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755 页

  邓志辉之所以找魏红军,是想要从华北局这边取取经。

  毕竟华北是老解放区。

  在工农业发展方面都有非常多的经验。邓志辉主要跟魏红军交流土改方面的一些问题。

  “红军同志,山西、察哈尔这边的农村合作社、集体化当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邓志辉是非常出色的农村干部。

  不管是当年在中央苏区时候的土改工作,还是华中进行的土改,都做的非常不错。他在华中提出的“中间不动两头平”的土改方案,和魏红军提出的土改策略,有很大的共通性。

  都是在战争年代团结中农,土改对象是地主。

  因此邓志辉对魏红军也是很感兴趣的。目前的中央干部当中,跟魏红军一样泥腿子出身的也不少。但大部分都是成为了战场上的将领。

  反而魏红军的发展方向却截然不同。

  开始往党政方向发展。

  邓志辉目前最重视的就是华北局这边的合作社、集体化。因为华中局那边目前也有这种倾向。

  当然这种合作社在中央苏区的时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但毕竟现在和中央苏区时候又有很多不一样。

  他想详细了解一下华北局这边的合作社和集体化。光是看华北局提供的资料,邓志辉无法全面掌握。所以想当面和魏红军交流。

  他也没有客气。

  直接和魏红军问了这方面的问题。

  魏红军想了想道:“目前我们华北地区某些农村进行合作社、集体化,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基层干部的能力问题。我们的基层干部能力干差地别,让他们全权负责集体化改革,会有不少困难。他们很多人把握不住政策,对于政策的策理解太肤浅。所以只能是忽左忽右,影响合作社、集体化的发展。

  邓志辉点头。

  邓志辉和主席一样,非常喜欢调查研究。因此对于基层的情况也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道:“在基层干部水平没有达到的时候让他们处理超过他们能力范围的事情,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办法。华北的合作社、集体化应该要充分考虑基层的情况。”

  “志辉书记,华北农村和江浙地区又不一样。

  相比起江浙地区来说,华北这里的农村穷的不是点点,农村生产资料严重不足。而且华北长年打仗,农村壮劳力不足的家庭不是一个两个。农村合作社和集体化的出现,不是我们要硬推,而是很多农村为了发展自发产生的。我们做的主要是总结合作社和集体化当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更适合的办法。”

  “这个问题华中局那边也存在。”

  邓志辉倒是没有反驳魏红军这句话。

  因为这就是这个年代农村的实际情况。就像是历史上为了躲避战乱南下的百姓,都是以一个姓一个宗族,或者是几个殷勤家族,再或者是一个村一起抱团。因为如果他们不报团,是根本无法在南方地区生存。因为当地人是不会允许外来人过来抢他,们的资源。

  他们的抱团,就是为了生存。

  农村出现一些合作社、集体化,也都是为了生存。因为实际情况需要他们联合起来,所以出现了大量的合作社。在合作社基础上,更是出现了集体化。

  “第二个问题是,绝对平均化倾向很严重。”

  说起这个,魏红军也是皱眉。

  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仅农村,就是很多工厂都有这方面的倾向。特别是集体化一旦扩大,这个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山西这边本来的合作社和集体化主要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可是当把这种集体化扩大到行政村,把好几个自然村都纳入到集体化之后,内部情况就变得非常复杂。村与村之间富裕程度不一样,那些贫穷的村子就希望集体化是和富裕的村子共享财富。可是富裕的村子当然不愿意这样。结果导致集体化内部出现严重的分歧。

  “基层干部呢?”

  “我们很多基层干部,最容易走极端。他们的极端平均化倾向,甚至比村民更严重。可能他们的认知当中,这才是最革命的。我们华北局准备对于我们的基层干部进行轮转式的短期培训,纠正这方面的错误。”

  到了魏红军这个位置,越来越理解干部的重要性。

  所以对于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包括对于那些农村的村领导,魏红军都认为应该对他们进行培训。基层干部的素质,决定政策的正确执行。

  “这样不行。”

  邓志辉道:“绝对平均化和以前军队绝对民主化都是不可取的。主席当年就批评过这种绝对平均化的问题。一旦进行绝对平均化,就会挫伤生产的积极性。”

  邓志辉在本子上写下了魏红军的话。

  他这一次来,就是想要看看华北局合作社和集体化的成绩,还有出现的问题。好让他回到华中局之后,能够领导华中局完成土改工作。

  “是。因此目前我们的合作社、集体化,在几个自然村形成的行政村当中,效果一直不能说很好。山西的赖若宇同志和淘鲁家同志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想法。根据目前各个农村的交通情况、通讯情况,最小的集体化劳动单位还应该是以自然村为主。不应该人为的,扩大集体化规模。就算是扩大了集体化,但基础的劳动单位应该是以一个自然村为主。不过这些目前只是各个地方的尝试。我的建议是先看看具体情况,然后判断怎么用。

  邓志辉点头。

  明白魏红军的意思。

  集体化当中,华北不想吃大锅饭的极端平均化。就算是集体化,但内部也要有分别。把集体化最基础的劳动单位定义在自然村,也就是新中国农村的大队当中。

  邓志辉又问了一些关于华北农村的问题。

  然后写了下来。

  接着道:“红军同志,我还有一个问题。你们华北解放已久,那些官僚资本没收了很多。包括自已也有很多的工厂。那些工厂的厂方和工会的关系,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工会?”

  “对。”

  邓志辉道:“我和高刚书记谈过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毕竟东北也是工厂多。高刚书记的意思是公营企业已经不存在剥削的问题,工人阶级当家做主。因此公营企业的厂方和工会的立场是一致的。”

  魏红军变得很严肃。

  因为魏红军突然明白,邓志辉今天跟自己谈的,是新中国早期关于“工会地位和立场、职责”的争论。

  对于这个问题魏红军并不是很清楚。

  只是以前看过简单的资料。

  所以魏红军道:“志辉书记的看法呢?

  “以前我们搞工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工人跟着我们。因为我们是为广大工人的利益考虑。而工会的组建,就是为了保障工人利益。工会应明确地站在工人阶级利益的立场,工会说话、办事、看问题、提问题处理问题,都应当从这个立场出发。就算是公营企业,工会这种立场不应该出现变化。

  邓志辉说出了自己对于工会的看法。

  看到魏红军不说话。

  邓志辉继续道:“如果我们放弃这个原则,那么工会就会成为厂方的附庸。明白什么意思么?到时候我们的工人谁为他们说话。”

  光是从理论来说,魏红军是支持邓志辉的。

  但魏红军没说话。

  主要是因为,魏红军知道书上看到的理论,和现实情况会有很多不一样。魏红军其实现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高刚和邓志辉之间的分歧缘由。高刚说的公营企业厂方和工会立场一致和邓志辉说的工会基础是工人利益,都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的。

  魏红军现在已经不是可以在网上随意开口说话的普通公务人员。

  而是掌管华北局的中共高级干部。

  任何一句话都不能随便乱说。

  所以魏红军想了好一会之后,道:“志辉书记,你说的这个事情我已经听明白了。不过我不能回答你的问题。我需要了解一下这里面的情况。我之前并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

  邓志辉点头。

  道:“是应该调查研究。”

  和邓志辉谈完之后,魏红军陷入沉思。

  工会问题,不仅仅是理论问题。还涉及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经济方面的政策问题。历史上因为这个问题,修养同志和高刚同志再次发生了很严重的分歧,最后连全国总工会都改组。如此严重的问题,魏红军作为新晋中央委员,说不定都无法避免被卷进去。所以魏红军立马安排行程,准备抽调时间去各个工厂调研一下。

  而此时中央开始准备进入北平。党的会议制定了大方向,但想要成立新中国,中央还需要召开政协会议。

  不要小看这个年代的政协会议。

  政协会议才是目前最名正言顺的一个会议,已经是在全国读书人当中深入人心。

  当初常凯申同意召开政协会议的时候,中央这边不知道有多少领导欣喜若狂,以为和平要到来。

  甚至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修养同志以中央名义下发的“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党内指示当中,对于政协的意义和作用狠狠地吹嘘了一番。党内指示当中甚至表示,常凯申要召开政协,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胜利。从此,中国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到来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形式目前由武装斗争转变为非武装斗争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改由政治方式来解决。武装斗争是一般的停止了。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

  当时华北局、东北局有不少干部都表示了不满。

  结果修养同志批评大家,“目前党内主要的危险倾向是一部分同志狭隘的关门主义”。“必须很好地克服那种不相信内战会停止,不相信和平真能实现,以及不相信蒋介石在各方面逼迫下也能实现民主改革,并能与我们合作建国,不相信和平民主新阶段已经到来的“左的倾向。我们的军队将成为国军,我们的党也停止对军队的直接领导,指挥将统一于国防部。

  正是这份党内指示,混乱了当时各个根据地的野战军整编工作。

  以至于高刚就批评修养同志不成熟,掌握政策不彻底,只有白区经验。三大战役之后张秀善甚至说出“这个少奇同志,左一下,右一下。右起来右的出奇,左起来左的没底”。

  但也可以看出,这个年代很多人的共识就是,政协才是建立新中国的合法途径。

  所以中央也开始筹备政协会议。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6:15 , Processed in 0.06274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