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690 页

  就连王丁南都被打的全身都是伤。

  王丁南可不是普通人。

  是1930年就入党的老党员。担任过北平特委书记,担任过河南省委书记,是一名资历深、级别很高的干部。地下工作、宣传工作方面都有杰出贡献。高书逊部当时能够起义,王丁南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高书逊起义之后担任部队政治部主任,参与高书逊部的改造。

  可以说高书逊部的起步是非常好的,改造条件也非常好。

  结果晋冀鲁豫派进来的政工干部不仅和高书逊本人、高书逊部军官关系很差,跟王丁南的关系也非常不好。本来他们的工作是配合王丁南,可是他们把王丁南排斥在外。

  这样的情况之下高书逊部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

  这一次高书逊部出现事情,王丁南也被抓了起来。审讯人员对他进行了刑讯逼供,要他承认参加了高书逊叛乱。

  王丁南一直没有承认。

  事情就僵在这里。

  王丁南一直不承认,咬牙坚持高书逊没有问题,高书逊部也不存在叛乱,自己更是没有参加过所谓叛乱。王丁南的级别不低,审问人员也不好随便处理。杨启青来到这里这么长时间,高书逊的问题一直没有处理,就是因为王丁南一直不松口。

  王丁南不松口,靠着几个军官的口供,根本定不了罪。

  为了让王丁南松口,为了尽快结束这个事情,晋鲁豫社会部干部,对王丁南进行了残酷的刑讯逼供。甚至还进行了诱供,只要王丁南承认高书逊叛乱,那么他们也不会说王丁南参加了高书逊叛,乱。

  可是王丁南还是没有同意。

  “魏副书记,这不是小事情。这是一起叛乱杨启青开口。

  杨启青虽然也不是很支持这种刑讯逼供,但特殊时期特殊办法。高书逊地位特殊,影响力大,这次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结果。

  而王丁南是其中的重要人物。

  时间紧迫。

  让王丁南开口是最好的办法。如果王丁南一直不开口,那么这个事情就一直无法有结论。所以杨启青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也没有阻止。

  “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需要谨慎。你们对王丁南同志这样刑讯逼供,就算最后王丁南同志签字画押,难道这就是证据吗?”

  杜丽清很不满。

  杜丽清也不是第一天做保卫工作,他也不是没有过失误。他手底下也出现过这种事情。但这一次的事情,杜丽清还是感觉不寒而栗。

  王丁南可是老党员。

  担任过北平特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的老干部。他们对这样级别的老干部都能够进行如此的刑讯逼供,如果是面对其他人呢?是不是他们平时的案子,都是这么处理的。

  如果真的都是这么处理的,那么会出现多少冤假错案。

  就像是当年的肃反。

  他们在苏区就是这样做的。导致牵连一大片,不知道枪了多少无辜的党员干部。

  华北局社会部成立之后,杜丽清虽然级别高但对于杨启青还是很尊重。之所以尊重,是因为杨启青是这条战线上的传奇人物。破获过不知道多少案子。

  人的名树的影。

  杨启青这样的传奇人物,杜丽清也不敢随便对待。

  但这一次杜丽清是真的很失望。这不应该是杨启青这样出色的干部应该做的事情。

  魏红军跟杜丽清道:“杜丽清同志,回到张家口再处理,你觉得如何?”

  “可以。”

  两个人现在都不信任神泉训练班这边的干部。

  简直是乱弹琴。

  杜丽清同意,魏红军对杨启青道:“杨启青同志,这里的一切全部终止。高书逊部的这些军官全部送到军政大学,取消这个临泉训练班。高书逊同志和王丁南同志,还有在这里接受审问的高书逊部军官全都跟着我们一起回张家口。至于高书逊部全部移到冀鲁军区,暂时接受冀鲁军区的指挥。杜丽清同志,这里的所有资料全都封存,神泉训练班这边的工作人员,全都跟我们一起回张家口。

  高书逊的部队反正是不能这样放着。

  事情发生了,高书逊再怎么冤枉肯定是不会让他再出来带兵。但这件事情必须要有结果,在这里无法处理,魏红军必须要回到张家口。

  这个需要华北局开会讨论。

  至于高书逊部,魏红军不放心留在晋冀鲁豫。

  实在是晋翼鲁豫的干部和高书逊部之间的矛盾太严重。当然最后要怎么处理这支部队,还需要华北局最后决定。

  “魏副书记杨启青还要说什么,但魏红军摆摆手。

  道:“杨启青同志,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有什么事情我们回张家口再说。

 

 

第702章 处理

  魏红军和杜丽清很快就回到了张家口。

  魏红军和杜丽清把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华北局。

  高书逊的事情太敏感。

  连中央都惊动。因此很快华北局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杜丽清、杨启青他们是社会部干部,所以也列席会议。魏红军把资料都转给了华北局之后,道:“有人举报高书逊部要叛乱,为了以防万一迅速控制高书逊和高书逊部的那些军官,接管高树勋部,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果断的。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但后面发生的事情,我认为问题很 多。”

  魏红军本来真的只是想要迅速解决这个事情,让他不要影响华北野战军接下来的战斗。

  但后面看到的事情,让魏红军真的很是生气。

  有些事情魏红军本来是不想说的,可是这一次的事情,有些人做的太过分,已经是超出了魏红军能够接受的范围。因此魏红军忍不住在华北局开炮道:“我派人调查过。太行军区控制高书逊的时候,高书逊旁边就没有几个人。高书逊本人接到太行军区命令之后,一直在家里,整个过程并没有什么冲突,更没有发生过所谓的开枪反抗的事情。但这些去控制高书逊的干部,却在报告当中说,经过激烈战斗解除了高书逊警卫队的武装,控制了高书逊。这是一个共产党干部该做的事情吗?他这是什么意思?是为了跟上级表功,还是为了证明高书逊确实要叛乱?这样满嘴话的干部我们以后怎么信,任?”

  “在围场县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可能在座的同志们不少人都听说过。因为公粮征收比例过高引起了区政府和当地农民的冲突。他们直接给这件事情定性为国民党特务”煽动的一次破坏公粮的事件。去控制高书逊的那些干部做的事情,和这个事情又有什么区别。

  “这种欺上满下的干部,以后要是继续负责工作,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建议华北局对这些干部进行严惩,有些不合格的党员,没资格留在党内。”

  这种干部完全是一颗老鼠屎。

  坏了党的作风,坏了党的形象,对革命只有破坏。这么大的事情,他们都敢造假。报告当中甚至可以写出无中生有的战斗。魏红军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些干部都是哪来的胆子,随意的编造这样的报告。

  整个会议室气氛很凝重。

  因为大家没想到魏红军借着这个事情“发难”。一旦对那些干部进行处理,那么波及到的不是一个两个人。因为那些虚假的报告,不是一个两个人写的。甚至太行军区有些干部也会受到影响。

  魏红军继续道:“接下来我要说杨启青同志的问题。组织让你去调查处理这件事情,是让你去核实具体情况。是让你去查清楚,高书逊叛乱的问题存在不存在。而不是让你去给高书逊叛乱捏造罪名的。”

  “魏副书记,我不能接受你这样的批评。”

  杨启青站起来立马辩解。

  因为魏红军说的罪名太严重。

  捏造罪名?

  杨启青可是华北局社会部副部长,管安全保卫的。如果被批评为捏造罪名,这个事情就大了。如果一个保卫干部被按上捏造罪名这样的批评,那么他以后还怎么工作。上面的领导以后怎么相信你的工作?甚至党内很多领导都会害怕,你一个保卫干部如果捏造罪名,用在了政治斗争上,那么谁不害怕?

  所以这个罪名杨启青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杨启青道:“我去就是为了查清楚整件事情。有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做法出现了问题。工作当中有失误,我可以检讨错误。但魏副书记说我捏造罪名,这样的批评我不能接受。”

  薄树春在旁边道:“魏红军同志,大家都是革命同志,工作上有分歧可以讨论,工作上有错误可以批评。但不应该随便扣帽子,有些话还是需要谨慎一些。”

  他也没想到魏红军突然发难。

  前面关于有些干部夸大其词,编造事实,蒙蔽组织的事情也很严重。处理起来很有可能牵涉不少干部。但他们毕竟级别低,薄树春还不说什么。

  但杨启青不一样。

  杨启青是这条战线上的代表性干部。杨启青之前是晋冀鲁豫社会部部长,此次华北局成立又担任社会部副部长。虽然是副部长,但在这个领域杨启青的影响力明显大于杜丽清。在社会部来说,杨启青是可以直接抗衡杜丽清的存在。甚至很多人看来,杜丽清只是占了资历的便宜。要是论能力,论成绩,杨启青比杜丽清更适合当社会部部长。

  魏红军道:“薄书记,我不是一个轻易对一个干部提出批评的人,更不会对一个干部随便评价。

  但杨启青同志这一次做的事情,的确是让我非常不理解。难道他以前的工作都是这么做的?我去神泉训练营看到的情况,让我怀疑这是我共产党的地方,还是国民党的审讯室?他们为了让王丁南同志承认参加了高书逊叛乱,竟然把他吊起来打。而且持续了十多天时间。这是我们共产党保卫干部应该干的事情吗?杨启青同志,我想问问。你去处理这个事情,所有的证据都是这样刑讯逼供取得的吗?

  而且你们刑讯逼供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承认参加了高书逊叛乱,难道这不是栽赃陷害,捏造罪名?

  跟当年的肃反有什么区别。杨启青同志,你跟同志们说说,我说的哪一句一话是诬陷你的?哪一个事情不是你做的?

  虽然薄树春开口,但魏红军一点没有退后。

  薄树春是上升速度很快的干部,七大的时候甚至成为了中央委员。华北局成立之前还是晋冀鲁豫中央局代理书记。但魏红军也是军队打出来的干部,是晋察冀代表性的干部。

  这次的事情,让魏红军真的很生气。特别是看到王丁南的情况之后更是如此。所以根本没给薄树春面子。

  杨启青听到魏红军的话,脸色涨红。

  但他也不敢说魏红军说的都是假话。华北局这些常委看着这个情况都不知道该怎么表态。大家都没有想到,华北局才成立多长时间。

  就发生了这种事情。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6:34 , Processed in 0.05223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