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742 页

哼,哼,老奴啊,老奴。在宁远被某用红夷大炮轰营,此次,做梦也想不到会再挨一遭吧!

 

五百枝火箭,足够了。虽然准头儿差,但偌大的建虏营寨,总不会打偏吧?

 

熊廷弼捋着胡子望向窗外,秋风萧瑟,已显寒意。初冬将至,这个冬天,建虏怕是要在冰天雪里狼狈亡命了。

 

………………….

 

秋风萧瑟,已显寒意。

 

数万人马从沈阳开出,旌旗招展,蹄声杂沓。努尔哈赤在将领的围护下,随着中军向南而行。

 

此次发动,不用别人去说,努尔哈赤自己都感觉到了气氛的压抑,与以往的大军出动完全是不一样的心态和精神。

 

以往发动对明国的作战时,女真人固然欢天喜地,他们的家奴也推着大小车辆跟随,都想赚得盆满钵满、胜利而回。

 

当然,这样的欢欣鼓舞而出,换来的也并不是满载而回。比如宁远之战,非但没抢到,反而是损兵折将,黯然而返。

 

但这一次却迥然不同,没有人人思战的热情,反倒笼罩着沉重,甚至有些一去不返的悲壮。

 

尽管老奴为了稳定人心,坐镇沈阳,既不迁民,还封锁了不少消息。

 

但现实的窘迫却是遮掩不住的,“斗米价银五两,银两虽多,无外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

 

有钱也很难在市面上买到粮食,还有“良马,银百五十两。牛一,银百两。蟒缎一,银百两。布匹一,银七两。”

 

后金虽然打仗很强悍,但在生产力上,却只相当于封建社会的初期,甚至是原始社会阶段。

 

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后金能够壮大,全靠的“以战养战”的方式。

 

数年来,后金是真的没抢到什么东西,反倒是损失不小。

 

而明国的经济封锁却是越来越严密,并且打掉了后金的盟友科尔沁部,后金脆弱的经济陷于崩溃,并不意外。

 

当然,努尔哈赤等人不知道什么叫“经济危机”,却知道此时再不发动,并夺取一场胜利,形势的恶化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抚顺额驸李永芳面无表情地骑马缓行,已经不再是努尔哈赤的心腹亲信,也远离了努尔哈赤的左右。

 

范文程缀在李永芳侧后,脸色沉重,心神不属。

 

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永芳放慢了马速,与范文程拉近了距离,突然缓缓说道:“宪斗,四贝勒那边”

 

范文程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下周围,才压低声音说道:“额驸放心,已派人通知了。”

 

李永芳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好半晌,才一声叹息,低声说道:“明国真庞然大物也,纵是此战获胜,亦不过是稍加缓和。欲扭转形势,太难太难。”

 

范文程深有同感地叹了口气,说道:“或是气数未尽,数百年来出一明君,却恰在此时。”

 

李永芳苦笑了一下,无奈地说道:“确可称为明君。天意,天意呀……”

 

老奴叛明,建虏猖獗一时;明军屡战屡败,辽东几乎尽皆陷落。

 

出现这样的情势,建虏悍勇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明朝的腐败,朝堂的党争,官僚的贪渎,皇帝的昏庸。

 

在封建社会,皇帝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君可兴国,昏君亦能败国,甚至是亡国。

 

从万历到短命的泰昌,再到木匠皇帝刚登基的一两年。虽有重用熊廷弼而压制住建虏崛起势头的时候,但更多的还是党争不断,主政辽东者换个不停。

 

混乱,混乱!用人不专,用人不当,粮饷不敷,兵无战心……

 

这些内部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明国虽大,却大而弱、大而散,越大越难精诚团结,一致对外。

 

可以说,建虏的不断胜利和逐渐强大,是成就在明国自己失误的基础上的。

 

:。:m.x

 

第二百七十五章 被忽悠的莽古尔泰

 

但从广宁之战开始,大明的天启皇帝猛然觉醒,有如神助般兴利除弊,辽东战事也逐渐扭转颓势。

 

从小胜到大胜,从坚守堡垒到主动出击,从被动挨打到步步紧逼,几年间已经把建奴逼到了败亡的边缘。

 

包括努尔哈赤在内,李永芳、范文程等人感受到更加明显。如果他们知道后世的流行语,肯定会大叫“这不科学”、“这丫的开挂了嘛”。

 

野蛮人懂个屁的科学?朕还真就开挂了,前知五百年、后晓五百载,抬屁股就知道你们拉几个屎蛋儿!

 

如果努尔哈赤等人要是知道天启皇帝这么厉害,不知道会不会立刻失去斗志,跪下喊“爸爸”。

 

即使象李永芳、范文程这样的铁杆汉奸,也看到了后金颓势难挽。除非出现什么奇迹,比如大明皇帝突然驾崩什么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0:56 , Processed in 0.05146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