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54 页

这些肯定都不是,毛文龙不用想也知道。

 

而能指派骆思恭这尊大神驾临小小的皮岛,关心下东江的叫化子士兵和辽东难民,除了皇城的那位,恐怕再没有别人了。

 

圣上对东江有意思啊!

 

毛文龙暂时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已经肯定,只要这次的差事办得好,东江的情况或许将有惊人的改变。

 

这边在谈话商量,皮岛上的气氛已是热烈起来。无论是难民,还是兵将,都面露喜色,奔走相告。

 

大锅煮着饭,米香四溢;宰杀的猪羊剁成带骨肉块,和白菜、萝卜胡乱炖在一起,肉香诱人。

 

饭菜虽然不丰,也没有精工细做。但对在寒风冰雪中仓惶奔走,在荒岛上仓促而居的东江军民来说,却是最为难得的美味。

 

在以能吃饱为幸福标准的东江,能吃上肉,喝上肉汤,那绝对是最幸福的事情。

 

一队队的东江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排队上前领取武器装备。

 

盔甲不多,只能分配给军官等少部分人使用;士兵呢,或是刀盾,或是长枪,但至少每人能再得一件鸳鸯战袄和一顶毡帽(范阳笠)。

 

鸳鸯战袄为红色,衣长到膝盖,袖口窄,里面是棉花,又称“红胖袄”。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马。

 

即便是最低的配置标准,也让由难民组成的东江兵感到兴奋和激动。穿衣戴帽,再擎枪握刀,至少不再是乱七八糟的叫化子军队了。

 

更何况——

 

“皇恩浩荡,万岁,万岁,万万岁!”紧紧握着手里的三两银子,冯大铁随着前后左右的同伴跪拜谢恩。

 

三两银子多嘛,其实按正常来算,只是明军士兵一个多月的军饷。

 

但作为辽东军的老兵,混了两年多的冯大铁却从来没拿到过这么多的银子。

 

在他的记忆中,每年能给足四个月折色、八个月本色的标准,就已经很令人感恩戴德了。

 

所谓的折色,就是发银子,本色就是直接发粮食。但发的粮食是什么呢,好一点的“掺和沙土糠秕”,差的则“浥料如粪”。

 

而折色的银钱不但少,且大多被军官克扣,平均下来,明军普通士兵只有军饷四钱左右,少的只有二钱五分。

 

第四十二章 发赏赐书

 

现在,每个东江的士兵都拿到了三两银子,还不是军饷,叫“安家费”。

 

同时,东江士兵的家庭会免掉赋税和徭役。尽管他们现在连田地都没有,也谈不上缴纳赋税,但到底是优惠,将来能够享受到也不错。

 

每月军饷五钱银,月粮一石米,二斤盐,一年发布三匹,另有年赏二两银。

 

万历年间,一两银能买优质稻米两石;天启年初期,物价稍有上涨,但还算温和。一两银买一石多稻米还是绰绰有余,换成小米之类的,应该更多。

 

所以,东江兵的军饷核算起来,每年应该在十五六两上下。这样不仅自己够吃,还能养活一家三四口。锦衣玉食谈不上,温饱却是能保证。

 

这已经是朱由校精心计算的标准,不算少了。要知道,就连戚家军的军饷标准,也只在每年十八两白银左右呢!

 

至于什么历史上辽东军的军饷是二十两,甚至达到二十四两,朱由校只能是嗤之以鼻。

 

他相信随便揪个辽东军的小兵出来,问他一年拿到多少饷银,得到的数字绝对会让人惊掉下巴。

 

一半,三分之一?估计最多也就是这个数。其余的哪去了,水过地皮湿,经手的文官武将谁不克扣,谁不往兜里揣?

 

“听见没,这是圣上节省出来的大婚费用。”冯大铁听到旁边的士兵在窃窃私语。

 

“大婚是啥?娶媳妇儿吗?”

 

“是娶皇后,了不得的大事啊!”

 

冯大铁愈发握紧了手中的银子,脸上露出略带憨傻的笑。心里盘算着干上几年,或是砍几颗建奴的脑袋,娶媳妇儿的钱也就够了。

 

“嘘——听,圣旨上还有好事儿呢!”

 

冯大铁赶忙收起胡思乱想,倾耳细听。

 

“……战殒兵丁,军饷加倍,照常发予妻儿家眷,持续发放十年;另赐功田三十亩,永不收赋……”

 

哄,官兵们不可抑制地发出了惊诧之声,面面相觑,然后便是溢出喜色。

 

传旨的内官似乎觉得官兵们发出异声有些不敬,翻着白眼扫视了一番,尖厉的声音再度响起。

 

“……战死军官千总以下,追封三级,俸禄发放十年,另赐功田五十亩,永不收赋,荫其一子为把总……”

 

“……战死将官千总以上,追封总兵,俸禄发放十年,另赐功田百亩,永不收赋,荫其子为千总……”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25 , Processed in 0.029655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