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183 页

“好,你下去吧!”徐三少点了点头,打发走了伙计,半躺在木桶内,在袅袅热气中陷入了沉思。

 

在国子监学习的,明代通称为“监生”,可享受“助学金”,由国家财政支出,因为是用于学生改善伙食,故称为“廪膳”。

 

一般来说,能够到国子监学习的都是读书很厉害的家伙。你想啊,那可是国家财政支持的名牌大学,能随便进吗?

 

不过,也有例外,考不上,咱可以是自费生,或者叫赞助生啊!

 

景泰元年,代宗朱祁钰便开始从招生指标上动脑袋了。凡想入国子监读书者,不论成绩优劣,不问家庭出身,“军民子弟”只要肯赞助,就给名额!

 

而且,收的不是金银,只收当时短缺的粮食或是马匹等。从此以后,国子监就多了一类学生,也就是自费生,叫“例监”。

 

景泰年间的“例监”,最高的要八百石米,低者三百石米;成化年间则稳定在一百石米。

 

如果不要学籍,只当旁听生镀镀金,或是插班生、肄业生什么的,还可以享受“优惠价”。

 

除例监外,国子监里还有一类学生,叫官生。主要是官员子弟、勋戚子弟、留学生、举人监生。

 

所以,对徐三少来说,凭他的家世,入国子监简直不要太轻松。在南京时,徐府就给他办过,他压根没去。

 

可现在,听到有这条从军的路子,徐三少的心思立刻活络起来。

 

也不用回南京那么麻烦,就去求定国府给帮忙,直接在北京入国子监。然后,嘿嘿,就简单喽!

 

想到这里,徐三少哗啦一声从桶中站起,冲外间屋招呼着,“小七,走,咱回定国公府去住。”

 

啊——徐小七正啃着鸡腿,嘴上流油。听到少爷的招呼,一边应声,一边赶忙放下,胡乱擦了擦手,掀帘而入。

 

这刚住下,屁股还没坐热呢,就又要换地方,少爷这抽的哪门子疯啊!

 

………………分隔线……………

 

皇帝亲自布置,东厂、锦衣卫立刻便象疯了似的撒开大网,对闻香教开始了侦察缉拿。

 

滦州,石佛口。

 

闻香教教主王森虽然被朝廷砍了脑袋,却留下一大笔钱给儿子王好贤。

 

王好贤,可是一点都不闲,散家财,传教徒,还营造出了“闻香教教都”——石佛口。

 

而且,王好贤很狡滑,他一方面与朝廷配合装良民,一方面暗中与山东徐鸿儒、北直周印等教内传头筹划起事,以夺取天下。

 

而石佛口虽说是庄院,却建得相当气派,周长四华里,四周围墙牢固,大门雄伟。

 

庄院内东西大街两头修筑两大牌楼,分别刻写有“青山主人”、“弥勒转世”。

 

作为教主的王家,则更显示出特殊气派:

 

内院有客厅、书房、绣楼、花园,侧院有卫厅、武场、膳房、鱼塘……

 

城外则建筑有庞大庙宇群;城东北山脚下为“神主庙”,庙内供奉两米高红色花岗石石雕弥勒佛像。

 

更显气派的则是近似“皇陵”的王家陵墓——占地百亩,竖立有二十四座“龟趺蟠龙透雕碑”,老百姓的称谓则是“王八驮石碑”。

 

夜幕降临,石佛口亮起了点点灯火,王家内院更是灯火明亮,堂皇富丽。

 

而在距离石佛口几里路的后巍峰山,上千官兵已经赶到,正在听着军官们在布置行动。

 

这个时候,上千遵化官兵,以及从县衙被锦衣卫带来的几个衙差,才知道此行的目的——剿灭要扯旗造反的闻香教总部,捉拿闻香教掌教王好贤。

 

“各个路口,全部都要封死,不准一人逃脱。”指挥史周天宝恶狠狠地扫视着士兵,声音严厉,“先包围再向内推进,要严密得连只蚊子也飞不出去。”

 

说完,周天宝的目光盯向了几个总旗官。

 

“卑职领命。”几个总旗官躬身施礼。

 

周天宝点了点头,向后一让,几个锦衣卫出现在众人面前。

 

骆养性上前一步,沉声说道:“此次差使,乃是圣上交代,不容有失。若是放跑了王好贤,少不得都要治罪。”

 

停顿了一下,骆养性又接着强调:“王好贤骗了愚民愚妇不少资财,修起了这座庄园。你们可不要见钱眼开,在行动时乱了阵脚。”

 

周天宝在旁恶狠狠地说道:“谁敢私取财物,立即斩首示众,莫怪本将无情。”

 

骆养性抿了下嘴角,说道:“这差使要办得漂亮,皇赏不会少。你们掂量着办,是掉脑袋合适,还是办差要紧。”

 

周天宝见骆养性递来目光,上前接过指挥权,指着几个总旗官厉声道:“都听清楚了吧,都管好各自手下,出发。”

 

在号令声中,衙差们也不敢怠慢,担任向导,引着一路路官兵分赴要道,包围石佛口。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0:27 , Processed in 0.04688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