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140 页

“圣上也极厌奸商,与李三才有牵连的通州商人,严治贿赂偷税之罪,个个被重罚,都哭天号地呢!”

 

“无商不奸,重农轻商,方固国本。”

 

茶楼内,贡士谈论着,分析着。事关殿试,甚至会影响到日后在官场上的顺逆,都是甚为关心。

 

“刘兄。”文安之喝了口茶水,对刚刚放下报纸的刘理顺问道:“为何对圣上清退皇庄如此用心?”

 

刘理顺笑了笑,说道:“在下只觉得圣上这清退之法甚是深奥,不知若推之全国,会是何种效果?”

 

停顿了一下,刘理顺叹息着说道:“在河南,土地多集于富绅地主,无地或租地百姓甚苦矣!”

 

朱由校清退皇庄是借鉴了一些后世的办法,全部针对无地农户,且赋税采取分成制,可交实物,也可交银。

 

领地农户,赋税按“民得五分,入官五分”收取,五年后地归农户。乍看起来,官府真黑,赋税真重,竟是对半分啊。

 

但后面还有补充,这个赋税包括了丁银、力差、瑶役等等。也就是说,领地的农户只交这一半的收成就完事,别的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全都不收了。

 

按照后世的考证,明朝的农业税并不算高,最高也不超过田地产出的十分之一,甚至有可能只是二十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

 

但为何明朝末期农民生活得那么苦,直至为了口饭吃要揭竿而起呢?

 

原因很多,小冰河期灾害频繁是主要的,但人祸也不可忽略。

 

比如说这个丁银,就是人头税。你有地没地,收成好坏,都是跑不了的。家里人口越多,负担越重。

 

特别是农民,本来就收入不高,再一大家子人,负担可想而知;而富绅地主呢,那点丁税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的事情。

 

而且,丁银做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明朝朝廷却把它划拨给了地方官。

 

这个操作空间就很大了,地方官一是可以少报人口,直接贪污。再一个就是收受富人贿赂,使其丁差减少甚至免除,而转嫁到百姓身上。

 

再来说说这个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中的实物折银,也就是把赋税全部改成货币收取。

 

从历史的进程看,这当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并未给农民带来方便和实惠,也没给国家增加收入。

 

举个例子:每到税收期限,农民为了交赋税,得把手里的粮食变成银钱吧!

 

而市场上的粮价基本上会应声而落,也就是银贵谷贱,总要农民多卖出很多粮食才能凑够。三个月后,粮价差不多又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这可不是粮食价格的正常波动,而是粮商官僚在联手捣鬼,合力压低价格。

 

但国家收到了如数的银钱,应该不吃亏吧?

 

实际上呢,假如政府拿着农民卖了一百石粮食才凑足的赋税,用于支出花销时,粮价多半已经回到正常水平,在市场上就只能买到六十石粮食。

 

就是这样,粮价的时间差异会造成农民负担加重,而政府收入也没有增加,甚至是减少的结果。真正从中获利的,只是商人和涉足其中的官僚。

 

当然,也不全是不好。粮食运输损耗大,远不如银子解送国库更方便。

 

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把一条鞭法骂为“残民一条鞭”,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一条鞭法所带来的另一个影响久远的问题,就是火耗问题。因为要纳银交赋税,也就免不了碎银熔铸,难免有损耗。

 

于是,火耗就又成为地方聚敛的一个巧妙手段,也转嫁到百姓身上,成为了沉重的负担。

 

不可否认,张居正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一条鞭法也有其先进性。

 

但朱由校的改革却不会照搬照用,而要存精去芜,更加先进。当然,这只是迈出的一小步,具有很在的实验性和考察性。

 

首先,皇庄清退的政策中含有“摊丁入亩”的意味,就是把丁银算进总赋税里,从而把丁银收入纳进了中央财政;

 

其次,五年交赋税,田地归农户,又有“公地放领”的影子,增加自耕农数量。

 

当然,其中还有以当地五年收成的平均数定赋税,使胥吏逞奸减少了操作空间等等。

 

第一百一十章 大捷,大捷!

 

不过是皇庄清退,包含的内容可谓详细,也难怪刘理顺看后觉得深奥,也并不能理解其中全部的深意。

 

“圣上是花了心思的。”文安之甚是感慨地说道:“某看出其中有张江陵新政的影子,赋役合一。”

 

刘理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但还不是完全一样。比如这个可按实物征课,输送储存之费岂不增加?却是不如征银方便。”

 

“这个——”文安之眨巴眨巴眼睛,不太确定地说道:“圣上必是已有所虑,能解决此问题。”

 

刘理顺看着文安之,不由得失笑,伸手点着文安之说道:“汝止,你这……”

 

一阵急骤的马蹄声在茶楼外响了起来,还有听不太清楚的呼喝声,引得正在谈论的众人都疑惑地转了目光。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2:10 , Processed in 0.030088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