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633 页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在范小慧的印象中,还没见到皇帝如此的样子,吓得赶忙跪下请罪。

 

哼!朱由校用重重的鼻音表示了心中的不满,吓得范小慧跪在地上声也不敢出,头也不敢抬。

 

臭丫头,这可是你自找的。正想找个由头“责罚”你呢,你倒自己送上门来了。

 

朱由校整理了下思绪,把密信写完封好,才站起身走下御座,经过范小慧身边时沉声吩咐道:“随朕过来。”

 

范小慧从地上起来,垂首敛衣跟着皇帝,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皇帝要怎么责罚自己。

 

是杵你呢,还是杵你呢?

 

皇帝走在前面,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丝坏坏的笑意。

 

……………………

 

从万历四十六年,建虏努尔哈赤在兴京“告天”誓师叛明,辽东战争便不断传来噩耗,使得大明始终笼罩着一层阴云。

 

但对于不是辽东的百姓来说,那还是遥远的事情,除了赋税增加,并没有关系到自身的利害。

 

就算建虏占了全辽东又如何,没有人会想到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建虏会席卷天下,终结立国几百年的汉族王朝。

 

更没人想到,几十年后的战乱并不会放过谁,刀光血影、尸山血海谁也躲不过。活不到那个时候的,另当别论。

 

正因为如此,北方的百姓对战争的感觉都不强烈,更不要说南方的了。

 

所以,对于辽东战事的巨大投入,对于皇帝平辽的迫切心情,很多人并不理解,却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

 

但皇帝却不管这些,只关心国家的安危。甚至于,对于平头百姓的关心,也要多于权贵士绅。

 

这与历史上的帝王是迥然不同的,不依靠勋贵,不依靠士大夫,这是自古以来治天下的真义吗?

 

可不管有多少怨言,又有多少串联抵制,在至高无上的皇权下,在越来越严密的厂卫侦悉下,都被打得粉碎。

 

厂卫横行,内廷得宠,国衰乱象……

 

有人在怨毒地咒骂,但大明的国势,却已经有重振的迹象;辽东、西南的战事,也捷报频传,胜利可期。

 

诅咒或怨恨也只能隐在暗中,《大明论坛》却是唯一能够公开的喉舌,且掌握在皇帝手中。

 

不时刊载的文章,把那些道貌岸然的生员士绅,贪财忘义的奸商土豪,贪渎不法的权贵官僚,揭露批驳得体无完肤。

 

而且,对满口仁义道德、平时慷慨陈辞,遇事却无一策的“正人君子”,皇帝毫不留情面地罢黜、流放,朝堂反而清静了,政事反而顺当了。

 

这真是打脸啊,没了那些自以为不可或缺的官僚,结束了“众正盈朝”的局面,国事倒有蒸蒸日上的趋势,屡战屡败的辽东战场也是完全逆转,灭奴亦见曙光。

 

真以为没你们不行啊,真把自己当回事儿啦?狗屁!

 

看吧,政务照样运转,比以前还顺当;想当官儿的依然在寒窗苦读,吏部诠选的还是排着队。

 

这些变化对老百姓来说,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对官僚、士绅、生员等特权阶层,却是令人沮丧,不得不接受的变革。

 

随着“帝党”的不断扩大,为失意者说话的越来越少,甚至连同情者也鲜见。

 

而敢炸刺的不是被抄家流放,便是被砍头清洗,反对势力越来越弱,也越来越无人敢反抗,更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皇帝对此也能感觉得到,抄家流放的越来越少了,可断了他一条生财之道。

 

有一利就有一弊呀,朱由校很是无奈地表示:朕比老魏能干多了,才两年左右就摆平了文官集团,也没大兴冤狱。

 

当然,朱由校也得承认,打败了一个文官集团,他又扶植起了一个官僚势力。谁让想当官儿的那么多呢,都撒欢打滚地聚集到朕的身边。

 

只不过,新兴的官僚势力是听皇帝话的,皇帝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干。

 

尽管有刘理顺等忠心报效朝廷的,有倪文焕等投机附势的,但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从朱由校的角度来看,能够把自己的政策执行落实下去的,就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管那些官僚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光宗耀祖,还是青史留名,抑或是加官晋爵,朱由校才懒得去猜想。干好部门经理就得了,朱大董事长自然会让你梦想成真。

 

可以说,执行力得到不断的加强,才能让朱由校的诸般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使大明重新振作。

 

而除了官员的执行力,几大商会的表现也令朱由校感到满意。

 

海商总会在赚钱的同时,利用海运给了朝廷很大的帮助。辽东的粮弹物资运输,很大部分都是海商总会完成的。

 

中华商会和江南商会则积极地执行皇帝的吩咐,一北一南依托大明的驿道和驿站,大力建设物流仓储设施,并尝试着开展了民间邮递的业务。

 

传书递信,在古代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能托熟人顺路捎带。时间上谁也拿不准,能不能送到也是很不好确定。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28 , Processed in 0.049412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