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1014 页

调整和完善当然还是需要的,可也要在摸索中前进。毕竟,不能太过独立于这个时代。

 

学会了,学成了,就要有安置。还要安置得很好,让别人羡慕。这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去学习,更多的孩子摆脱四书五经的传统教育。

 

再过几年,最多三五年,师资力量应该够了,该是成立师范学校的时候了。

 

皇帝的目光从窗外收回,心中作出了决定。

 

建立学校,从城镇开始,再逐渐发展到农村。这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必然道路,也是普及教育,提高大明子民文化程度的正确方法。

 

这涉及到资金的投入,最重要的还是师资力量的培养。现在,条件虽然还不成熟,但也差之不远。

 

而少英院初中部的学生毕业,就完全能够胜任小学的教学。教师,国家财政发放工资,与拿俸禄的官员,也相差不大。

 

………………….

 

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气息已经扑面而来。

 

春耕,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又是老百姓最为忙碌劳累的时候。

 

地方官员们也是工作最繁重的时期,应对大灾害,报纸时时提醒,皇帝可是一直放在心上。

 

经历了大旱的陕西,前后两道奏疏,让皇帝又喜又忧。

 

春耕时下了一场大雪,持续一年多的旱情有缓解的迹象;可大雪下得不是时候,把苗给冻死了大半。

 

这是要让朕的心情坐过山车吗?

 

皇帝虽然知道大灾害才刚开始,并做好了长期抗灾的准备。但有好消息,依然会高兴和轻松。

 

好吧,苗冻死了再补种,有生长期短的作物,还有去年修的水利设施。一年下来,总会有些收成。

 

况且,皇帝要求地方官府屯积粮食,并不断地运输补给。即使颗粒无收,也不虞有饥荒的发生,流民的大规模出现。

 

陕西年前报上的大兴土木的计划,皇帝已经批准,全部是以工代赈的项目。铺路修桥、水利设施、建仓盖房等等,今年还要加上铺设铁路。

 

活儿是不缺的,有工作就有粮食。如果计算成本的话,建设这些项目所需的资金,并不是和发放的那些粮食能够价值相当的。

 

也就是说,其实朝廷和官府是赚了的。要在平常年景,花钱雇工的话,花费要比现在多不少。

 

而在大灾之年,老百姓能吃饱饭,也是感激万分,十分满足。

 

两边都满意,这样的赈灾模式就能够持之长久,帮助朝廷渡过最艰难的十几年。

 

果然,意料中的奏疏很快又呈到案上。陕西巡抚奏报,从官仓中发放种子,百姓已经再次补种。

 

不管还没有别的意外灾害,皇帝多少能松口气,把目光转向收复前套和征伐吕宋这两大军事行动上来。

 

收复前套应该是比较轻松的,蒙古诸部春夏北上,秋冬才南返。准确地说,前套地区就是他们的越冬基地。

 

所以,就算有作战,蒙古诸部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而上万的明军,装备精良,更不是部落林立的蒙古人能够抗衡的。

 

而前套地区是很适合发展农耕的,这也是皇帝优先考虑的优点。占领一块不毛之地,成本太高,至少不是大灾害期间要增加的负担。

 

第四百九十三章 整装待发,目标吕宋

 

尽管前套地区要成为塞上江南,依然要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但现有的耕地也足够万余明军在此驻防。

 

没错,这一万多明军既是战士,也是农民。一手拿枪,一手握锄,垦出的耕地一半归己,手中的枪则保卫家园。

 

这与后世的建设兵团差不多,皇帝也希望利用这样的模式,在前套地区以最快的速度站住脚,并尽量能做到自给自足。

 

同时,占据前套,也是对虎墩兔西迁的提前防范。

 

与虎墩兔的较量早晚要进行,这既是皇帝征服蒙古诸部的计划,也是虎墩兔作为蒙古大汗的宿命。

 

只是可惜,胜利已经毫无疑问地握在了皇帝手中。两个完全不是等量级的对手,虎墩兔显然还没有这样深刻的认识。

 

而对于今年的征伐吕宋,皇帝显然要上心很多。不仅数次追加投入,添船造炮地增长海军的实力,还给征战的官兵定下了丰厚的赏赐。

 

显然,海军方面也是信心十足,最终报上的计划削减了出动的战舰数量。

 

根据西班牙人的实力,沈有容将出动八十艘战舰,火炮数量将是西班牙人的四倍。这不不算火箭,以及加朗炮的威力。

 

海上风浪不定,尽管是适合航行的季风气候,也保不准会有意外。

 

海军方面已经做到了完全的准备,沿途的岛屿都勒石以记,甚至在上面还提前派了官兵、屯了物资,用来导航和以防万一。

 

对此,皇帝一一允准。外行不领导内行,在战略层面进行下指导,也就是皇帝能够做到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13 , Processed in 0.06806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