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701 页

  魏红军道:“关于农村土地,我在提出土改三阶段的时候,就有了整体的想法,也给中央提出过这方面的意见。那就是农村土地大方面上是隶属于国家,农村土地就是国家土地。如果更具体一点应该隶属于集体,也就是农村集体。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因为只有明确农村土地隶属于集体、国家,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土地政策。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按照情况,根据人口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也可以按照需要,把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体制。

  不管是任何一项政策,前提就是农村土地必须要掌握在国家手中。要是没有这个前提,那么国家任何一次的土地政策,都是没有根据的。这是农村土地的情况,城市土地的情况情比农村更加复杂。

  关于土地政策方面的,魏红军和聂帅,以及土改工作委员会的很多干部都交流过意见。

  大家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共识。

  其实早在土改的时候,就已经有干部提出了这样的提议。那就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直接隶属于国家,只有这样才能够名正言顺的进行土改。只不过当时情况不合适,所以魏红军没有采纳。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个问题必须要讨论,必须要有一个结果。

  现在随着华北解放区越来越稳定,华北解放区有些地方,特别是察哈尔、绥远、晋北一带有些农村开始进行土改第二阶段。这一次土改是全员都参加。

  中农也参加土改。

  千什么?

  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士地。

  对于有些地方自发性的进行土改第二阶段,魏红军并没有强硬的阻止。相反派出工作人员去观察这些地方的土改。只要没有出现混乱,出现太极端的情况,魏红军是不会干涉的。魏红军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进行土改第二阶段的时候,绝对不能选择农忙季节,这是铁律。

  等平津战役和太原战役结束,华北局土改工作委员会肯定也会推进土改第二阶段。这些先进行土改第二阶段的农村,会给土改工作带来很多新的经验。

  而晋南一带和怀来等地,一直在推行小集体模式。算是土改的另类尝试。

  农村士地的问题,有聂帅的支持,有土改的成绩,魏红军并不是很担心。只要新中国成立,就可以彻底解决农村土地的所有权问题。

  农村土地隶属于集体。

  但城市土地呢?

  这个问题很复杂。

  城市土地有国民政府控制的土地,有官僚资本控制的土地,有民族资本控制的土地,更有广大市民控制的土地。除了城内之外,还有很多在城市周围私盖的房屋土地。

  新中国成立,总不能说那些私盖的房子都是非法的。毕竟这些都是穷人,他们在城市当中无法盖房子,只能是在外面盖房子住。你还能让他们都滚蛋?

  还是需要好好地安置他们。

  可以说城市的土地问题,比农村土地问题更严重。

  但这个必须要解决。你要是不解决城市土地的所有权问题,那么以后有的是扯皮的事情。历史上新中国对于城市土地的国有化,是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没收国民政府的土地,没收官僚资本的士地,对民族资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用这种方法推进国有化进程。

  一直到改开之后的1982年,才彻底从法律上确定城市土地所有权在国家。因为这个时候土地矛盾太严重。不仅仅城市土地矛盾严重,农村土地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才有了1982年宪法当中对于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所有权的明确规定。

  但这个时候很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

  所以具体实施当中妥协也不少。其实现在的情况更有利,毕竟目前是战争年代,很多政策更加容易推进。而且现在的利益阶层,是新中国要打倒的对象,政策的阻力虽然不小,但完全可以推过去。

  等到三十年之后,新的利益阶层那都是党内的大佬人物,就是党内的当权派。阻力远远超过现在。

  “城市土地?”

  周彬没有立即说话。

  而是在思考。因为关于城市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周彬是没有考虑过的。周彬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的是,新中国金融问题之外,如何在稳住资本家的同时,慢慢的解决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的问题。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怎么分?

  主要是以占不占有生产资料来区分。

  周彬考虑的是,让那些资本家慢慢的放弃手中的生产资料,成为无产阶级的一份子。只要资本家手中没有了生产资料,那么他们就算比无产阶级富裕,但他们依旧属于无产阶级。只不过是富裕的无产阶级。

  进入新世纪之后,出来了一个新的名词,叫中产阶级。

  其实这就是一个妥协的名词。

  所谓的中产阶级,只不过是富裕的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无产不是没钱的阶级,而是没有生产资料的阶级。或者说中产阶级只是一个经济上范畴的阶级,而不是政治范畴的阶级。

  光是这个工作就让周彬很是头疼。

  但现在魏红军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魏红军看周彬思考,所以继续道:“等新中国成立,发展工业是必须的事情。但只要发展工业,城市人口就会增加。增加的人口要盖房子,需要占据城市土地。

  工厂要发展,肯定也要占城市土地。如果城市土地没有一个明确的所有权,那么发展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只有明确了城市土地的所有权,以后工业化的过程当中,才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最好的办法是,彻底确定城市土地为国家所有权的土地。”

  周彬很认真的听魏红军的话。然后道:“红军,你有没有想过,目前城市很多百姓都是有自己房子的,那就有自己的土地。我们要是把所有的城市土地归为国家土地,那么这些百姓要怎么办?难道说一夜之间他们的土地就不属于自己,一旦发生大动乱,到时候怎么办?这可不是小事情。

  “我们可以把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

  “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

  周彬一直在思考。

  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这个周彬还真是没有想过。不过魏红军这个提议倒是很有操作性。不过这个东西毕竟牵涉太大,属于是一个大问题。周彬需要回去好好想想。所以道:“红军,说实话这方面我没有考虑过。你说的这些我记录下来,我回去好好考虑一下。”

  魏红军点头。

  周彬是华北局副书记,目前负责华北联合政务委员会经济工作。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最少也会是政务院的部长级别。甚至只要问题不大,很容易成为负责经济、金融方面的副总理级别干部。

  所以这些问题就该是他要考虑的。

  魏红军继续道:“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的所有权,是一个大的问题。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很多小的所有权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就像是怀来县。如 果怀来县下面的区政府和农村联合成立了一个榨油厂,区政府出钱了,村里面也出钱了。大家成立了榨油厂之后,我想问问榨油厂的所有权问题。榨油厂是属于区里的,还是属于村里的?榨油厂如果挣钱了,利润是属于区里的,还是村里的?”

  周彬很快道:“这就要看性质。”

  关于经济问题,周彬是行家。

  所以立马道:“如果是区里和村里,联合出资建设了榨油厂,那么这个榨油厂就有区里的股份,也有村里的股份。如果区里只是支援村里建设,那么这个就和区里没有关系,应该是隶属于村里的工厂。

  股份制这个东西,在中国并不是改开之后出现的新产物。

  不说中国明清开始的那些商人,民国时期的商人,就是中共也早就玩股份制公司。在苏区的时候,就有很多股份制企业。包括历史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那也不是说把那些公司企业直接改为国营企业,直接吞并。而是给原来的资本家保留股份,每年都会给他们干股红利。

  所以股份制这个东西不算是什么新鲜的东西。

  周彬在苏区的时候,对于股份制这种企业非常熟悉。

  所以不假思索的说了出来。

  魏红军道:“就是这个。在确定商业政策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于这些东西,在政策上做出一个论断。比如明确什么是股份制,股份制企业是怎么运行的?股份制企业的利润要怎么处理?在政策上怎么监督股份制企业?除了我说的政府机构之间的股份制,还有公私合营的股份制,也有私人股份制,各有各的不同。我想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的党员干部,对于这些都不了解。除了股份制公司,我们还有各种不同情况的公司,我们是不是要对他们都制定一个明确的概念。不同公司有不同公司的管理模式,那么我们对他们是不是也应该要有不同的管理。”

  周彬把魏红军的话都写在本子上。

  新中国后来其实有大量的类似股份制的企业。

  有县里和村里合作的企业,也有一些村和村之间的合作企业。只不过因为当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规定,所以大家不知道这是股份制企业而已。更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所有权不明确,结果各种扯皮的事情一抓一大把。

  上级机构认为都是集体企业,那就是区里的企业。村里认为我们也出钱了,凭什么你一句话就说这是区里的企业。这就是所有权不明确带来的红纷。

  这种所有权的不明确,最后伤害的就是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他们好不容易干出成绩,上面一句话就把这些好东西都划拉走。

  魏红军继续道:“其实明确这个所有权,主要是分辨各个不同的集体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所有权问题,那么集体企业就会受到打击。是县里的集体企业,那就是县里的集体企业。村里的集体企业,那就是村里的集体企业。有了明确的所有权之后,各级部门就不能随意的改变所有权。就算是想要改变所有权,也应该按照不同的所有权,进行一定的补偿。就像是村里的榨油厂做好了,县里想要把这个榨油厂拿走。那么县里必须要给村里足够的补偿,因为榨油厂的所有权就是村里,而不是县里。”

  调动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就要给他们足够的舞台和利益,当然也要有足够的监督。

  明确这些集体企业的所有权,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新中国成立之后,各种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会雨后春笋一样的出现。如果不明确他们的所有权,会严重损害这些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利益。

  “嗯。”

  周彬很高兴这一次能够过来和魏红军谈谈。

  出台一个商业政策倒是没那么困难。但围绕着商业政策,涉及到的东西却很多。魏红军提出的这些问题,对于周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先把一些经济上的问题确定下来,然后制定相关的商业政策。

  “对。”

 

 

第711章 震慢

  榆林。

  傅作义、邓宝山、陈长捷他们几个人都在。

  脸色都难看。

  作义看着董启武道:“是我对不起你。”

  傅作义面对董启武很是愧。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1:29 , Processed in 0.076982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