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781 页

  在魏红军主持召开全国土改工作会议之前,各个地方局先一步召开自己的土改工作会议。

  等他们开完会议,再来北京召开全国土改会议。

  武汉,中南局。

  中南局第二书记,负责中南局土改工作的邓志辉主持召开中南局土改工作会议。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七个省份的土改领导人都来到了会议。

  “同志们,目前我们中南局的土改工作进行的很是一:般,和中央的要求相差甚远。”

  邓志辉开会根本没有客气。

  他都已经急的嘴角满是泡。

  因为现在中央的命令是明确的,那就是1948年必须要完成土改。如果说之前中央还是跟各地方中央局、地方大区商量,希望年内各地方中央局和地方大区完成土改。

  当时很多地方中央局和地方大区表示自己这边问题多,希望中央能够多给一点时间。

  中央也理解那些新解放区的特殊性,所以也没有太过于强逼。

  但现在不一样。

  随着中苏两国谈判,苏联要支援中国的工业建设开始,中央是绝对不能允许土改工作拖拖拉拉。因为接下来的工业建设,需要全国统筹安排。

  而土改是基础。

  政府必须要掌控农村。

  所以主席在莫斯科给中共中央和各地方局发了电报,要求1948年必须要完成土改工作。

  随着主席的电报过来,中央的态度开始变得强硬,各个地方局也无法讨价还价。当然中央也会考虑一些特殊地方,就像是新疆、西藏这些地方,中央还是会给一定的时间。

  邓志辉为什么着急。

  就是因为中南局的土改进行的非常不顺利。

  不仅仅是广东有问题,其他省份也有问题。

  中南局目前土改工作进行的最顺利的,当属大量华北干部南下的江西和福建。但就算是江西和福和建,目前的土改工作进行的也有不少问题。

  这让邓志辉很是不满意。

  所以这一次召开土改会议,他也完全不客气,直接道:“中央的命令很明确,今年之内各省必须要完成土改工作。关于这一点大家必须要明确,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邓书记,土改也不是说下命令就可以的。”

  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负责湖南土改的楚河开口。

  因为楚河在这些负责各省土改工作的干部当中资历最深,级别最高。西北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出身,还是大革命时期的党员,参加过南昌起义,也是36年写了保证书,走出监狱的61个人之一。

  参与组织领导冀东大暴动。

  之后因为部队归属八纵,才开始成为八纵的干部。

  这些年跟着部队南征北战。

  目前担任15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还是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湖南土改委员会主任。

  “就说说我们湖南,解放的时候没怎么打过仗。大部分地区都是在我军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之下选择了投降。湖南广大的商人地主也选择支持解放。因此留用了大批旧政权的人员。现在要土改,很多都涉及到这些旧政权的留用人员。很多工作想要进行下去,会有很多掣肘。

  楚河说出了湖南的问题。

  程前选择起义,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很明显。

  程前选择起义之后,湖南的主力部队都选择起义或者投降。至于那些地方民团之类的,战斗力都非常弱。因此在大军所到之处几乎轻松评定。

  看起来很简单。

  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

  太多起义和投降的人,只能是留用他们。

  结果呢?后面很多工作就出了问题。

  邓志辉听楚河的解释,并没有感到欣慰,反而是更加恼怒,道:“楚河同志,你要记住一点。土改是你们在负责,而不是那些留用的工作人员负责。你们只要对政策负责就可以,为什么还要考虑那么多。土改是新中国的基本国策,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

  楚河听到邓志辉的批评也是上了脾气。

  道:“邓志辉同志,工作不是这么做的。你应该知道,程前将军起义之后,他手底下出现过不少部队选择反叛,后来被我15兵团解决。那些没有反叛的部队,并不是因为相信我们,而是在我15兵团强大的压力之下,没敢反叛。但据我们派到这些部队整编的政工干部报告,这些部队很多军官思想是反动的。如果我们不讲究策略,一味地进行土改工作,必然会导致这些人再次反叛。如果发生大规模反叛事件,这件事情谁来负责。”

  也就是15兵团实力强大。

  借给广西军区一个军进行剿匪工作,手中依旧有20多万部队。

  第四野战军四个兵团当中,15兵团和16兵团编制最庞大,兵力也是最多。因为这两个兵团都不是简单的野战部队,而是和东北军区下面的二级军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除了下辖三个军之外,额外还有大量的兵团直属部队。”

  有装甲师、炮兵师、高炮师,甚至还有好几个独立师这种编制一起南下。

  15兵团这样的实力,在湖南也是小心翼翼。

  邓志辉看到楚河的态度,心中明白这些来自第四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的干部们,一个个都是桀骜不驯的。并没有因为自己平时主持中南局工作,就惧怕自己。

  因为第四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大部分都是八路军部队,后来是东北局和华北局。而邓志辉是新四军出身,解放战争长时间都在华东局工作。

  就算红军时期大家有过什么渊源,但都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早就没什么关系了。

  好在邓志辉是能力很强,做了很多年工作的干部。

  以前也碰到过这种事情。

  所以他压住脾气道:“楚河同志,我知道各省的问题很复杂。但我们不能因为环境复杂,就谨小慎微。”

  这一次楚河没有说话。

  楚河又不是专门和邓志辉过不去的。

  坐在最下面的陈韬道:“邓书记,我想说两句。”

  “陈韬同志,你说。”

  在目前中南局各省土改干部当中,陈韬的资历浅、级别也不高。

  但陈韬名气最大。

  因为陈韬是“盛县经验”的实际操作人,又是这一次华南分局发生冲突之后,中央派到广东负责土改工作的。因此很多人都看向了陈韬。

  陈韬拿出一个笔记本道:“我在广东各地转了一圈,又和其他省份的土改干部有过一些交流。我认为目前土改工作最大的问题是,中南局的土改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土改的指导思想当中出现非常危险的倾向。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南局就算是在今年之内完成土改,那也是一个不成功的土改。

  陈韬一开口很多人都很惊讶。

  觉得陈韬这个人口气这么大。为了土改问题,中南局、华南分局、东南分局都开过多少次会议,纷争也非常激烈。邓志辉这个中南局第二书记,和下面负责土改的干部发生过多少次争吵。

  可是谁也没敢说,中南局的土改指导思想出了问题。

  中南局的土改指导思想,那可是直接说邓志辉出现了问题。因为邓志辉是中南局负责土改的干部。

  邓志辉也是比较惊讶。

  和邓志辉吵架的那么多土改干部,还真是没有人说土改的指导精神问题。这么多人看过来,陈韬心中也是紧张的。毕竟这里是中南局,不是华北局,没有魏红军这棵大树顶住。

  但陈韬记住了魏红军一句话。

  那就是到了中南局,不要插手其他的事情,但是在土改工作。上要敢于坚持压力。所以陈韬还是继续道:“就是土改指导思想当中的和平分田思想。

  “这种和平分田思想是非常危险的。这种思想具体表现在,第一:单纯的生产观点。目前很大一部分土改干部,包括政府部门的干部,都有这样的思想。认为土改就是为了分田,分田就是为了生产。

  没有冲突,能够和平分田,是有利于生产的。甚至我知道一位地委委员在会议当中表示,现在的新中国已经是全国革命胜利、蒋匪已经被打倒,土匪主力也被肃清,地主也开始分化。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生产,因此农村最好不要有太大的冲突,会影响接下来的生产工作。

  “第二:单纯静止、孤立的考虑土改成果。大家只看土改规模,只要求扩大土改地区。汇报的内容都是多少多少各村,多少多少个县完成了土改。而具体的土改情况,农村的各阶级情况一律不问,只要求土改的范围。这样指导思想的结果是,各地土改干部只追求尽快的分田,甚至为了完成土改工作,和当地地主阶级、宗族势力妥协。只要当地地主阶级、宗族势力愿意拿出土地,那么地主阶级和宗族势力拥有的其他特权,我们的干部甚至予以承认。他们认为地主阶级和宗族势力只要愿意拿出土地,那么就是地主阶级和宗族势力开始分化。结果我们的土改工作,除了土地之外整个农村没有其他的改变。

  “第三:单纯孤立的讲土地法,讲秩序。因为我们的干部太强调法律,强调秩序,导致我们的群众根本不敢反封建。因为我们的群众稍微有点过火的动作,就会被认为是违反法律,违反秩序。我们的干部强调法律和秩序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法律和秩序可以保证社会稳定。但单纯孤例的强调法律和秩序,而不顾及农村现实情况的结果是,农村人民群众认为,新中国干部是包庇地主阶级、宗族势力,承认他们在农村的特权。因为地主阶级和宗族势力最讲究秩序。

  “第四:工作上没有完整的计划,片面的讲究步骤,最后沦为走过场。我们很多干部只是片面的强调步骤,只要步骤对了,那么就没有问题。可是这种片面强调步骤,本身就是一种形式化,最后各地的土改工作也成为了形式化,走过场。因为我们的领导和土改干部片面强调步骤,导致的结果是农村群众对于土改没有任何的热情,他们也不敢出头参与土改。我在各地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农民的态度就是反正有政策,出头也分,不出头也分,何必出头得罪人。所以在农村进行土改会议,群众没有任何热情,土改会议召开就是走走形式。

  “这是我统计的和平分田思想当中最为突出的四个方面。在和平分田的指导思想之下,各地看起来正在进行土改,但却完全是敷衍的。只是简单的分田。这是我们的干部从思想上就没有理解土改。

  “我们的土改难道只是为了分田吗?不,我们的土改是要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分田。我们的土改首先就是一次反封建的革命,这才是第一位的。我认为我们很多干部忘记了土改是一次革命,不是彬彬有礼的请客吃饭。和平分田思想不去除,我们中南局的土改必然会成为‘夹生饭。

  陈韬是真的认认真真的进行了土改的调查。

  调查之后陈韬是很震惊的。

  中南局的土改工作,问题实在是太严重。如果说当年的东北、华北的土改出现了“左的苗头,所以魏红军领导华北土改的时候,政策上制定的有些“右”““,以此来冲抵土改当中的“左““。”

  可是中南局这边的土改是真的太“右”。

  和平分田的思想占据主流。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0:11 , Processed in 0.05984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