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741 页

  相比起来魏红军在华北还没有高刚的威势。所以魏红军回到华北之后,立马召开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扩大会议。

  讨论这个事情。

  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有不少人对于高刚的霸道作风有所不满。你高刚是厉害,党内、军内级别也高。可是你合作就合作,完全可以好好跟华北局沟通。可是你压着华北局,逼迫华北局跟你合作,你把华北局当什么了。不管是晋察冀出身,还是晋冀鲁豫出身的干部,哪一个也不是泛泛之辈。很多人也都是资历深、级别高的干部。

  华北局这边的干部,历史上和高刚没有多少渊源,基本上没有人和高刚一起工作过。

  所以大家并不信服高刚。

  当然不满意高刚归不满意,对于和东北局的合作大家还是支持的。对于高刚这个人也是,大家不喜欢归不喜欢,但他的能力大家评价还是不低的。

  特别是企业部那边,对于和东北合作是非常满意。

  因为相比起华北,东北的工业基础好的太多。

  日本人对于东北的投资是真的很大。他们在东北投资,建设铁路、公路,以及建造大量的采矿企业和机械加工厂,以及发电厂这些基础工业。

  没有像历史上一样受到苏军的破坏,虽然辽宁这边的一些工厂被国军给破坏了一些,被国军军官卖了一些,但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东北的工业整体来说还是完整的回到了解放军手中。因此目前东北的工业实力是比较强大的。1947年的东北工业实力,几乎可以和历史上一五计划之前1952年左右的工业实力相比。

  所以目前东北局有足够的实力,支持华北的一些工业计划。

  最高兴的是许达本。

  目前华北的煤矿进行旧矿井改造,以及不少地方开始进行小煤矿合并工作。但因为技术力量不足,所以只能是先保证几个重要的矿并改造。然后有了经验之后,慢慢的扩大到其他矿井。以及几个小煤矿的合并,目前在技术上改造也不是很多。也是因为华北这边的工业技术人员的不足。

  但如果有东北局的支持,那么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东北除了本身的技术人员之外,手中还扣留了大量的日本技术人员。陈运接受了魏红军的提议,组建了人员庞大的甄别小组。只要是能用的,全都被扣留了下来。日本在东北除了满铁之外,还有大量的各种工厂。这些工厂的技术人员都被东北局扣留,现在成为了东北各大工厂的技术人员。煤矿是日本在东北重点掠夺的资源,所以往东北派遣的煤矿技术人员人数也很多。

  所以只要东北愿意,那么东北完全有能力派遣足够的技术人员,那么原来的旧矿井扩建计划,小煤矿合并计划,完全可以同时进行,提前完成。还有华北这边正在组建的矿场机械厂。

  华北想要仿制矿场机械,基础积累还是有些薄弱。但华北高校多,所以这边有不少机械领域的专家。而东北那边有生产矿场简单机器设备和配件的经验。双方一旦合作,用不了一两年时间就能够出很好的成绩。

  所以许达本是坚决支持这次的合作。

  当然不仅仅是煤炭方面。面目前华北局正在统筹计划的包钢,还有官厅水库,都需要东北那边的技术支持。东北有丰满水电 站这样大型水电站,还有鞍山、本溪、抚顺、沈阳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钢铁厂。在这方面东北也可以派遣不少技术人员。所以开会的时候大家还是支持这一次合作。最后华北局决定,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这边让新晋华北局委员杨宇相负责和东北局的沟通。

  第五野战军南下,还有部队并入到第一野战军,许向千上调中央之后,华北局这边也出来了很多空位。所以和东北局一样,也是重新补充了不少新的委员。

  杨宇相就是其中一个人。

  杨宇相早年是做地下工作的,担任过保定市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七七事变之后担任平西工委书记,邓国率领部队组建平西支队,他担任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之后顺势成为了翼热辽挺,进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后来肖子敬驱逐邓国,杨宇相也选择离开。

  回到了晋察翼,正好赶上了八纵攻克张家口,担任了张家口军管会宣传部部长。晋察冀组建二级军区之后,张家口军管会结束,杨宇相担任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 因为晋察冀的强势,杨宇相党内地位也是蹭蹭,往上走。

  这一次担任了华北局委员。

  很快东北局和华北局把合作方案交给了中央。

  一些小的合作,人员流动,东北局和华北局完全可以自己决定。但这一次这种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合作方案,必须要上报给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

  “从资源优化的角度来看,东北局和华北局的合作还是很不错的。东北局有华北局需要的工业技,术人员,华北局有东北局没有的高校资源。双方的合作,可以让东北的高校迅速发展起来,华北也可以完成他们制定的工业发展计划。这是大方面,还有很多小方面也可以合作。

  根据目前党内工作分工,东北局和华北局的报告先来到修养同志这边。

  因为伍豪同志还在苏联,所以中央目前的情况是,主席负责全局,总司令配合主席指挥战斗以及党的纪检工作,任培国负责中央机关工作和组织人事工作,修养同志负责经济方面的工作。

  对于东北局和华北局的合作,修养同志整体上是支持的。

  因为这就是资源的优化使用。

  对两方面都好。

  “修养同志这是赞成他们的合作?”

  中央现在是五大书记负责的局面,但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五大书记一起讨论。五大书记一起讨论一起决策的事情,那都是党和国家、军队的重要事情。甚至一些重要问题,需要提交政治局开会讨论。不过一般的事情,都是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处理。这一次的事情只要修养同志同意,然后主席批准,那么就可以进行。

  “原则上我是同意的。里面还有一些问题不清晰,可能需要再讨论。

  “嗯。”

  主席点头。

  这是修养同志分内的事情。修养同志同意,主席也是不会随便反对的。这是主席对于修养同志的尊重。

  道:“中央工作繁忙,不可能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抓。不少工作需要我们在一线的同志们发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东北局和华北局有这种想法很不错。”

  主席一向是支持一线干部开动脑筋。

  不赞成对一线干部管的死死的。

  目前中共控制的地方很多。长江以北几乎都在中共手中。不过目前来说,最稳定、最有实力的解放区还是东北和华北。现在他们可以自己想办法发展,主席是很高兴的。

  要是什么都等中央统筹,中央下命令,何年何月能够建设社会主义中国。

  “那主席也是赞成?”

  “同意。而且这次的事情可以看出,我们一线的同志们是很有想法的,也很有主动性的。我认为中央可以放一些权力。除了必须要中央批准的事情之外,只要不涉及大的问题,东北局和华北局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合作方案。”

  主席在报告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同意东北局和华北局的合作。

  修养同志接过报告,想了想道:“不过这一次 也有问题。东北局那边以铁路运输给华北局施加压力,最后是魏红军同志亲自去东北才解决了问题。

  中央不少同志们认为,这个事情上高刚同志有些霸道。”

  “这事我也听说了。”

  不仅仅是各地方局之间,就是之前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五野战军联合作战的时候,也有过不少。特别是不同野战军的几个军联合作战,或者两三个兵团联合作战的时候,关于战役的指挥权问题,有过不少争执。大家都不愿意让出指挥权。

  但这一次高刚做的事情,依旧是有些越界。

  已经有人给主席汇报。

  还是那句话。

  魏红军年纪轻轻,如此资历就能够迅速成为华北局代表干部之一,主持华北工作,让很多人心里酸溜溜的。高刚其实和魏红军没什么两样。高刚也是升速度非常快的干部。

  有佩服的,就有不满的。

  加上高刚工作作风强硬,得罪人也多。

  “主席,各地方局之间未来合作会很多。但这种合作应该要平等。要不然有些地方局所在地区经济实力强大,有些地方局所在地方属于人少地贫。

  如果彼此之间不能平等合作,而是采取以势压人,会有很多问题。

  主席很欣赏高刚、习中迅这些陕北干部。因为他们作风很好,不浮夸,不教条。做事的时候不是夸夸其谈,而是喜欢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可是对于高刚如此骄傲,如此强横,心中还是有些生气的。

  修养同志说得对。

  虽然这一次魏红军去东北局解决问题。

  但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东北局掌握铁路大动脉,就可以始终压着华北局,占据合作的强势方。这也是高刚之所以截停火车的原因。高刚这是让魏红军知道,东北局掌握优势。

  “主席,目前我们虽然是采取党委负责制,但党委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之前打仗,为了适应战争,很多地方局需要集中权力。但现在是建设阶段,我们应该更多的发挥党委的作用。

  战争年代需要集权。

  中央也有意支持一线领导的权力,不希望打仗的时候扯皮。因此大部分根据地都实行党政军一把手的一元化领导。所以那些一线领导的权力很大,是真正的诸候。

  但现在不一样。

  现在很多解放区已经不需要打仗。一把手的权力,那些地方中央局的权力需要限制。特别是高刚这样又是政治局委员,又是东北党政军一把手的诸侯,更是需要限制权力。

  而且修养同志,对于高刚也是忌惮的。

  之前在易县举行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也好,城,市工作会议也好,高刚和修养同志都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修养同志虽然是中央负责经济全面工作的。

  可是高刚也是有底气的。

  他的底气来自于他在东北的成绩。

  东北的工农业数据实在是太亮眼。可以这么说,在目前的中国,真正对于大城市,对于工农业进行过大规模实践的,只有东北局和华北局的干部。修养同志虽然是中央负责经济建设的领导,但实际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还真比不上华北局和东北局的干部。毕竟华北局和东北局的干部,那都是亲身参与过的。

  加上高刚作风硬朗,在东北局的时候,彭珍这名书记处候补书记面对高刚都处于下风。修养同志对于高刚这种政治局委员出身的地方诸侯很是忌惮。正好这一次高刚做的事情,是一次让人病的事情。必须要对他进行限制。

  主席点头。

  党的纪律,主席是非常重视的。

  不管是井冈山的时候,还是中央苏区的时候,主席几次被特派员,以及临时中央剥夺领导权。但主席从来没有想过,利用自己在军队或者地方的影响力,去直接对抗中央。

  相反主席非常重视维护中央领导,维护党的纪律。

  魏红军一直都推崇党委领导,主要是推崇地方的集体领导。实在是因为战争年代一把手的权力太大。魏红军也是做过一把手的,所以比谁都清楚这个年代一把手的权力。在地方上基本上一把手决定的事情,是不可能实施不了。党委内部投票决定事情,反而少之又少。正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魏红军才一直推动党委负责制,其实就是党委集体负责制。任培国也非常重视魏红军的观点,也支持这样的想法。华北这边大部分地方都已经是党委领导下的干部责任制。

  修养同志希望东北局也开始学习华北局。

  可不能让高刚在东北一手遮天。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23:20 , Processed in 0.05511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