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227 页

从中央到地方,官员的罢黜贬谪请辞,也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震动着大明政坛。

 

但明白人都知道,这可能只是个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大更多的政策措施。

 

事实上,陕西、河南、山西,以及北直隶,正发生着更大的变化,或者可以当作其它地方的预演。

 

望着城门上挂着的首级,榆林卫千户赵怀礼用力咽了口唾沫,低头催马,进入城内。

 

朝廷三月的宽限时间已过,可谁也没想到严惩就是砍头示众。

 

挂在城门上的首级是榆林管屯官的,他“侵夺屯田,隐占为业,祖孙相继,盘踞自如,凡应纳屯粮,不纳子粒……”

 

也就是说,这位管屯官应该是存着侥幸心理,以为时间很长,侵占的屯田已变为私产,应该不会被查出来。

 

但他和一些人想错了,期限刚到,在巡抚左光斗召开的会议上,他们就被兵丁拿下。锦衣卫宣读圣旨,即刻推出斩首,一点也不拖沓。

 

紧接着又传来消息,秦王朱存枢因侵占军屯,被皇帝下旨重处,已被东厂番子押解入京。

 

如果管屯官的脑袋分量不够,那就再加上一个藩王。朝廷的严惩不贷,就这样突然而犀利地落了下来。

 

其实也仅此而已,虽然河南、山西都有被杀的侵田军官,但为数并不多。

 

可消息一传,谁又敢继续“抗拒从严”。

 

被打破了侥幸心理的侵田官绅立刻以最快地速度赶到巡抚衙门,哭着求着将田地交还,生怕晚了一步就受到严惩。

 

赵怀礼是见证了这一幕的,本来还在心痛自己交出屯田。可看到砍下的死人头,以及那帮官绅的丑态,他又感到了庆幸,甚至是几分快意。

 

人呢,就是这样,老是瞅着别人的利益得失,来权衡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若是没有这般严惩,赵怀礼肯定后悔不迭,埋怨自己胆小,再想着日后捞回来。

 

可看到那些心存侥幸的家伙倒了霉,他又佩服自己英明果断,舍弃田产,却得了平安,保住了性命。

 

赶到城中兵备使衙门时,已经来了不少卫所军官,赵怀礼下马上前,与相熟的军官们寒喧见礼。

 

“孙大人又高升了。”有人低声议论着,“现下是都指挥使,总督陕西军务。”

 

赵怀礼立刻竖起了耳朵,这个消息他还真不知道。

 

“清屯充饷干得好,朝廷酬其功啊!”有人羡慕地咂嘴道:“不过,这圣眷真是没的说。孙大人来陕西,刚刚半年多吧?”

 

李千总用肘碰了碰赵怀礼,说道:“尤家出息了两个,听说老王也要把儿子也送去武学了,你想没想过去京师武学?”

 

赵怀礼嘿嘿笑了两声,说道:“你这消息不准确吧,某怎么听说老王把屯田还回去,气得卧床不起了呢?”

 

“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不还等着掉脑袋呀?”李千总摇头道:“再说,咱们武人能因为那点事趴窝气病?”

 

正说着话,一阵马蹄声从远而近,引得众人都注目而去。

 

耶?是王威老爷子,这精神头儿,哪象生病的样儿?还有侯老爷子,怎么也出来啦?

 

第一百七十六章 退休金,改革军户制

 

李千总斜眼瞅了瞅赵怀礼,撇嘴表示你那消息才不准呢!

 

榆林地瘠民穷,当地人多以当兵为出路。兼之民风彪悍,榆林兵向来以勇敢善战闻名。

 

正因如此,形成了榆林多将门,世代相传,皆为军伍的特色。

 

比如王家,侯家,尤家,李家,都是榆林地区比较有名的将门世家。

 

而尤家的新生代比较给力,尤世功(沈阳战死)、尤世威和尤世禄三兄弟,以武勇知名,官也做得比较高。

 

但按辈份和资历,榆林则以王家的王威和侯家的老爷子为尊。

 

王威已是须发皆白,但背不驼腰不塌,跳下马,动作也干净利索。

 

侯老爷子虽显老态,可也骑马而来,甩开孙子的搀扶,强自下马,和王威互相目视,便迈步向衙门里走去。

 

大门敞开,新晋都指挥使孙传庭迎了出来,身后跟着新军参将尤世禄和千总戚盘宗。

 

见礼已毕,孙传庭陪着两位老将军进到衙门,衙门官吏又将外面的众多军官引进来,在大厅的阶下会集等候。

 

“二位老将军,请跪接圣旨。”孙传庭当中一站,请出明黄圣旨。

 

“微臣王(侯)威(国忠)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威和侯老爷子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孙传庭展开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日:王威、侯国忠......”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3:14 , Processed in 0.04414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