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702 页

  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因为大同一集宁战役的失败,完全是因为自己在战略上被魏红军所欺骗。后面在战术上不管如何弥补,也无法改变战略上的失误。最后损失了八万多人,董启武这些将官被俘虏,都是自己的错。

  “宜公,天意如此,非你我之罪。”

  董启武摇头。

  董启武和傅作义之间的私人感情很好。虽然大同-集宁战役是因为傅作义的判断失误,自己被解放军俘虏,但董启武从来没有怪罪过傅作义,董启武依旧很尊敬傅作义。他现在依旧是为傅作义考虑。

  华北局想要说服傅作义带着邓宝山、陈长捷起义。

  因为晋绥野战军几次攻打榆林都没有成功。可以说贺老总率领晋绥野战军,这两年一直备受调病。1945年的时候,贺老总就率领晋绥部队打过榆林,可是打了好多天都没有成功。傅作义主力被歼灭之后,贺老总再次率领晋绥部队在绥西和陕北作战。因为傅作义元气大伤,他的部队基本上都是那些没什么战斗力的地方部队。和他们打仗,贺老总的晋绥部队打了不少胜仗,接连拿下了包头和五原一带。可是部队在榆林再次饮恨。

  邓宝山是真的能打仗,他在榆林打造的部队战斗力也很强,包括他构筑的防线也非常稳固。加上邓宝山亲自坐镇榆林,让贺老总和晋绥部队在榆林是头破血流。现在傅作义、邓宝山、陈长捷他们一直在绥西和陕北屯兵,让中央和华北局都是不舒服。要是没有他们在绥西和陕北,中央就可以把晋绥部队全都调过来,和西北野战军联合起来对付傅作义。

  说起来傅作义和邓宝山,在抗战的时候,都和延安关系非常好。他们不仅和中共有些领导人有私人交情,而且抗战的时候大家并肩作战,效果也很,好。

  所以延安希望说服他们两个人起义。

  因此华北局最后选择董启武当说客。傅作义和董启武之间的私人关系那么好,最适合去说服傅作义。董启武这一次过来,是真的为傅作义考虑。董启武被俘虏之后,晋察冀倒也没有把他直接关起来。相反只是有限的限制他的行动,允许他看看晋察冀的情况。等董启武真正到了晋察翼之后,他才知道解放军有多么强大。解放军的强大不是部队的强大,是整个解放区的强大。

  董启武在晋察翼亲眼看到了土改之后的农村情况。

  农村目前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一片欣欣向荣。

  大家都是拼了命的要种地,要提高粮食产量。

  晋察冀的土改工作完成的非常好,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晋察冀这边只要稍微流露出招兵的号召,就会有大批大批的人过来报名。对于他们来说,打倒常凯申,解放全中国,才能够保卫土改的果实。前线要打仗,需要组织人去支持的时候,就会有大批大批的农民推着小车报名。

  傅作义在绥西也是非常得民心。

  董启武作为傅作义的嫡系将领对于这一点一直是非常自豪的。可是真正在晋察这边经历过之后,他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军民鱼水情。晋察翼这边的部队、百姓之间的关系,傅作义那边是拍马都比不上的。他以前引以为豪的所谓部队“爱民如子”,和解放军相比,完全是流于表面的。

  真正看到了晋察冀农村的情况之后,董启武就知道,傅作义或义者说国民政府是绝对打不过解放军的。

  因为解放军是真正的得民心。

  解放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足够的兵源,而且都是自发参加的。相比起来国民政府这边的部队呢?到处抓壮丁。就像是东北国军、河北国军人员膨胀,那些兵源都是从哪里来的。开始是整编那些伪军、伪警察、土匪,后来是整编地方地主武装,最后就开始抓壮丁。

  国军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那么多的部队。

  在看看打仗的时候,国军的后勤只能是自己负责。虽然看起来国军车多,可以迅速的给前线部队补充后勤。可是和解放区这边,动不动就动员几万、几十万百姓给前线部队输送物资相比,国军真是什么都比不上。这就是双方不同的潜力。解放军这边有无穷的潜力,而国军这边已经是潜力已尽。

  如此明显的对比,董启武作为从军多年的将领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而且董启武更加惊的是,整个晋察冀已经是在做新中国成立的准备。晋察翼现在有那么多的大学,有公安大学、师范大学、军政干部大学、工业大学、医科大学,更有华北大学这种综合性大学。

  华北局规划学校、医院,规划公安正规化,规,划工业,都是在努力发展。

  相比起来现在的国民政府在干什么?

  还在消化当初搜刮日战区的财富,甚至抗战都结束一年多的时间,不少人还在处理“汉奸”,搜刮,日战区。当然常凯申让陈成主持“清查团”,从这些人口袋里拿一笔钱。因为打了一年解放战争之后,常凯申手中没钱了。

  只能是抢钱。

  可以说现在的国民政府是一片混乱。各方势力争权夺利,升官发财,哪有心思考虑国家建设。

  鲜明的对比。

  所以华北局找他的时候,他很愿意来说服傅作义。他已经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他不希望傅作义也成为解放军的俘虏。

  “宜公,我来的时候,华北的共军已经开始集结部队,准备进行他们所谓的平津战役,晋南那边许向千和郭田民开始了太原战役。只要这两场仗结束,北平、天津、太原被共军拿下,那么华北大势已去,整个华北都是共军的天下。到时候他们只要再派一个纵队来绥西,我们在绥西就挡不住共军的,进攻。

  傅作义沉默。

  傅作义当然知道现在的情况。

  傅作义、邓宝山、陈长捷目前还能够维持这点地盘,是因为西北野战军为了对付胡宗南,抽调走了晋绥野战军战斗力最强大的第一纵队和第四纵队,导致晋绥野战军兵力不足,战斗力不足。

  加上傅作义和邓宝山都是防守名将。

  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

  但这只是暂时的。自从彭老总带着西北野战军打仗之后,胡宗南是连连受挫。甚至引入马家部队,也打不过彭老总的西北野战军。胡宗南的部队在豫西、晋南、西北都碰到了硬茬,伤亡惨重。根,本没有精力管豫西的事情。

  如果华北派出一个纵队进入豫西,豫西的局面立马就会改变。华北的纵队,可不是晋绥野战军只有15000人左右的纵队。华北野战军人数最少的许向千部和郭田民部,一个纵队也有两万人以上。至于其他兵团,一个纵队四五万人之多。一个纵队过来就能够解决他们。

  “现在的情况是不好。”

  邓宝山点头,道:“我得到了消息,东北那边的共军也已经开始大决战。东北共军现在有百万大军,要彻底歼灭郑东国部和廖耀湘部。一旦歼灭了东北国军部队,这百万东北共军涌入关内,情况不容乐观。到时候老蒋这个天下说不定都坐不稳了。”

  这一下大家的脸色都难看。

  因为解放军的强势,不仅仅在华北,东北的局面也已经非常明显。

  董启武道:“宜公,现在是机会。现在选择投奔共党,在共党的新政府当中还能有一个位置,最起码不是战俘。而且现在共军在绥西不占太大的优势,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等共军结束了平津战役,包括解决了东北的国军之后,到时候就是案板上的肉。就算想投奔共党,人家也不一定接受。而且就算接受,也不会给什么好的位置。”

  “你认为现在是好机会?”

  傅作义脸色难看。

  这才多长时间,情况竟然有了如此大的变化。

  难道这个天下真的要被共产党拿下?

  他不甘心。

  一年前他还梦想控制绥远、察哈尔、晋北、热河等地,成为一方大军阀。可是现在竟然沦落到讨论要不要投奔解放军。

  邓宝山在旁边道:“宜公,我也认为现在是一个好机会。我们手中目前还有几万部队,可以和共军讨价还价。等手中连这点兵力都没了,我们连讨价还价的本钱都没有。

  “还有美国呢?难道美国会看着中国成为共产党国家?他们会同意中国成为苏联的地盘?”

  傅作义还是有些挣扎。

  董启武道:“宜公,就算美国人下场,对我们来说也是鞭长莫及的事情。美国人顶多帮老蒋稳定沿海,我们这里也够不上。

  傅作义想了想。

  好一会之后道:“如果我们要是选择起义,共军要怎么安置我们?要怎么处理我们的部队?我们以前可是和共军打过仗,手中都是沾过血的。他们能不计较?”

  不是傅作义想起义,而是现实逼着傅作义起义。

  华北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发动沈战役,对于傅作义这些人的震慢是非常强大的。

  谁能够想到解放军这么快就能够进攻北平、天津、沈阳、太原这些大城市。

  真是想都不敢想。

  相比起北平、沈阳、太原、天津这些城市来说,绥西这边啥也没有。那些大城市的国军都是一个又一个兵团,十几万二十几万部队。解放军连这样的部队都准备吞下去,绥西这边几万人算什么。

  董启武道:“只要宜公有这样的想法,他们那边就会派人过来谈判。我想共党那边应该不会太小气。高书训现在担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听说武士敏会担任解放军兵团副司令员兼纵队司令员。还有那个孔从周跟曹友森,目前在解放军部队发展都很好。”

  傅作义看向了邓宝山和陈长捷。

  现在的傅作义可不是之前威风凛凛的拥有十万部队的12战区司令长官,现在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和邓宝山、陈长捷他们商量。因为目前在绥西、晋西北,邓宝山和陈长捷的兵力和傅作义一样多。邓宝山对着傅作义点了点头。旁边的陈长捷片刻之后也是点了点头。

  大家都不是第一天出来打仗。

  自前的情况很明显。

  他们偏居一隅,根本挡不住解放军的步伐。傅作义看到邓宝山和陈长捷都同意,只能是叹口气道:“好吧。你跟他们说,让他们派个代表过来,我愿意和他们谈。

 

 

第712章 攻克天津

  解放战争爆发快一年时间之后,好几处的解放军部队开始占据优势。而东北和华北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当解放军部队开始占据优势,掌握大势之后,很多事情就是大势所趋。

  正所谓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土改之后,全国的解放区都开始进发出巨大的力量。解放军再也不用担心兵源的问题,因为士改之后的农村,给解放军带来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新兵部队。而且解放军的后勤问题也不再是问题。

  现在的解放区可以短时间之内动员几万人、十几万人给解放军运送物资,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解放区进发出来的这种力量,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在一线的那些国军将领感受最明显。明明双方打仗的时候是同样的兵力,但解放军的机动部队就是比国军多。因为解放军的后勤都有军区负责,解放区百姓负责。而国军部队的后勤,只能是自己负责。所以看起来兵力差不多,可是国军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兵力其实是负责后勤的。所以真正能够投入战斗的兵力,解放军已经超过了国军部队。面对这种情况,大批大批的国军将领开始起义。先有高书,逊的起义,后有曹友森新11旅的起义,然后是孔从周的起义,最近是武士敏起义。

  国军部队投降,起义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之所以发生这种事情,有各方面原因。

  其中一个原因是常凯申歧视军阀部队。当然也不只是常凯申,下面的中央军都歧视军阀部队更厉害。就像是第三军那种中央军部队,里面有个师是中央军部队,有个师是滇军部队。结果明明是一个军的部队,结果两个师的待遇千差地别。胡宗南对,中央军出身的部队是武器弹药不缺,后勤物资不缺,军饱那也是不怎么克扣。可是对于滇军出身的师,却是啥都克扣,连正常的军饷都扣下一大半。

  这样的情况之下,双方之间的矛盾怎么可能不激化。

  还有像孙连仲,为了生存积极的投靠常凯申。

  但有什么用。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7:53 , Processed in 0.05178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