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20 页

这家伙可是黄石的岳父,叛明投金的大汉奸。没看过《窃明》吧,不知道这事儿吧,还有孙小姐,宝宝……

 

嗯哼!要是没有孙得功的反叛,广宁之败或许没那么惨,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朱由校稍微松了口气,一个眼神,旁边的宫人便奉上茶来。

 

再次斟酌了下字辞,叶向高躬身再奏:“陛下,臣事皇祖八年,章奏必发臣拟。即上意所欲行,亦遣中使传谕。事有不可,臣力争,皇祖多曲听,不欲中出一旨。陛下虚怀恭己,信任辅臣,然间有宣传滋疑议。宜慎重纶音,凡事令臣等拟上。”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好容易听懂了叶首辅话中的意思。

 

而面对少年皇帝,叶向高说得也并不隐晦复杂。

 

大致的意思是:“我服务陛下的祖父八年,当时奏章都由我草拟。即使是陛下想实行它,也要派遣中使向我宣布。如有不同意的事情,我都极力争取,您的祖父也多半能听从,不会强行拟任何旨意。”

 

“陛下您虚怀若谷,谦逊有礼,信任辅臣,但不免会因流言生出难以决定的争论。应当慎重地对待诏书,所有的事情都要命令我等草拟上报。”

 

说白了,叶向高是劝谏皇帝。象这次调孙得功二人入京,应该事先告诉他一声。朝堂上他定然极力争取,不要急切地下中旨到内阁。

 

朱由校微抿嘴角,带着几分嘲讽之意,问道:“若朕先令叶相拟奏,撤换辽东巡抚王化贞,此议能于朝堂通过?”

 

叶向高低头想了想,奏道:“若王化贞有失职之处,陛下撤换责罚,朝中诸臣必无异议。”

 

“王化贞不知兵。”朱由校毫不客气地说出了理由,“袁应泰亦不知兵,以致有沈阳、辽阳之败。难道非要等战败,才责罚降罪?可那时已晚,又有何用?”

 

叶向高躬身道:“陛下,袁应泰死守封疆,节义较着,朝廷已追封袁应泰为兵部尚书,并隆重祭葬,并荫其子为官。”

 

袁应泰因与城偕亡、杀身成仁而受到赞赏追封,他犯的错误也大而化小,不再追究。

 

可朱由校要的不是能够死节的臣子,要的是能守住城、能打胜仗的官员。不吸取教训,不改正错误,一死遮百错,那又有什么用呢?

 

袁应泰为什么败亡,不正是因为不懂军事,改变了之前熊廷弼的布置,且轻易收留蒙人。

 

第十七章 开武举,增殿试

 

王化贞与袁应泰一样是文官,不懂军事的文官,还都雄心勃勃,大言不惭。

 

只在今年下半年,王化贞便每每轻信谍报,出兵欲战,又中途而废。这都好几回了,你们就没看出问题?

 

我跟你谈文官不知兵,你跟我说文官忠义死节,两个思路、两个判断好不好?

 

鸡同鸭讲啊,这话没法说下去了。

 

朱由校没有了兴致,叶向高也不能再与皇帝争论此事。既然叶向高刚才说得挺诚恳,朱由校也就顺势说出了自己的新想法。

 

“国多战事,良将难求。”朱由校看着叶向高,缓缓说道:“而武职世袭弊窦丛生,八股取士又难录得全才。朕拟明年开武举,并增殿试。”

 

构建武学学校,专门培养军事人才,肇始于唐,兴盛于宋。

 

唐朝在武则天时,增设武科,选取武学人才。而历史上最有名的武举人就出在唐朝,郭子仪郭令公。

 

宋代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武学体制,并开始将武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开始体系化、成熟化。

 

而宋朝武举考试的原则是:以策定去留,以弓马定高下。

 

在明王朝建立前一年,即吴元年(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就颁布了文、武两科取士的诏令,广求天下能人贤士。

 

洪武六年,朱元璋认为科举挑选出来的“后生少年”才不堪用,就罢科举不用。

 

一直到了洪武十七年才重新开科,但却只从文科取士,未开武科。

 

到了英宗朝,大明帝国已不复洪武、永乐两朝的威风霸气,也没有仁宣两代的承平晏乐,盗贼蜂起,边患频仍。

 

正统六年(1441年)五月,英宗正式批准御史朱鉴的奏请,下令在南京、北京各办一所武学,立武学学规。

 

结果,英宗因轻启亲征,在土木堡被俘,武举之事也因此停废。

 

英宗死后,宪宗即位,深以“土木之变”为耻辱,于该年十月批准公布了明朝第一部《武举法》。

 

但是,天顺八年武举虽已开科,但却无一人应试。

 

之后,在弘治、成化年间,武举经常中断,规模也不是很大,应者寥寥。

 

到了正德年间,明武宗诏令武科考试结束,自己将在中府赐宴武举人,该宴称“会武宴”。

 

嘉靖年间,“倭患”大炽,武举又被朝廷重视起来。抗倭英雄俞大猷便是武举出身,在在抗倭战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朱先、郭周、张景安、朱平、姚清等抗倭英雄,都是从武科场上走出来的杰出人才。

 

到了万历后期,辽东女真兴起,在辽东战场上,同样涌现出了许多武举出身的英雄人物。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54 , Processed in 0.03576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