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751 页

  但因为管理不善,亩产才几十斤,粮食产量有限。包括内蒙畜牧业,虽然经过乌兰福两年的整顿,恢复了不少,但依旧处于落后状态。只有进行土改之后,政府才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发展这里的畜牧业和农业。

  乌兰福陷入左右为难。

  他知道自己无法反对。一旦到了华北局会议上,肯定是无法阻挡魏红军的意见。而且聂帅早早地就打好了底子,平津战役之前就成立了内蒙古军区。

  从武装力量上直接压制那些鑫鑫欲动的势力。

  “乌兰福同志,我准备面向内蒙古和绥远组建土改工作委员会。陈韬同志担任委员会主任,赖大河同志担任副主任,全权负责内蒙、绥远土改工作。我希望你能够支持。”

 

 

第752章 七届二中会议

  自从解放军渡河成功之后,全国的革命形势非常好。

  中共大势已成,解放军部队已经是势如破竹。

  第一野战军已经接连攻克西安、兰州,正在进攻西宁。也就是说,第一野战军已经接连解放陕西、甘肃、宁夏,马上就要解放青海,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和第六军,都已经开始准备计划进入新疆。

  目前西北局的情况是,彭德华担任第一书记,贺老总担任第二书记,习中迅担任第三书记。

  陕西军区是第一野战军第三兵团改编,也就是原华北军区第三兵团。陕西军区司令员是第三兵团司令员郭田民,政治委员是刘道声,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是王宗怀。

  第二兵团改为甘肃军区,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张德生。

  陕西和甘肃都是西北重要省份,因此都是兵团直接转为军区。不过宁夏军区和青海军区,却是军级单位转的。第一兵团第四军改为青海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军军长高伟担任青海军区司令员,张超担任政治委员。原第一军政治委员于秋里担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主席,张超担任副主席。

  第一野战军第四兵团则是跟着贺老总,越过陕西汉中,进入四川。

  长江以南的情况就更顺利。

  在三个月之内,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西、贵州都被解放军拿下。华东军区接连成立浙江军区、皖北军区、皖南军区等二级军区。浙江军区和皖北军区都是第三野战军部队直接转为军区。只有皖南军区是第五野战军部队渡江之后,为了进入江西和福建顺便解决的,最后留下20兵团73军在皖南,直接转为皖南军区。

  冯木林担任皖南军区司令员,卢伟生担任皖南军区政治委员。不过随着73军改为皖南军区,皖南军区成为了华东军区的二级军区。73军也脱离20兵团,接受华东军区的指挥。然后跟着第五野战军南下的华北南下干部第一纵队改为皖南区党委和皖南行政公署。

  华北南下干部第一纵队纵队长牛书才担任皖南区党委书记,卢伟生担任皖南区党委副书记兼皖南行政公署主任。不过华北南下干部第一纵队从此刻起并入了华东局。

  湖南军区成立,王秋云担任湖南军区司令员,韩卫国担任湖南军区政治委员。同时王秋云担任长沙军管会主任,楚河、王守刀为副主任。

  湖南军政委员会成立,程前为主席,王秋云、韩卫国、楚河为副主席。韩卫国担任湖南临时政府主席,楚河、王守刀为临时政府副主席。

  第五野战军18兵团转为江西军区,邱伟担任司令员,刘树德担任政治委员。江西省委成立,刘树德担任省委书记。华北南下干部第二纵队纵队长卫明担任江西临时政府主席。

  同时华中局接连成立华南分局和东南分局。主要是因为华中局太大,负责七个省份,加上台湾、香港等地。而且手底下有第四野战军、第五野战军,一路上整编那么多国军部队,现在加起来都快有200万部队。所以华中局肯定是要进行一定规模的分拆。作为华中局下面的分局,华南分局分管广东、广西、香港等地,东南分局分管江西、福建还有台湾。华中局直接负责河南、湖北、湖南。

  杨全武以华中局第四书记,第五野战军代司令员的身份兼东南分局第一书记,王直担任第二书记,张子华担任第三书记,朱亮才担任第四书记。

  叶剑影担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邓国以华中局第一副书记的身份兼任华南分局第二书记,罗启容担任第三书记,张云意担任第四书记,方房担任第五书记。在叶剑影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之下,邓国以华南分局第二书记的身份主持华南分局的局工作。

  本来罗启容以代政治委员的身份跟着第五野战军南下的,和第四野战军没有关系。但林帅非常欣赏罗启容,而且罗启容本来就是林帅早年的老部下。因此华中局成立之后,罗启容虽然只是第五副书记,但却是深受林帅支持。林帅没让罗启容继续跟着第五野战军南下作战,而是调到了华中局,协助林帅处理华中局日常工作。此次成立华南分局,中央任命叶帅过来担任第一书记,华中局这边很多人是不高兴的。所以林帅就派了罗启容去当第三书记。

  在全国革命形势大好的情况之下,1948年3月3日,中央在易县召开了七届二中会议。这一次会议,除了目前在前线无法赶回来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之外,其他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全都在场。加上列席会议的干部,参加会议的总共有九十多名,不到一百人。

  开始是各位领导的报告。

  主席在开幕的时候,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先是代表政治局,汇报了七大开始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当中中央的工作报告。然后是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进行接下来中央的工作展望。

  除了主席之外,伍豪、总司令、修养、任培国,以及从各个地方局的领导干部陈运、聂帅、彭,老总、邓希贤、林帅、高刚、饶书石、陈帅等人都做了报告。

  前前后后总共有34个人做了报告。

  聂帅是华北局书记,但他这一次做汇报,却不是华北局工作报告。聂帅做的报告是,关于这半年多时间当中,组建政治法律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以及对于新中国政治法律委员会未来的工作展望。

  至于华北局的报告交给了魏红军这个代理书记。

  魏红军因为不是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所以这一次七届二中会议当中是属于列席干部。但因为魏红军目前主持华北局、华北军区、华北人民政府的日常工作,所以也特批做了汇报工作。

  魏红军在会议当中是非常认真的。

  特别是高刚做东北局报告的时候,魏红军是一个字都不敢拉下。魏红军虽然不喜欢高刚的霸道,但高刚的工作能力魏红军非常佩服。东北竟然在短时间之内,工农业产值已经迅速超过张氏父子和伪满时期的工农业产值高峰,屡创新高。

  这种能力魏红军怎么可能不佩服。

  魏红军也是主持华北工作的,明白恢复经济的困难。虽然华北现在的工农业产值,也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峰。但这是因为华北有足够的基础,从1942年左右开始,晋察冀就有最足够的后方基础。魏红军有足够的时间慢慢的部署和发展。

  相比起华北,党在东北基础是薄弱的。但高刚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当中,让东北的经济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只有真实处在同一个时空当中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历史上“五马进京,一马当先”。实在是因为高刚在东北的成绩太耀眼。他做东北局报告的时候,得到了非常热烈的反响。特别是那些来自地方中央局的干部,对于高刚的成绩很是肯定。历史上高刚还有一大功绩,那就是抗美援朝时候稳住后勤。所以入京之后就能够担任计划委员会主任。

  因此魏红军对于高刚的报告尤其重视。

  高刚能够把东北经济搞得这么好,必然是有一手的。魏红军肯定也要学习一下。

  当然除了工作报告,大家主要讨论的是主席的,报告。

  因为主席的这份报告,是主席关于中央下一步工作报告。这份报告一旦通过,那么这就是未来好几年中央的工作方向。几天的讨论之后,大家对于七大之后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给予肯定。对于主席在报告当中说的中央政治局这几年的工作成绩,也是承认的。

  包括讨论这几年各地方局的工作。

  华北局风头最盛。

  这没有办法,华北的成绩就是好。不管是政治、经济、军事乃至于教育各方面,华北都是遥遥领先其他地方中央局的工作。主席的工作报告点评了各个地方局的工作成绩,华北也是独占鳌头。

  会议批准主席在报告当中提出的,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不过会议当中讨论也激烈。很多干部对于民主人士的观感不是很好。

  特别是对于一些本来准备北上,但被美国人吓得不敢北上的民主人士。还有已经来到解放区,但前段时间一直在鼓噪中国不能和美国作对,甚至惊慌失措之下和国民党特务联系的那些民主人士,提出了批评的看法。

  他们认为政治协商会议也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也好,对于这些立场不稳的民主人士应该进行甄别,不能随便就加入政治协商会议。接下来要成立的政治协商会议,民主联合政府是代表新中国的,绝对不能出现这种人。

  最后会议决定,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批判这种畏惧列强,不敢争取国家民族独立自由的观点。

  接下来是军事斗争。

  会议同意主席提出的,彻底摧毁常凯申反动统治集团。本来之前中央的一些文件当中,还有不少关于如何改造国民党部队,改造国民党政权的文件。但随着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在这一次会议上废除了原来的很多和平建议。直截了当的要摧毁国民党统治。

  然后是革命干部的培养。

  把解放军部队看成是培养干部的学校。要让解放军部队成为工作队。

  紧接着就是党的工作重心要战略转移。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如今,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在乡村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为夺取城市作好准备。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必要和完全正确的,并且是完全成功的。不过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继续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了。党的工作重心应该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方式。然而这不等于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而应当城乡兼顾使城市工作和农村工作、工人和农民、工业和农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但是,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在领导城市工作时,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吸收大量工人入党,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共产党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统治集团、官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

  然后是党接下来的基本国策。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后,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为此,全会规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

  政治上分析革命胜利之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所以要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强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经济上认为接下来新中国会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混合的情况。不过对于接下来的经济政策,会议上发生了巨大的分歧。

  外交上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也是中共在全国大会上第一次明确自己的外交政策。

  不过会议上,对于苏联和西方帝国主义是区分的。

  伍豪去了苏联拜码头,整体上是成功的。中国和苏联总共达成了三笔贷款,一笔贷款用于购买那些旧机器,一笔贷款用于购买那些旧武器以及苏联帮助中国组建空军、海军、装甲部队等等,最后一笔贷款是苏联帮助中国建立十四项工厂建造。全部贷款下来,超过六亿卢布。

  会议代表对于大方针是同意的。

  然后是讨论具体的一些东西。

  开始出现各种分歧。

 

 

第753章 各项政策的正规化

  “党的会议要正规化。”

  七届二中会议中央酿已久,只不过中美在青岛突如其来的冲突导致中央把精力都放在了战争当中,所以才拖延到现在。因此各地方干部为了这一次会议准备了许久。

  大家都知道这一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这就像是古代那些读书人想要科举登科,然后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一样。

  现在新中国要成立。

  不管是中央干部还是地方干部,除了隐晦的“加官进爵”的想法之外,更多的是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都想要在新中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因为有足够的时间,所以他们都准备在这一次会议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席的报告,是指出了大方向,指出了党的指导精神。大家讨论主席的报告,之后,七届二中会议的主要议程其实是结束了。因为这一次会议主要目的就是为接下来的工作制定方向。

  剩下的时间当中,讨论某些代表的具体提议。

  任培国代表党的组织工作提出建议。其实这个建议是华北局提出的建议。为了迎接七届二中会议,各个地方局都按照小组模式进行讨论。

  华北局这边一直推行的就是各方面的正规化。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2:58 , Processed in 0.06666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