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785 页

  这一次也是一样。

  虽然这一次达成的工业项目,数量上、规模上只有156项目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依旧是庞然大物。但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又是不可能推的。

  因此中央已经决定,不管有多困难,也必须要接住这个“泼天的财富”。

  所以加快了某些步伐。

  本来中央是想要缓一缓,拉长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但现实情况逼迫中央不停的调整策略。就像是苏联援建的这些项目,虽然说是苏联援建,但苏联主要是支持机器设备、技术等方面。

  要建设这些工厂,还是需要中央自己掏钱。

  重工业是什么。

  那就是资金、技术密集的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可是现在的中央哪里有钱,从1946年开始中央的财政就是赤字。到了1947年中央财政赤字已经很严重,到了1948年就更不用说。

  按照目前的计算,1948年中央财政赤字达到150亿斤(小米)。

  这还是现在的情况。

  一旦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开始落地,到时候中央的支出就会翻倍的增长。为了解决中央赤字问题,中央必须要统一全国财政。

  只有这样才能够做计划,中央财政才能够坚持下去。同时只有收回财政大权,中央才能够知道现在全国的经济情况。才能够制定经济计划。

  这就需要从地方大区收回财政大权。

  这哪里是那么容易。七届二中会议上,伍豪同志因为提出收权,最后被逼的道歉。但现在中苏联合势在必行,工业大投资也是势在必行。

  所以就算再怎么困难,中央也要收权。

  中央要收权,地方不愿意,就会出现矛盾。中央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只能是采取频繁调动干部的办法。当然这个时候一些聪明的地方干部,已经明白自己应该要干什么。

  毕竟中央刚刚批评和打压华南分局的“地方主义”没多长时间。

  第一个做出反应的是林帅。

  中央本来是希望林帅继续坐镇中南局,但林帅给中央打了电报,表示自己的身体实在是无法正常工作,希望能够去苏联治病。中央经过讨论同意了林帅的意见,让林帅放下中南局的工作,去苏联进行治疗,也让林帅修养一段时间。

  其实渡江战役结束之后有段时间,林帅已经是躺在床上指挥战斗的。

  战争年代没有办法。

  就像是抗战的时候,罗帅在山东一度都坐不起来。正好当时115师和山东纵队之间矛盾很大,罗帅就想要离开山东。但中央没有同意,因为山东需要罗帅坐镇。

  包括历史上济南战役的时候也是如此。

  军委点名让徐实友上前线指挥战斗。徐实友到达前线指挥济南战役的时候,哪里是跟电视剧演的一样活蹦乱跳。其实当时徐实友的身体情况很是不好,但硬是被架在了前线指挥战斗。

  战争年代这种事情很普遍。

  前线指挥员几天几夜无法睡觉,精力耗费太严重,最后都是亏空身体。

  现在新中国成立,中央也没有战争年代那么急迫。不需要让那些前线指挥员,拖着病体还去指挥战斗。再说中南局太大,势力太强。林帅这个时候打报告,中央其实是很满意的。所以中央才会迅速批准林帅的请求。

  林帅离开之后,中南局、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中南军政委员会都空出来了位置。

  中央这一次是下了决心。

  很多事情就算再怎么困难也要进行。

  军委第一步就是决定撤销野战军编制。

  包括第四野战军这一次也撤销编制。相比起历史上存在了六年,这一次第四野战军总共才存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全国军队按照所处区域,归属下面各个军区指挥。目前军委下辖的军区包括,东北军区、华北军区、西北军区、西南军区、中南军区、华东军区六个一级军区,然后是东南军区和华南军区两个级别稍低于一级军区的军区,还有军委直辖的新疆军区、内蒙古军区、山东军区、云南军区四个二级军区。

  这样很多部队的指挥权,就开始出不说别的,目前在河南的21兵团。虽然驻扎在河南,但因为21兵团是第五野战军的部队,所以一直是接受第五野战军的领导。河南军区和21兵团没有隶属的的经,所以平时匪的时候,双方是合作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

  但这一次撤销第五野战军之后,21兵团就彻底和第五野战军没什么关系。

  按照规定需要接受中南军区和河南军区的领导。

  但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21兵团的司令员文年生和政治委员向仲华的安排问题。他们都是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而且不是刚刚担任兵团领导的干部。

  他们不仅参与了平津战役,后面还参与了济南战役,中美青岛冲突,到了河南之后又参加了河南剿匪战斗。按照之前的情况,像21兵团这种直接就可以转为地方二级军区。

  可是因为21兵团隶属于第五野战军,所以这支部队在河南军区这边也没有任职。可是现在野战军编制取消,那么这些兵团领导怎么安排?让他们去河南军区担任副司令员?这样就非常不合适。

  河南目前的干部体系是中原局干部占据。但21兵团虽然有74军进入华北组建苏械部队,但依旧有两个军在河南。加上兵团直属部队,21兵团目前依旧有近15万部队。

  你让这样兵团领导人去河南军区当副司令员?不要说文年生他们不满意,目前河南军区的领导人也不会同意。

  其实出现问题的不仅仅是21兵团。其他很多部队也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战争原因没有跟上大部队,所以留在了其他军区的地盘。但编制上依旧隶属于野战军编制,所以和地方军区没有隶属关系。但随着取消野战军编制,这些部队的归属就出现了问题。

  历史上军委是梳理清楚了这些关系之后,才慢慢的取消野战军编制的。

  但这个时空和苏联合作太快,导致军委没有时间考虑那么多。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中央和军委一步一步的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21兵团这种情况,只能是保持现状不变。

  林帅离开武汉之后,中央任命叶帅为中南军区代司令员,邓志辉担任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谭正担任第二政治委员,王直担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罗仁发担任政治部主任。邓国担任中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王秋云担任中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张云意担任中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张子华担任第四副司令员。

  中南军区虽然号称管七个省份的军队,但华南军区和东南军区基本上已经成为了独立的单位。所以中南军区主要是负责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的军事工作。中南军区这么多干部,一大半其实都不在司令部办公,因为各有各的任务。

  叶帅虽然是代司令员,但军区日常工作却是第二政治委员谭正、政治部主任罗仁发,第二副司令员王秋云三个人负责处理。王秋云这一次从第四副司令员成为第二副司令员之后,虽然兼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但已经是离开湖南来到了武汉。开始在武汉处理中南军区的工作。

  在中南局的安排上,中央的决定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中央没有跟大家想的那样,任命叶帅担任中南局第一书记,而是任命一直主持中南局工作的邓志辉担任中南局第一书记,叶帅为中南局第二书记,谭正为中南局第三书记,邓国为中南局第四书记,罗启容为中南局第五书记。同时邓志辉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代主席,叶帅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叶帅调离华南分局。

  叶帅离开华南分局之后,罗启容担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邓国担任华南分局第二书记,陶朱担任华南分局第三书记,杨得志为华南分局第四书记,张云意为华南分局第五书记。

  成立华南军区,邓国担任华南军区司令员,罗启容担任华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陶朱担任第二政治委员,赖传朱担任第三政治委员。15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担任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兵团司令员陈开坤担任华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16兵团司令员程志才担任第三副司令员。19兵团政治委员王刀邦担任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可以说华南分局本地干部在这一轮调整当中是一败涂地。

  邓志辉成为了事实上的中南局把手,罗启容成为了事实上的华南分局一把手。广东这边军事工作是邓国负责,党政工作是罗启容负责。广西这边军事工作是杨得志负责,党政工作是陶朱负责。

  中看起来是升到了中南屋。

  但不仅丢失华局职务。到了中中国厨后也排在了邓志新督品集品工甚至作为中南军区代司令员,在中南军区的发言权也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高。毕竟主持中南军区工作的谭正、罗仁发、王秋云那都是四野战军的实力派。叶帅在第四野战军指战员的眼中,那就是外来的干再说第四野战军部队,往前数基本上都是115师出来的。他们在抗战期间各有各的山头,但因为出身115师,所以整体来说都是服从林帅的指挥。

  但叶帅和这些部队基本上没什么渊源。

  然后是华南分局两名重量级的干部,广东的方房同志因为受到批评丢失了华南分局第五书记职务,甚至连华南分局常委都不是。包括原来广东土改委员会主任职务,现在也是陈韬担任。因此现在的方房的职务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交通运输部长。可以说在华南政坛已经是边缘化。

  张云意因为广西剿匪工作出现问题,因此他的排名也是下降到华南分局第五书记。甚至在中南军区的排名上,张云意本来是第二副司令员,排在邓国、王秋云前面的。但这一次调整之后,张云意落在了邓国和王秋云后面。要不是资历足够深,他在中南军区的排位,可能还要在张子华后面。在广西他虽然是广西军区司令员,但西目前的军事工作却是杨得志全权负责。

  这都是中央批判“地方主义”的后果。

  华南分局成为了中央对“地方主义“重拳下手的靶子,结果叶帅、方房、张云意都是受到了影响。华南分局的主导权完全落入了罗启容手中。

  东南分局和东南军区倒是很平静。

  主要是东南分局这边南下部队太多,南下干部也多。江西、福建两个省份拥有第五野战军三个兵团部队,加上沿途整编和加入进来的地方部队,两个省份兵力一度达到了80万人。

  加上华北南下的干部,大部分都进入了江西和福建。

  结果南下部队和南下干部在江西、福建的优势非常明显。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一次南下的军队和干部当中,有不少都是当年中央苏区出来的,本来就是江西和福建人。来了江西、福建之后,对于这里非常熟悉。不像是在广东那样,语言完全不通。

  然后是东南分局这边没有外来的大佬干部。

  华南分局的地方干部敢于和罗启容这样级别的大佬抗衡,主要是因为他们背后有叶帅这棵大树。但东南分局这边没有这样的情况。

  因此杨全武调离之后,东南分局和东南军区也是很平稳。

  这一次成立东南军区之后,张子华担任东南军区司令员,王直担任东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朱亮才担任第二政治委员,刘树德担任第三政治委员,邱伟担任副司令员。

  经过这轮调整之后,中南局和中南军区格局大变。林帅身体不好,当然本身也非常聪明,抽身离开了中南局。罗帅根本就没来中南局履职,现在林帅这位大佬离开之后,中南局、华南分局、东南分局已经是成立三足鼎立的局面。

  林帅之后,刘帅也选择离开西南军区。

  刘帅要去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中央很明白部队的问题,解放军在解放战争虽然打了十几万、几十万乃至于上百万的大兵团作战,但解放军很多指挥员对于现代化作战上还是问题不少。现在中央开始和苏联合作,打造现代化军队。所以中央希望组建高等军校,让解放军高级将领熟悉现代化武器,现代化战争,让他们真正成为现代化战争当中的将军。

  刘帅听到风声之后,就立马跟中央申请,希望自己去办这个学校。

  中央批准了刘帅的申请。

  刘帅调走之后,中央任命贺老总为西南军区司令员。贺老总进入四川,是带着第一野战军第四兵团的。第四兵团前身就是华北野战军第四兵团,也就是徐帅在晋南用地方部队组建的兵团。

  这支部队从源头上讲,就是晋冀鲁豫的部队。

  第四兵团入川,等于是这支部队重新归建刘邓大军。

  然后各个地方中央局都有调整。

  中央要求加强地方中央局党委的作用,一再要求重大事项必须要通过常委会议,或者是党委会议。在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干部过程当中,中央为了接下来的工业发展,准备成立中央入民政府政务院计划委员会,同时对于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工业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6:37 , Processed in 0.06980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