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100 页

嗯,向万历爷爷学习,裁汰官员不补缺,政务瘫痪不了,还省了银子。

 

一个官员的俸禄是多少来着?朱由校扳了指头却算不清,不由得翻了翻眼睛。反正滚蛋一个官,应该够养十个兵吧?

 

至于兵科给事中朱童蒙,不是东林党,甚至算是无党无派,弹劾邹元标则是反对他在京师创建首善书院讲学。

 

且朱童蒙任职期间曾出使四次,有口皆碑;在兵部还以勤绩著称,倒也算是个可用之才。

 

“拟旨: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加兵部侍郎衔,巡抚宣大,整饬军务。”

 

“拟旨:御使方震孺调任河南巡抚……”

 

“拟旨:征河南三千毛兵赴西南,归朱燮元指挥,以期尽快剿灭奢崇明叛乱。”

 

“拟旨:礼部右侍郎孙承宗公忠体国,能力卓著,加兵部尚书衔,暂署兵部事,再加东阁大学士……”

 

朱由校翻着小本本,口述不停。这些旨意用印后将送内阁,走正常程序定夺,多数都能通过。

 

边事无小,非要派精明强干,懂些军事的人前去工作,或者把看好的人送去锻炼考察一下。

 

比如孙传庭,就已经从吏部调出,任职整饬兵备道,随左光斗前往陕西,提前走上了与秦兵有关的人生道路。

 

至于财政问题,朱由校准备先宰个肥羊,就能很大地缓解一下。

 

王体乾这个掌印太监躬身而立,等着圣旨拟完,好行使自己的职责。

 

朱由校说完几道旨意,看了一眼王体乾,问道:“王伴,城外的宅院修得如何了?宫人们的集资可够?”

 

王体乾赶忙跪倒回禀:“皇爷的恩典,哪个奴婢敢不尽心?城外的两处大宅院再有数天便能完工,凑的银子还能剩下一些呢!”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朕想着,若是不够,便从内帑中拿一些给垫上呢!”

 

王体乾用力叩下头去,感激涕零地说道:“皇爷大恩大德,奴婢们无以为报,万死也不敢让皇爷出钱。”

 

“起来吧!”朱由校没好气地说道:“动不动就掉眼泪,算什么男人?”

 

王体乾一听更是流泪不止,本来就不是男人了嘛,还不让哭了呢!

 

“朕失言了。”朱由校无奈地摆了下手,说道:“明天朕想出宫走走,你去安排妥当。”

 

“是,是,奴婢这便去安排。”

 

朱由校伸手叫住了王体乾,又吩咐道:“上回那几个锦衣卫挺不错,叫卢剑星的那个,还让他们跟着吧!”

 

看着王体乾屁颠屁颠去办差事,朱由校无奈地摇了摇头。

 

一说到太监,人们可能最容易想到的是坏蛋,什么赵高、嫪毐、刘谨、魏忠贤等等。而比较出名的好太监,恐怕就只能想到下西洋的郑和。

 

其实,太监是很悲催的一类人,干的也是并不轻松的工种。有权有势的大太监只是少数中的少数,多数太监的生活比较苦闷,命运也比较悲惨。

 

特别是当太监老了,干不动了,被安排出宫后,就更难过了。

 

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子女赡养,没有退休金,在社会上被人瞧不起,甚至被亲戚鄙视排斥,多数太监的晚年都比较凄惨。

 

有不少人甚至流落街头,成为乞丐,冻饿而死。

 

所以,太监比较贪财,也有一定的原因,为老了作准备。比如收养子,还得指望养子有点良心;或者是往寺庙捐钱,出宫好去寺庙养老。

 

至于能买得起房子,雇得起下人侍候的,毕竟是很少数,不能以偏概全不是。

 

宫女也是一样,尤其是明朝的宫女,更是相当凄惨。

 

以至于连皇帝老儿也不得不承认,“宫人皆良家子,幽阴深宫,诚有可悯”。

 

朱由校作为现代人,当然是看不惯。

 

清朝宫中还有规定呢,宫女过二十八则可遣出宫,发一笔遣散费,俺大明朝怎地连鞑子都不如?

 

宫女都是终身制,这不科学,不人道啊!

 

也别二十八,二十五啦,咱就按年头算得了。

 

在宫中干满十年的,便送出宫,咱不但发银子,还给你们盖所大宅院,就是集体宿舍。

 

那些没有亲人来领,或是找不到亲人的,就在这住着。再给宫女揽点纺织手工类的活计儿,自食其力也可以嘛。

 

至于太监,老了也是有地方住,有饭吃,就是现在京郊外修盖的“养老所”。旁边还有一座皇庄,也交给他们打理,种点菜养个家禽啥的,也是个老年活动。

 

当然,这不是白去的。就象你不交社保,退休也没钱可领一个道理。可也不多,你每年交二两银子,交满十年便能享受这个待遇。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47 , Processed in 0.04044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