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749 页

  该宣传还是宣传。

  另外一个方向是,炫耀国军的实力。特别是美国加强援助之后,大量二战时候生产的军事物资进入了中国。利用这些军事物资,长江以南地区已经有近40万国军部队换装,成为了美械半美械部队。

  光是在长江沿线就部署了24万美械半美械部队。

  汤恩伯拍胸脯保证长江防线固若金汤。

  当然别看汤恩伯拍胸脯保证,但其实心里根本没有底。因为常凯申为了和解放军决战,往长江以北派遣了太多精锐部队。本来镇守长江防线的精锐,也被调去了长江以北。可是这些精锐部队在长江以北地区直接团灭。

  在长江以南的部队,相比起已经被歼灭的精锐,那就是乌合之众。

  虽然换装之后,武器装备大大提高。

  但战斗力依旧是比不上之前那些国军精锐。汤恩伯虽然现在越来越随落,但毕竟是征战沙场半辈子的宿将,是可以感受到自己手底下部队的情况。

  而且太匆忙。

  汤恩伯没想到,解放军在长江以北的战斗没结束的时候,已经开始准备渡江战役。等汤恩伯这些国军将领发现之后,已经是晚了很多。所以长江防线只能是重点防御,还有很多地方出现很多漏洞。

  打起来之后,到处都有问题。

  1947年11月8日,担任中突击集团司令员的王秋云率领第四野战军15兵团和第五野战军20兵团总共35万人左右的部队,迅速攻破芜湖一线的防御。

  几十万部队迅速从这里通过,彻底打碎了此地的国军防线。留下一个军监视芜湖一带守敌之外,其他部队迅速往东突进,配合东突击集团包围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地。

  然后是东西两个集团。

  东突击集团是杨全武率领18兵团、19兵团、22兵团,40多万部队在镇江、江阴一带突破国军防线,截断京沪铁路,联合中突击集团围歼在南京镇江一带的国军部队。西突击集团是林帅亲自挂帅,率领13兵团、14兵团以及第四野战军直属部队四十多万人,从安庆、铜陵一带渡江。

  西突击集团沿着浙赣铁路南下,同时截断汤恩伯集团和白冲喜集团。

  除了这三个突击集团之外,邓国率领16兵团,加上第四野战军南下的时候,冀热军区一起南下的部队总共30万人,从九江渡河,目标直指南昌。

  当然这不是结束。

  第二野战军第六兵团,在陈耿率领之下进攻汉口,要进军武汉。

  此次渡江战役,加上陈耿兵团总共动员了9个兵团。而且第四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不一样。第四野战军南下的时候,13兵团、14兵团、15兵团、16兵团,这四个兵团不用说。而且第四野战军还把他们在东北建立的大量独立师这样的武装也一起带了过来。

  第四野战军南下总共带来了80多万部队。

  150万部队全线出击。

  根本挡不住。

  而且解放军采取的是,滚简式的进攻方式。

  前面渡江部队撕开国军防线之后,部队不会停留继续前进,打下的都是国军战略要地。然后后面的部队接上来,开始围剿国军留下来的部队。此次渡江战役的情况是,第四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部队在前面披荆斩棘,撕开国军防线。

  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部队跟上来,开始围剿那些缩入城市的国军。

  这种配合需要非常严格的纪律。

  不过完成的很好。除了解放军部队配合默契之外,主要是国军部队胆气已失。就算解放军这么多部队配合出现什么失误,他们也把握不住。

  结果渡江的部队越来越多。

  为了给这么多部队补充后勤物资,山东解放区、中原解放区,还有华北解放区,利用铁路公路,动员几百万民工。

  渡江成功之后,各部队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汤恩伯集团,那么多的美械半美械部队溃败速度让人惊谣。虽然相比起历史上三天就丢了南京好了一些。

  但也只是一点点。

  根本挡不住。

  渡河不到一周之内,汤恩伯集团的美械半美械部队就被灭18万人左右。

  真正的兵败如山倒。

  像第五野战军部队渡江成功之后,剿灭太多美械半美械部队。结果每个军基本上都有4000支以上的冲锋枪。还有那么多的美械大炮,坦克,甚至解放军行军速度太快,连飞机都缴获了不少。

  因为形势发展太快,政治局召开了会议。

  中原局和华东局也有意见。

  他们不想长江以南地区全都是第四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拿下。现在毕竟是战争年代,战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长江以南地区,都让第四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拿下,那么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怎么办?

  虽然共产党有纪律,解放军有纪律。

  中共的革命,不是以往的农民起义。但谁打下的地盘,谁的权力大,谁的话语权大,这是必然的事情。就算是现在也是如此。

  如果长江以南地区,都被第四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打下。

  那么他们占领一个地方,自己组建军管会,派遣自己的干部。那么就算以后有所改变,但也已经落了绝对的下风。

  因此中原局和华东局上报中央,表示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也能够打仗。虽然他们刚刚结束了长江以北的战事不过半个月时间,但他们认为部队没有问题。

  一定要打仗。

  中央不能不照顾中原局和华东局的意见。

  中央也需要平衡。

  五大野战军的实力、战功不能差别太多。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第三野战军代替第五野战军进行上海战役,同时也进行解放浙江的战役。第二野战军从湖北往西进入四川,往南进入贵州。

  第二野战军要进军西南。

  接着政治局决定撤销中原局。

  第四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则是南下解放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政治局决定成立华中局。

  华中局负责接下来第四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的军事行动,而且还要负责组建新政权。

  中央任命林帅为华中局第一书记,罗帅是第二书记,邓志辉为第三书记,杨全武为第四书记。

  谭正为第一副书记,邓国为第二副书记,李学峰为第三副书记,李先年为第四副书记,罗启容为第五副书记。以这九个人组建华中局常务委员。

  任命王秋云、王树生、杨德志、程志华、肖金光、陶朱、黄可成、刘亚娄、韩卫国、王直、陈开坤、刘树德、张子华、朱亮才14人为华中局委员。

  因为华中局规模庞大。

  第四野战军、第五野战军,还有河南都归属华中局领导。这里面河南是第二野战军多年经营的地方,虽然中原局解散,河南归属华中局,但也无法撼动中原局在河南的实力。

  所以方方面面都要照顾。

  四名书记当中,林帅和罗帅代表第四野战军,而且他们两个人资历也深。林帅是红军时期主力军团一军团军团长,罗帅抗战时期负责过山东军区。

  邓志辉代表中原局,他之前是中原局第三书记,中原军区副政治委员,处理中原局日常事务。杨全武代表第五野战军。

  也就是杨全武资历太浅。

  要不然以第五野战军目前的实力,杨全武完全可以担任华中局第二书记。

  五名副书记当中,谭正和邓国来自第四野战军,李学峰和李先年代表中原局,罗启容来自第五野战军。14名华中局委员,主要是来自第四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

  华中局成立之后,开始部署接下来的战斗。

  华中局决定司令部设在武汉。

  接着部署战斗任务。

  其实就是华中局成立之后,开始划分地盘。

  河南是原第二野战军的地盘。河南军区成立,陈再到担任司令员,李学峰担任政治委员。河南省委成立,李学峰任书记。河南人民政府成立,吴志普担任主席。

  华中局根本没动河南领导层。

  华中局主要是划分即将要解放的地盘。

  第四野战军14兵团留在湖北,14兵团改为湖北军区。李先年担任湖北军区司令员,黄可成同志担任湖北军区政治委员,王树生、陈博君担任副司令员,唐天际担任政治部主任。

  杨德志13兵团要进入广西,王秋云15兵团要进入湖南,邓华16兵团要进入广东。第五野战军18兵团进入江西,20兵团和22兵团进入福建,19兵团进入广东。

 

 

第751章 草原土改

  渡江战役成功,攻下南京。

  第一个做出反应的就是美国。美国的反应是非常快的,当然主要是因为美国一直在关注中国局势的发展。美国也没有想到国军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美国给了常凯申那么多的好东西。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6:20 , Processed in 0.09208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