至于这些行政公署的干部安排,还需要华北局讨论。光是这个工作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大批的干部。这种时刻山头问题就会严重。

  现在的情况华北局和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以晋察翼各个机构,以及晋察翼干部为主是肯定的,但聂帅又不能全都让晋察翼干部上。如何安排有能力的干部,还能够平衡各个山头,不至于出现内考验的就是聂帅的政治智慧。

  不过聂帅先跟魏红军讨论的是华北野战军的问题。

  因为现在还在打仗。

  战争问题依旧是排在第一位的事情。

  随着成立华北局,绥远、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内蒙古六个省的部队都归属华北局领导。不过主要是以晋察翼部队和晋冀鲁豫部队为主。聂帅作为华北局第一书记,记负责整个华北局工作。所以准备把军区和野战军日常工作交给魏红军负责。魏红军这个华北局第一副书记,主要负责的就是华北的军事工作。

  “司令员,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先改组一下我们华北野战军各部队。目前各部队编制混乱,而且晋察翼和晋翼鲁豫的部队情况就更复杂。

  “改组?”

  聂帅点头道:“这是应该的。你也参加过会议,华北局初步的想法是,河北战事交给杨全武负责。到时候冀南的部队,也要交给杨全武。晋南、晋中战事交给许向千同志负责,那么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就要接受许向千同志的指挥。晋察冀和晋冀鲁豫的部队要联合作战,对于各部队是应该进行一定的改编,适应目前的战争。

  晋察冀部队和晋冀鲁豫部队虽然都是解放军部队,但还是有很多不同的。虽然以前也联合打过仗,但那种联合作战和现在联合作战不是一回事情。那个时候联合作战,其实依旧是各自为战,只不过打仗的时候配合一下。

  不过现在的联合作战,是两支部队要成为一支部队。

  肯定会出现不少问题。

  “司令员,我觉得我们应该废除目前晋察冀第一野战军、晋察冀第二野战军、晋察冀第三野战军、晋察冀第四野战军等编制。毕竟现在成立华北局,我们总不能继续这么叫。而且我们晋察翼几个野战军部队,兵力上差距太大。所以我认为可以在野战军部队组建兵团一级来代替原来野战军的叫法。”

  “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聂帅点头。

  现在晋察冀这边的部队番号是比较混乱的。

  总共四个野战军编制,其中杨全武的第一野战军兵力最多,已经超过20万人。如果再把冀南部队编入进来,升格一些地方部队,那么第一野战军部队规模完全能够达到30万人。

  兵力最少的就是第四野战军。

  因为邓国抽调太多主力进入东北,所以目前晋察冀第四野战军13纵队和14纵队完全是以地方部队组建起来的,手底下也只有五万人左右。不仅战斗力差,武器装备也一般。

  华北局的成立,是中共从政府机构开始都走向正规化的开始,军队也不例外。

  所以目前晋察翼四个野战军的编制明显是不适合的。所以聂帅也想过整编晋察冀部队,开始统一各个部队的情况。但到底如何整编,聂帅还在考虑当中。

  没想到魏红军已经有了想法。

  其实在晋察冀,论军事能力,魏红军不是最冒尖的。但聂帅选择魏红军为军区、野战军司令部日常工作负责人,就是因为魏红军稳重,大局观强。

  晋察冀和其他野战军部队不一样。

  像目前的东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山东兵团和陈粟兵团,以及刚刚成立的西北野战军,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军事指挥官,战斗指挥能力非常出色。

  林帅、刘帅、彭老总,还有和陈帅搭档的栗大将等等。

  他们自己就能够统帅部队打仗。

  但晋察冀不一样。

  晋察冀从抗战时期开辟根据地开始,聂帅对于手底下这些战将都是放养的。让他们自己去开辟根据地,发展根据地,招募部队,指挥部队打仗。

  你水平高,能力强,那么就像是杨全武一样迅速崛起,打出来了中央候补委员。你要是能力不够,几次帮助都达不到要求,那么只能是把位置让开,就像是三分区司令员陈满远。

  所以聂帅从抗战时期开始,除了整体上的规划之外,具体怎么打仗是不去管的。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也是一样。

  杨全武、郭田民、魏红军都是各打各的,聂帅不会插手具体指挥。在这方面聂帅还是很有自知之明。到了现在情况就更加明显。

  杨全武在河北,郭田民在晋中地区,那都是盘踞多年,经营多年。不敢说是水泼不进,但最起码都是坐地炮,真正的诸侯。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5:58 , Processed in 0.06946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