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36 页

口谕呀!王化贞心中无奈,命令亲兵队长调人随锦衣卫前去办差。

 

安排了钦使和锦衣卫休息,王化贞回到房中,苦思冥想,却是不得要领。

 

王大中医根本就不知道,他倚为心腹的孙得功,被派去策反李永芳,却已经反被后金策反,还要回广宁抓他献功呢!

 

…………….

 

朗朗的声音在殿内回响,朱由校坐得端正,听得认真。

 

“……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

 

“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

 

耶?!东林党的思想理念和政治主张,或者说信仰,挺好的呀,咋就变成了一群误国的混蛋了呢?

 

“陛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朝廷做官,志向并不在皇上,在边地做官,志向不在民生,居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

 

孙承宗见少年皇帝听讲认真,心中欣慰,怕他不懂,又通俗地讲解一遍。

 

朱由校轻轻颌首,这特么的说得太对了。可怎么是东林党老大顾宪成说的呢,不科学呀!

 

趁着宫人奉茶,孙承宗稍微停顿的空当,朱由校开口问道:“孙师,您是东林党吗?”

 

孙承宗愣了一下,把端起的茶杯又放下,笑着说道:“为臣倒是赞同东林书院的政治主张,特别是对‘求真务实、实学实用’很是赞赏。但君子群而不党,为臣亦尊循圣人之规。”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朱由校似有所悟,笑得露出两颗白牙。

 

孙承宗眨着眼睛,觉得这话意有所指。少年皇帝提到了东林党,又说小人党而不群,难道是……

 

第二十八章 轻辽西重沿海

 

“孙师,今天的课便讲到这儿吧!”不等孙承宗开口,少年皇帝已经宣布下课,又叫宫人搬来沙盘,请孙承宗一同观看。

 

孙承宗乍见沙盘,颇为惊奇,仔细观瞧,却是辽东地形地势。山川、河流、城池等历历在目,还能看到敌我双方的态势。

 

“这是朕让兵部职方司所制。”朱由校走近前说道:“时间所限,尚不十分完全细致,但还能看个大概。”

 

孙承宗点头称赞道:“陛下睿智聪慧,此乃效东汉大将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使‘虏在目中矣’!”

 

朱由校笑了笑,脸色严肃起来,拿过沙盘旁的木鞭,指点着说道:“孙师请看,这是广宁,这是大凌河,这是锦州,这是宁远,这是山海关……”

 

抛开广宁,朱由校所指点的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关宁锦防线,也就是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

 

关宁锦防线历史上又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一百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一百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

 

防线防线,顾名思义,就是阻挡敌人进攻的一条横线,以保护线后的城市和人民。比如马其诺防线,比如兴登堡防线。

 

但关宁锦防线怎么看都是一条竖线,是一串堡垒延伸出去,从山海关到锦州,共四百多里。现在呢,还要加上正在激战的广宁。

 

好吧,当时明朝建立这条防线的目的不是纯粹的防守,而是用堡垒战术往前推。

 

宁远稳了,就推到锦州;锦州稳了,就推到广宁;广宁稳了,就去沈阳。直推到后金的家门口,然后把后金一窝端。

 

这个,想法有实现的可能,但后金都是死人嘛,会让你一直修下去。

 

所以,历史上的关宁锦防线除了吞金如土,拖垮明朝经济外,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一字长蛇阵嘛,被敌人切断怎么办,被敌人围点打援怎么办?

 

历史上,后金军三次占领锦州,三次又主动撤退,根本不在这里浪费兵力。

 

反倒是大明,为了维持关宁锦防线,加税加赋,民乱四起。

 

还是因为关宁锦防线,大凌河之战,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尽丧;松锦之战,九边精锐为之一空……

 

投资与收益严重失衡,甚至是倒挂,脑袋进水才做这赔本买卖。

 

既没有与后金军野战的能力,敌人来攻只能闭城死守,任由敌人在城池周围肆虐抢掠,还谈什么进攻性堡垒?

 

至于什么招揽辽民屯田耕种,以补驻守关宁锦的明军粮秣,更是想当然。

 

敌人一来,你缩回城了,那屯田的百姓或许能躲进城,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不都是白送给敌人?

 

比如宁远之战,宁远城倒是守住了,可觉华岛死了七千多将卒,七八千商民,被抢掠了无数粮草物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朱由校已经有了放弃广宁、锦州,直退到宁远的打算。

 

既然后金都不在乎宁锦地区,说明这地方没那么重要。说白了,所谓的收复失土,不过是接收了两军之间的无人区。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11 , Processed in 0.03568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