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280 页

等到朝廷任命朱燮元总督五省军事,王三善也接到平叛方略后。他才明白,京营是按照圣上旨意行事,非是胆小怯战。

 

稳健进取,不得冒进深入。无论是朱燮元的行文,还是朝廷的旨意,都再三强调了这一点。

 

王三善纵是有些意见,也不敢擅自行动。按下心中的不满,王三善还是把朝廷的布置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

 

经过两个多月的恢复,百姓基本上安定,官军也稳定了防线,对水西的封锁也日渐严密起来。

 

此时,王三善和原贵阳巡抚李枟,刚刚视察完城外新建成的火药兵器厂,骑马返回城内。

 

李枟是个有才干的官员,在贵阳保卫战中脱颖而出,以不足三千兵,招募义勇,抵挡住安邦彥叛军数月围攻,足见其勇略。

 

本来历尽艰辛,卸任在即,应该是如释重负,一身轻松的李枟,却是闷闷不乐,心情沉郁的样子。

 

王三善是知道些端倪的,无它,朝臣的攻讦。

 

在安邦彥反叛之前,李枟就看出这家伙居心叵测,而贵阳的城防和存粮更令他忧虑。

 

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多次上疏朝廷,请求增加兵员、军饷。

 

然而,朝廷正急于征辽,无暇它顾,对李枟的请求置之不理。就在此时,李枟又被朝臣攻击,于是六次上疏,乞求退休。

 

朝廷议以王三善出任贵州巡抚,责令李枟在新任巡抚未到任前继续任职。然后是安邦彥反叛,贵阳被围,李枟也承担起了保卫贵阳的重任。

 

数月围城,险情迭出。李枟团结士绅,招募义勇,与巡抚御史史永安等官员殚精竭虑,终保贵阳不失。

 

在最危急的时候,李枟甚至作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即“焚书籍冠服,预戒家人,急则自尽,皆授以刀环”。

 

按理说,这样的贡献,这样的功劳,朝廷肯定会予以嘉奖。王三善接任后,和李枟都上奏朝廷,请求给予有功人员以奖赏。

 

但朝廷那边还未有回复,却传来风声。御史蒋允仪弹颏李枟,说安位在袭水西土司之职时,李枟向他勒索金盆,导致安氏叛乱。

 

风声啊,并未见邸报,也未见朝廷问询,李枟还不能上书自辩,心中能不郁闷嘛!

 

“李大人。”王三善颇为同情,忍不住开口劝慰道:“捕风捉影的事儿,未证实前,不必为之忧心烦扰。”

 

李枟苦笑了一下,说道:“多谢王大人宽慰。只是贵阳被围前,已有朝臣攻讦,某已上疏乞退。没想到现在,又……”

 

看着李枟连连摇头,王三善也很无奈。人在前面拼命,后面还有弹劾攻击的,风气如此,屡见不鲜。

 

关键是隔着数千上万里,你能了解什么情况?道听途说还是好的,胡编乱造也不少见。

 

“万岁是明君。”王三善拱了拱手,说道:“自是能分辨正误,叙李大人孤城坚守之功。”

 

李枟眨巴眨巴眼睛,也拱手道:“万岁圣明。”

 

见李枟的心结还是未解,王三善也没办法,岔开话题,询问起贵阳周边的风土人情,以多了解情况。

 

快到城门时,有两骑疾驰而出,看到王三善等人,赶忙上前禀报,钦使已至,请两位大人赶紧去接旨。

 

王三善和李枟不敢怠慢,赶忙催马急奔,赶至巡抚衙门。

 

衙门中的官吏已经在正厅摆好香案,跟随钦使而来的,还有一位文官,正陪着钦使在偏厅喝茶说话。

 

王三善和李枟赶忙上前见礼,钦使倒还客气,让二人稍坐,等巡按御史史永安到了再一并宣旨。

 

相对于王三善,李枟是心怀忐忑的。不知道这圣旨颁下,是奖是惩,听到的风声,到底是真是假。

 

第二十六章 降旨施恩,辽东又大捷

 

时间不大,巡按御史史永安匆匆赶来。这也是在贵阳保卫战中,协助李枟出策划策,贡献极大的有功之臣。

 

见人已到齐,钦使便起身来到正厅,在香案前肃立,待三人跪接,开始宣旨。

 

王三善调任都察院,即刻回京,准备主持明年京察工作;

 

李枟调任云南巡抚,移驻沾益;史永安则升任沅州巡抚,移驻偏桥。

 

除此以外,另有一道圣旨是嘉奖贵阳保卫战中有功之士,包括四川参政潘润民、云南提学佥事杨师孔、学官周良翰等都有升迁。

 

甚至连没有功名的诸生,如青年才俊杨文骢、王孙章等,都蒙恩入京陛见。

 

只不过,圣旨上的人事调动,让三人都感到很诧异。

 

特别是王三善,更是不明所以。按理说,主持京察可谓是大权在握,每逢京察之期,各党各派都要争得头破血流,可就偏生落在他的手里。

 

谢恩接旨后,三人随钦使来到偏厅。经钦使介绍,才知道这位乃是新任贵州巡抚傅宗龙,前来接替王三善的。

 

傅宗龙身为新任巡抚,却甚是低调谦虚,言谈之中没有丝毫盛气凌人之感。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0:27 , Processed in 0.035535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