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355 页

“郑卿可退下了。”朱由校挥了挥手,有些懒散地往椅中一靠。

 

“微臣告退。”郑芝龙躬身退了出去。

 

走在出皇宫的路上,郑芝龙渐渐挺起了胸膛。

 

在四夷司做个通译,虽然算是他的专业,谁让他鸟语会的多呢,可这毕竟不是他的所愿,升迁的机会太少。

 

谁不想当官,当大官,都说历史上的郑芝龙是个官儿迷,可这也是人之常情,现今也不例外。

 

皇帝对商业的重视并不是那么难猜,李旦、颜思齐、吴大章等人,可是既赚着钱,又有了官身。

 

也就是说,户部将要新增的机构肯定与商业有关,也肯定会受到万岁的持续关注,就象今年新建的武学,新建的宗学,新建的新学一样。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这个新机构中任职,干出成绩就能晋升。

 

只要给某机会,还愁不能步步高升,还愁不能光宗耀祖,显扬声名?

 

而且,万岁对自己还算是不错的,说是简在帝心有些过,但安排自己的兄弟,则说明并不讨厌自己啊!

 

郑芝龙呼吸着清冷的空气,更觉得精神振奋,前途光明。

 

御书房安静下来,朱由校轻抚额头,又重新梳理了一下要处理的政务,觉得没什么重要的了,可以松散松散了。

 

过年了呀,穿越而来的第一个春节,还真是挺期待的。朱由校随手拿过文件,看着内府报上来的春节花费。

 

不管是民间,还是皇家,春节都是隆重而欢庆的。在古代,春节又名元旦,与冬至、万寿圣节(皇帝生日)并称为三大节宴。

 

从腊月二十四祭灶开始,宫中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宫眷、宦官们开始穿葫芦景补子和蟒衣,皆蒸点心储肉,将为一二十日之费。

 

而从这天开始,到正月十七日为止,按照惯例,宫中每天都在乾清宫前燃放花炮。只有遇到大风天气,才会停止半天,或者一天。

 

同时,皇宫内会安设鳌山灯、扎烟火。皇帝每天都会去看,当圣驾到来时,就会燃放花炮;皇帝回寝宫时,也会放大花炮。

 

话说明武宗特别喜欢玩,他在位时期,鳌山灯最为壮观,宫中的蜡烛全被用尽,还要到宫外去采购,景象非常壮观。

 

到了腊月三十日这天,宫中开始更加忙碌起来,“门旁植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床上悬挂金银八宝、西番经轮,或编结黄钱如龙”,“檐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柏枝柴,名曰?岁”。

 

这一天,皇帝还会下旨,命令勋贵和外戚前往昌平各处皇陵祭祀。

 

皇帝也会在太庙、世庙举行盛大的“祫祭”仪式。所谓“祫祭”就是将明朝列祖列宗的牌位供奉在太庙里面,举行合祭。

 

元旦这天则要举行大朝会,先由百官向皇帝祝颂、呈献礼物,然后是皇帝赏赐百官,包括赏赐金银、举行宴会。

 

不过,赐宴在明宪宗以后就变成给红包了,所谓“上令免宴赐以节钱钞”。

 

但朱由校却又恢复了元旦赐宴,倒不是钱多了烧得,而是有着很强的政治目的。

 

过年聚会嘛,这个可以有,不在于吃喝有多好,要的是这个气氛。加强与官员的联系,增加凝聚力,激发报效皇帝之心,很好嘛!

 

要知道,能参加皇宫赐宴,那可是相当尊荣体面的事情。退休回家,还能跟儿孙好好吹。

 

所谓“调鼎十年空伴食,君恩一饭报犹难“,封建社会就是如此。嗯,后世你要参加过国宴,也够你吹一辈子的。

 

朱由校看过宫廷赐宴的菜单和标准,觉得只是场面大。饭食呢,并不算丰盛,更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可吃饱肯定是没问题。

 

但这是《大明会典》上写的,照着做便是,还能省点钱呢!

 

场面大,够讲究,要的就是彰显皇家威严,体现敬天法祖的精神。

 

朱由校放下文件,起身披皮袍,出了御书房。

 

清冷的空气令人精神一振,地上的积雪早被打扫干净,只有抬目望去,才能看见树上枝头挂着的白雪。

 

“去长春宫。”朱由校突然想张裕儿了,对着宫人吩咐一声。

 

宫人们赶紧准备,很快便簇拥着皇帝启驾而去。

 

………………

 

长春宫。

 

张裕儿看着小妹放学回来,不由得开口问道:“从今儿开始就放假了?”

 

张婉儿回答道:“是啊,一直到正月二十五呢!”

 

说着,小丫头凑到阿姐跟前,笑嘻嘻地说道:“阿姐,我想要个两道杠,让宫人给我做一个呗!”

 

两道杠?什么东西?张裕儿不解地看着小妹。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2:05 , Processed in 0.03937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