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115 页

这个傅什么,朱由校想认识一下雪中送炭的这位官员,看了一眼奏疏就皱了眉。

 

魁就魁吧,你加个木字旁是几个意思?要不是刘若愚刚才念了,老子都特么不认识。差评!

 

朱由校放下奏疏,也没好意思问刘若愚,这个木头魁是个啥意思。

 

刘若愚则继续把奏疏一一念给皇帝听,当读到户部尚书李宗延的奏疏时,朱由校的脸色甚是难看。

 

迁徙辽人入关安置,养兵发饷……财政有缺口,李宗延请朱由校拔发内帑。

 

倒不是心疼钱,嗯,也是真的挺肉痛。朱由校思虑再三,决定再拔内帑救急。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呀,自己省了又省,又能支撑几时?

 

“宣魏忠贤入宫觐见。”朱由校算了下时间,狠下心来,殿试之前搞个大动作,先弄点钱花花,也震慑一下朝中众臣。

 

刘若愚又拿起一份奏疏,朱由校歪在椅中,甚是无聊。

 

“天津督饷侍郎出缺,内阁廷议由户部左侍郎郑三俊出任。”

 

朱由校想了想,摇头道:“此议不妥,天津巡抚毕自严有经济之能,着进毕自严右都御史、户部左侍郎,并兼领督饷侍郎。”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又接着口述道:“南京库藏空虚,诸省额解钱粮亦呈萧条之势,着户部左侍郎郑三俊转任南京户部尚书,前去清理整顿。”

 

第九十章 东厂行动

 

郑三俊虽是东林中坚,但从基层干起,颇有才干,政绩不俗。

 

他任县令时,曾设立自由集贸市场,官府不收税;在直隶真定府任职时,还有效仿南方蓄水耘耕之田,打造水车使民得利。

 

当然,郑三俊也有着自己的臭毛病,刚介严谨,比驴还倔。

 

这样的家伙尽量安排些实务去干,千万别当言官使用。反正他不怕得罪人,去南京祛弊厘剔,核虚查实,收拾收拾那帮风花雪月、懈怠贪腐的王八蛋。

 

这下子,毕自严还要在天津再任职一段时间,暂时无法入阁了。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李起元转任户部左侍郎,加右都御史,即刻进京就职。”

 

李宗延年事已高,在户部尚书这个位子已是力不从心。只要有个议论或弹劾,必然上疏求去。

 

致仕荣养,朱由校也准备给他应有的荣誉,再由李起元代之。

 

兵部、吏部、户部,差不多都要换上自己看好的大臣了。自己定的小目标,也将全部实现。

 

“若无急奏,朕晚上再批。”朱由校对刘若愚说道:“今日精神不济,须去松缓松缓。”

 

刘若愚赶忙起身道:“奴婢继续整理奏疏,现下确无紧急之事。”

 

朱由校点了点头,起身离座,出殿而去。

 

………………

 

寒风拂面,感觉虽有春意,却还是冰雪依旧。

 

魏大爷快马扬鞭,近百骑东厂番子前后护卫,出了京师,直奔通州而去。

 

皇爷着急了,这差使虽然不用自己亲去,但要表现出忠心和勤恳,却必须吃点辛苦。

 

魏大爷脸色稍露笑意,也没觉得这有多辛苦。相反,他倒是很喜欢这种昂然而行,左右簇拥,威风凛凛的样子。

 

嘿嘿,李三才,本督这第一功便从你身上获取吧!

 

能让大明朝堂为之入阁争论不休,陷入党争;能让东林巨孽顾宪成为之背书站台,邹元标、赵南星、刘宗周等大佬皆表赞其为名臣。

 

李三才,可不是个简单人物。

 

东林书院,东林党,能将其串连起来,并使东林书院发展壮大,李三才绝对是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李三才乃是东林党的最大金主。

 

修葺学校不花钱嘛,师生吃住不花钱嘛,难道都是自费,或者捐助?说到底,讲学,办论坛,都是需要钱滴!

 

“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书上都记得清楚,开院讲学那不是一般人干得起的。

 

而李三才与顾宪成深交,花钱如流水,成为东林书院最大的赞助人。

 

再加上李三才“仗义疏财”,“结交遍天下”,成为东林党举足轻重的一员。后来,也就有了东林党积极运作,推李三才入阁的党争大戏。

 

从这方面看,李三才的“投资”也是有了丰厚的回报,尽管没能入阁成功。

 

至于李三才是否廉洁,东林党避重就轻,多是“性不能持廉”“挥霍有大略”“多取多与,收采物情,用财如流水”等等此类的记载。

 

也就是说,东林党也认为李三才的经济来源和巨额家产,来源甚是可疑。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2:44 , Processed in 0.03135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