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79 页

他对臣子的情况有过调查,至少是看过不少履历,邹元标的这段经历他是了解的。

 

而且,在他划定的范围内,邹元标可是板上钉钉的“东林党”。

 

不仅是,邹元标还是“东林党”的重量级人物,与顾宪成、赵南星并称为“东林党三君”。

 

“微臣还有《和衷谏疏》奏上。”邹元标再次躬身,将袖中的奏疏高举过白发苍苍的头顶。

 

朱由校接过宫人转呈的谏疏,打开看了看,合起来收好,说道:“既是谏疏,退朝后朕再细看。”

 

“众卿——”朱由校抬起头,目光扫视,征询道:“为张居正恢复谥号一事,你们可有意见?”

 

耶?皇上没问“卿等以为如何”,而是问“可有意见”,再从问话的语气轻重判断,皇上基本上是肯定了邹元标的奏疏。

 

“臣附议。”御史方震孺躬身奏道:“皇祖之初政,事事严明,江陵之相业,事事综核。既于国有大功,当予其应有之荣誉。”

 

御史周宗建上前奏道:“张居正留心边事,然后有隆、万五十余年之款贡。邹大人所奏甚是,臣附议。”

 

“臣附议。”首辅叶向高躬身奏道:“张江陵为相十年,海内安宁,国富兵强,其功不可没。”

 

本来是想廷议,或是内阁拟议请圣上批红,没想到皇帝如此性急,当场便要拍板。

 

但大势如此,为张居正鸣冤叫屈的从万历后期便有,只是不太敢明言。这件事情能否通过,最关键的还是圣上的态度。

 

这就等于承认自己的老爹或爷爷做错了,承认老朱家对不起张居正,这话只有皇帝认了,张居正恢复名誉才是水到渠成。

 

“内阁拟旨,张居正有功于社稷,着即恢复官爵谥号。”少年皇帝沉声说道:“寻访张居正的后人,有官者复原职,无官者重加抚恤。”

 

“臣等遵旨。”

 

………………

 

人啊,实在是太复杂的动物;人性,也只有在水落下去后,才如同水中石头般真正显露出来。

 

张居正在位时,大权独揽,连皇帝都惧他三分,更何况朝廷中的官员。

 

可在他死后,皇帝一翻脸,那些清算揭发、落井下石的,却多是张居正提拔重用的大臣。

 

而之前跟张居正不和,或是不对付、有冲突的大臣,却敢于冒着触怒皇帝的危险,为张居正辩解,使其免于被开棺鞭尸。

 

几十年后,却是这么一个被你打断腿,还差点弄死的家伙,为给你平反而奔走奔号。

 

张居正啊,若是地下有灵,不知你该作何想?

 

邹元标啊,你要是早有这样的感悟,当年又何苦屁股开花、腿打折,差点丢了性命?

 

第六十二章 和衷共济?朕也想呀!

 

感谢大号被封用小号,zzt秦霸天下, zr赵瑞,杀光黑鬼2,SHAJIA,书友20181228094738686,运气好的没话说,凶猛的大狗等书友的打赏支持,祝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朱由校心中感慨,听着刘若愚念那《和衷疏》,也渐渐明白了邹元标的心路历程。

 

邹元标仕途坎坷,先得罪张居正,谪戍六年;张居正死后被召回,任吏科给事中;慈宁宫失火,他上疏改革,触犯了神宗,再次遭到贬谪。

 

居家讲学三十年,邹元标于明光宗即位后,被征召为大理寺卿,后又被提拔为刑部右侍郎。

 

几十年远离朝堂,再回来时,邹元标看到的却是朝内党派纷争,大臣各怀偏见,勾心斗角,争执不休。

 

他不由怀念起万历新政时朝堂上的勃勃生机,认为张居正虽有缺点,却是治国能臣,于国家有大功。

 

也是出于对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厌恶,邹元标才上的这道《和衷谏疏》。

 

“今日国事,皆二十年诸臣酝酿所成。往者不以进贤让能为事,日锢贤逐能,而言事者又不降心平气,专务分门立户。臣谓今日急务,惟朝臣和衷而已。”

 

“朝臣和,天地之和自应。向之论人论事者,各怀偏见,偏生迷,迷生执,执而为我,不复知有人,祸且移于国。”

 

“今与诸臣约,论一人当惟公惟平,毋轻摇笔端,论一事当惩前虑后,毋轻试耳食,以天下万世之心,衡天下万世之人与事,则议论公,而国家自享安静和平之福……”

 

如果你能年轻十岁,并有这样的感悟,朕当重用于你啊!

 

朱由校为之惋惜嗟叹,恐怕连邹元标自己也没有想到,与他有直接关系的东林党会变成这个德性吧?

 

和衷共济,惟公惟平,如果真能那样,朕也不必费心劳神,整肃朝堂了。

 

不管怎样,今天的早朝不错,不争不吵,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三个不要命的大犟种的离开,也为下一步的清除打下了基础。

 

杨涟、左光斗,朱由校在后世读书时,曾学过有关他们的课文。铁骨铮铮,宁死不屈,当时真是敬佩之极。现在直面真人,感情依然复杂。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51 , Processed in 0.03638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