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315 页

在江南,特别是苏松两府,生员们尤为嚣张,目无法纪已极。这与朝廷和官府对他们的处置过宽,往往从轻发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朱由校一方面通过报纸斥责生员们的种种不法,一方面派出东厂为耳目,准备实施精准打击,用严惩以儆效尤。

 

现在,朱由校的底气是越来越足,不仅仅是对军队的掌控,还有各方面人才的收拢效力。

 

朕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好几个笔杆子在摇旗呐喊呢!

 

“魏卿此文做得不错。”朱由校甚是满意,含笑颌首,对躬身肃立的侍读学士魏广微说道:“浅显直白,老百姓也听得懂。下一期就登报刊载吧!”

 

“微臣遵旨。”魏广微躬身领命。

 

魏广微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还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也就是从进士中再选拔的精英。

 

在才学上,魏广微没啥说的。品格嘛——嗯,关键是还会来事儿。

 

《大明论坛报》没出几期,小魏(和老魏区分)就看到了机会,那投稿投得叫一个勤快。

 

不仅投搞勤快,小魏还很体察圣意。文章加了标点符号,中心思想也贴近皇帝要弘扬的主旋律。

 

功夫不负有心人哪,朱由校看到了,记下了,把小魏这个历史上有名的阉党收到麾下。

 

别的不说,小魏听话呀!让他往东不向西,让他打狗不撵鸡。话不用多说,人家就心领神会,朱由校用起来真是省心又舒心。

 

现在,小魏已是侍读学士,相当于秘书,还兼报纸主编。官职不算高,却是真正的天子近臣。

 

“还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揭露不法生员士绅的劣迹,以及结社成帮、党同伐异的危害。”朱由校继续交代着,“明年,朕要推行一些新政策,不想遇到太大的阻力。”

 

“微臣明白。”魏广微恭谨地答道:“万岁要兴利除弊,要重振国势,微臣愿效犬马之劳。”

 

这个态度多好,朱由校点头赞赏,说道:“魏卿推荐的倪文焕,朕准了,先做个中书舍人吧!”

 

“微臣代其谢陛下隆恩。”魏广微跪倒叩头,心喜不已,荐人得用,这不正表示了万岁对自己的信重。

 

朱由校挥退了魏广微,脸上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

 

在史书上,魏广微和倪文焕虽然有才学,却应该被定义为谄臣佞臣。

 

但不管是秘书,还是狗头军师,朱由校还是需要的。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看上位者如何定位,如何合理地使用了。

 

至于军国大事,朱由校自然不会指望这两个人。从兵部到地方军镇,可都是用的实打实的能臣。

 

可用的人才不少,还有这些武进士——明天该是殿试了呢!

 

朱由校想起其中的那个名字,不禁又沉吟起来。

 

………………………

 

酒楼内,几位武进士正在开怀畅饮。

 

与文人不同,武进士虽然也读书识字,但更偏重武学,性格也是豪爽的多。推杯换盏,嗓门洪亮,气氛更显得热烈。

 

“吴兄是辽东人,熟悉那里的情形,定是能派到辽东。”戚世光不无羡慕地举杯敬酒,“正是男儿驰聘疆场的好地方,令人羡慕啊!”

 

吴襄回敬一杯,谦逊道:“朝廷分派,未必以原籍为准。再者,除了辽东,建功立业之处亦不为少。”

 

徐如彬在旁插话道:“虽说如此,但在辽东得军功的机会还是更多一些。光今年,就已经与东虏交战数次,建功得赏者极多。”

 

嘉定人士须之奇说道:“某以为戚兄所说的有理。朝廷应是会考虑籍贯,毕竟熟悉地形地势,适应气候环境,也是很重要。”

 

在众人当中,须之奇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是文秀才出身,因膂力过人、武艺出众,才转应武科。

 

或许是这个原因吧,须之奇为人比较倨傲,不善逢迎。和众人一起吃酒,关系倒也一般。

 

戚世光见须之奇赞同自己,便笑着举杯示意,说道:“其实,无论朝廷分派到何地,都要以练兵保境安民为己任,不负军人之责。”

 

须之奇笑着举杯,表示赞成。

 

“某看这具体分派,还要看入武学之后的表现。”吴襄吃了两口菜,缓缓说道:“步骑炮三科,不知诸位属意哪科?”

 

看众人望着自己,露出思索之色,吴襄继续说道:“若是骑兵科,怕是多要留在北地;炮科嘛,听说水师也需要;步兵科,就不好说了。”

 

“不会是自由选科吧?”戚世光不太确定地说道:“若有哪一科无人去学,如之奈何?”

 

须之奇沉吟着说道:“某觉得,应该是按特长来分配,这样学起来也快。”

 

说完,他不禁笑了起来,说道:“现在想这些是不是过早啊,明日就是殿试,咱们争取夺个武状元才是。”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5:28 , Processed in 0.03719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