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762 页

  就像是七届二中会议上,伍豪都被迫道歉,认为自己中央集权方面“操之过急“。陈运想要统一全国的财政,也是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地方实力派都不想轻易放下自己手中的权力。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央权威下降。后来太平天国出现,曾国藩他们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就开始截留地方税攻,各地方开始收厘金来充实地方财政。一直到民国,军阀割据,各有各的政策、律法、税收。现在我们虽然已经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但情况依旧没有多少变化。我认为我们接下来要做的,第一步是统一税目、税率,加强中央税务统一征管工作。目前全国各地各种税目太多,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而且各地税率也不同,甚至还有不少地方依旧跟清朝时期一样收厘金。这么混乱的秩收情况,影响我们的税收政策。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的统一税目、税率,废除地方各种苛捐杂税。只有这样我们的税收征管,才能够一目了然。中央才能够掌握各地方的经济情况。”魏红军开口。

  这一次他们几个副主任都兼任部委部长,完全是因为干部不足的原因。本来的情况是,他们这些副主任更多的工作是要配合陈运,搞好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工作。他们这些副主任都是有分工的。

  陈运作为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负责全面工作。薄树春分管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劳动部。周彬分管中国人民银行、邮电部、海关总署、对外贸易部。而魏红军分管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食品工业部、轻工业部、农业部、林垦部、部水利部。

  本来这才是他们几个副主任的分工。

  但正因为干部不足,所以他们三个副主任只能是分别兼任下面部委的部长职务。就连陈运这个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都要去兼任重工业部部长。

  历史上中央不停的从地方中央局和地方大区上调干部,除了要慢慢的削弱地方中央局和地方大区的实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央的干部严重不足。只有跟历史上一样,两三年之内慢慢的取消地方大区,才能够解决目前中央缺少干部的情况。

  关于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工作,魏红军也想过很多。

  毕竟之前魏红军也是大区负责人。对于经济工作,还是很有经验的。

  魏红军一开口,陈运很重视。虽然陈运和魏红军只是在开辟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时候短暂的合作过,但当时合作让陈运很是满意。也对于魏红军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面的才华很是欣赏。

  魏红军继续道:第二,建立统一的人民币发行库,进一步掌握货币发行权。然后尽快的在全国范围之内推广人民币,让全国人民接受人民币。这是我们统一全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目前不仅是新解放区,就是一些老解放区的货币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我们很多老解放区,目前还有不少人更信任银元,而不是我们的人民币。这种情况必须要尽快的进行改变。”

  “第三,尽快建立国营物资公司,同时建立国营物资仓库。那些生活必需品,必须要掌控在政府手中。以此来稳定全国金融,稳定全国物价,掌控全国经济命脉。”

  听着魏红军的建议,陈运点点头。

  魏红军说出了财政经济委员会目前最紧迫的工作。而且很具体。

  陈运知道,魏红军这是提前就做了大量的工作。

  魏红军说完之后,周彬立马道:健红军同志说的非常正确。只有完成了魏红军同志说的这一步,接下来我们才能够统一国家财政收入,统一全国物资词度,还要统一管理全国的现金。我们要尽快让全国各机关单位和企业、人民习惯手中的现金在没有立即使用的情况之下,存入国家银行当中。包括我们给军、政机关单位的财政支出,也不是以现金模式,而应该是走银行这条通道。接下来我国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光是靠着税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善于使用金融力量筹集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

  陈运一直在记录。

  陈运很满意目前的财政经济委员会的配置。

  之前彭珍也参与财政经济委员会的组建。彭珍可比魏红军、周彬两个人强势。但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还有财政经济政策方面来说,彭珍不见得比魏红军、周彬他们出色。魏红军和周彬,那都是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每一个建议,都是符合目前情况的。

  陈运放下笔道:“目前虽然很多地方战斗还在进行,但军费还是太高。我们要想办法压缩军费。”军费太高,是陈运目前最头疼的。

  陈运初步做了一个统计。中央和地方大区的财政支出当中,军费高达47%左右。打仗的时候没有办法。但现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已经解放,所以陈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何缩减军费。只要军费降低一点,对于财政会有巨大的好处。

  “陈主任,这个问题我们财政经济委员会只能是建议。”财政经济委员会只是政务院下属的一个委员会。

  压缩军费,这不是财政经济委员会的权力范围。想要压缩军费,只能是中央和军委决定。不过魏红军继续道∶不过我们财破经济委员会可以提前进行军、政机构人员的编制情况,以及军、政机构的财政支出情况的调查。有了详细的数据,才能够制定下一份计划。也能给下一步裁军、减少军费支出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对。”

  周彬附和道:我认为目前财政经济委员会最重要的工作其实是对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财政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摸排。同时控制全国重要物资,补充国家财政的收支和军需民用。”“薄树春同志,你觉得呢?”

  “我也赞同。只有先期准备工作做起来,下一步才能够统一全国的财政。”

  几个人商量了之后,决定以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名义颁布“关于统一税目、税率的决议“、“关于成立国营重要物资公司和仓库的决议“。这些决议需要上报政务院批准。

  政务院批准之后,就可以公开颁布。

  接着决定在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全国编制委员会和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魏红军担任全国编制委员会主任,统一管理全国军、政机构人员的绵制、调配。其实就是控制全国军、政费用的支出。因为这两年一直在打仗,所以军、政机构变动非常大。

  看看罗帅。

  罗帅是华中局第二书记,是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可是渡江战役结束之后,就已经调到了中央。其实他在华中局根本就没有到任。这种情况在军、政机构很普通。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

  新中国要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也成立。对于目前全国的军、政情况必须要掌握。特别是财政经济委员会作为掌控国家财政的部门,对于这一点更要了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够按照编制,给他们发放费用。

  周彬担任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主任,统一管理全国国营商贸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仓库库存物资的调配使用,以补充国家财攻的收支和军需民用。同时迅速成立一批国营的粮食公司、花纱布公司、中纺公司、土产公司,集中掌握重要物资,统一购销。

  计划经济,你本身必须要有实力。

  国家没有实力,没有控制重要物资,拿什么计划经济。你没有实力,怎么号令天下。所以周彬接下来的工作很重要。

  薄树春的任务就是,和各地方大区财政人员进行会议。为下一步统一国家财政做准备。财政经济委员会的计划是,两年之内统一全国的财政。全国的财政收入统一收归到财政部。这是一场硬仗。

  毕竟要让地方中央局和地方大区放弃财证权,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一次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内部会议,算是几个人第一次碰头讨论接下来的工作会议。总体来说大家还是很满意。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碰头,所以会议当中也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第761章 燃料工业部

  财政经济委员会内部会议结束之后,魏红军立马投入了组建全国编制委员会和燃料工业部的工作当中。

  全国编制委员会的权力说大很大,但说小其实也很小。特别是现在,全国编制委员会主要工作就是统计。要把全国军、政各个机构的编制弄清楚,以及军、政各个单位的经费数量弄清楚。掌握了军、政各机构的编制和经费情况,才能够根据这些编制,审核经费使用对不对。甚至可以掐断有些机构的经费,要求这些机构进行精兵简政。

  可是同样,这样的精兵简政并不容易。

  这不是一个编制委员会可以掌控的事情。

  所以才说,全国编制委员会的权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而且正因为要掌握全国军、政单位的绵制,所以全国编制委员会必须要地方中央局和地方大区的配合。可是现在马上就要开国,想要和地方中央局、地方大区协调,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的。所以全国编制委员会还是需要往后推一推。魏红军的精力放在了燃料工业部这边。

  目前中央部委虽然都是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的部委升格而来。但每个部委人数都严重不足。因为相比起华北人民政府的各部委,中央人民政府的部位数量增加了很多。现在各个部委的情况是,中央主要任命部委的主要干部。大部分只是任命部长和少数副部长,下面的各司司长都没有完全任命的情况。

  剩下部委很多不足的编制,需要各个部委自己给上面打报告。

  魏红军分管七个部委的工作。

  这些部委的事情,都是要先汇报给魏红军。一般的事情魏红军就可以决定。不过一些重要的工作,需要在财政经济委员会讨论。

  不过魏红军没有忘记,自己还兼任燃料工业部部长。

  所以魏红军准备率先充实的就是燃料工业部这边的编制。目前中央确定的燃料工业部干部除了部长是魏红军之外,还有两名副部长,以及一名副局长。两个副部长分别是刘兰波和许达本。

  刘兰波是辽宁人,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后在北京大学肄业。这些年大部分工作都跟东北有关系。九一八之前就在东北工作,九一八之后参加东北义勇军,后来则是做东北军的工作。139年回到延安,开始在统战部工作,主要对象依旧是东北军为主。抗战结束之后,作为东北籍的干部,也是去了东北。先后任中共辽东省委员、安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和主席、中共安东省委书记、安东军区政委等职务。

  这一次燃料工业部成立,中央调刘兰波进入中央,担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同时刘兰波还担任电业管理总局局长,也就是负责电力工业。许达本是华北干部。

  是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副部长,之前也一直掌管华北煤炭工业。这一次顺势担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同时担任煤炭管理总局局长。还有一名副局长是从华东局上调的徐进强。

  他之前担任上海中国石油公司军代表,这一次上调中央,担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的副局长,代局长。实在是因为这个年代中国的石油工业太落后。找几个熟悉石油工业的干部也不容易。

  这四个人是已经任命的燃料工业部干部。剩下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华北局水利委员会和企业部那边上调的干部。

  目前燃料工业部干部结构比较完整的是煤炭管理总局。因为许达本担任煤炭管理总局局长,因此之前跟着他管理华北煤炭工业的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不少干部都跟着他来到了燃料工业部。至于电业管理总局和石油管理总局编制最不全。刘兰波和徐进强两个人,一个是从东北调上来的,一个是从华东调上来的。来到北京之后,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地不熟。

  “魏副主任,这是我的想法。”

  刘兰波给魏红军递交了电业管理总局要使用的干部思路。

  魏红军看了看。

  对于刘兰波的想法还是很感兴趣。

  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东北工作,或者是做东北军的工作。但这份报告写的非常好,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他从东北抽调干部负责电业管理总局当中水力发电的部分。从华北抽调干部,负责电业管理总局当中火力发电的部分。从华东局抽调干部,主要负责发电设备制造部分。

  这是考虑到,目前全国主要电力工业的人才就在这三个地方。

  东北、华北和华东。

  东北水利发电站最多,华北是火力发电站多。至于发电设备的制造,东北和华东,主要是上海,他们的技术力量比较强大。魏红军点头。

  对于刘兰波的选择是支持的。

  中央部委的华北派系实力太强大。就像是这一次政务院下面的各个部委,虽然部长有很多都不是华北出来的。但下面的副部长,长各司司长,却是大量的出自华北。这反而不利于华北干部的未来。

  因为很容易遭到中央的忌惮,同时会被地方中央局和地方大区针对。各个部委,增加一些从各个地方局和地方大区出来的干部,对于华北干部也是好事情。“就按照你的想法,尽快的拟定干部名单。”

  “是。”

  刘兰波第一次在魏红军手底下工作。对于魏红军不是很熟悉。

  所以各方面还是很小心的。如果按照刘兰波原来的想法,肯定是所有人都从东北局,特别是辽东那边抽调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熟悉那边的干部。刘兰波在辽东的时候,也是主持过辽东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有一批他熟悉的工业干部。

  但他知道中央部委和地方不一样。他才刚刚上调中央部委,自己屁股都没有坐稳,哪里能这么肆无忌惮的抽调自己熟悉的干部。魏红军越过许达本,看向了徐进强。和刘兰波一样,徐建强也是第一次在魏红军手底下工作。而且徐进强资历浅,级别不够所以调他上来只是担任石油管理总局副局长。

  他和魏红军级别相差很多。

  认真说起来,现在的魏红军的级别比正部级高,但又不是完全的副国级。因为目前的政务院没有一个明确的级别。如果现在定级,政务院总理伍豪是行政一级,几个政务院委员会主任陈运、聂帅他们都是行政二级,魏红军就是行政三级。而徐进强目前还只是一名厅级干部,如果定级行政九级都是比较高的,甚至因为资历不足定行政改十级都有可能。因此徐进强虽然代理石油管理总局局长,但发言权比不上担任副部长的刘兰波。

  魏红军看过来,徐进强立马道:∵“魏副主任,目前我国的石油工业基础薄弱,47年全国的原油产量只有26万吨。但目前我国每年的石油消耗量在130万吨左右,去年我国进口石油达到一百万吨以上。石油也成为了这几年我国最重要的进口大宗货物,也是最耗费我国外汇的进口商品。现在全国石油的情况是,不但产量很低,设备能力很小,而且是资源情况不明。国外都说我国是贫油国,我国国内没有大规模油田的存在。”

  魏红军仔细听着徐进强的话。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8:08 , Processed in 0.053511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