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815 页

“某也甚是好奇,心痒难耐。”朱聿键凑趣道:“到时一定叫上我啊!”

 

朱由检笑着点头,一口答应下来。

 

说着话,马车已经到了皇宫门前,通传之后,很快就有回复,皇帝在乾清宫,请他们前去觐见。

 

朱由检颇为自豪,到底是兄弟情深,通报就能入宫。平常的官员怕是要去礼部报备,等候宣召了。

 

一年多在外办差,回京面圣复命,两人还真是挺激动,脚步都轻快起来。

 

来到殿外,二人由宫人引往偏殿暂歇,皇帝正在召见孙承宗等重臣。

 

“户部尚书李起元告老请辞的奏疏朕已经准了。”大殿内,皇帝正在进行着重要的人事安排,征询着重臣的意见。

 

李起元年纪大了,又有病在身,这几年是强撑着管理财政,殚精竭虑地筹措资金。

 

眼见着平辽已近完成,李起元引疾请辞,这已经是第二次上疏了。

 

皇帝准备给这位老臣应得的荣誉,但对于继任者却还在考虑之中。现成的倒有,毕自严就能胜任。

 

可皇帝不是简单地任命一位新户部尚书,而是要借此机会改革户部,细划机构,细分职权。

 

要说古代的户部,掌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货币等等,工作既多又杂。

 

按照朱由校的想法,至少要把户部分成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税局。

 

也就是说,皇帝又是大手笔,要改革已实行千年的六部九卿制。

 

“万岁,细划机构固然能够职权明晰,但官员增加,权力划分,衙门增设,恐怕会引起混乱,非短时间内能够顺遂。”

 

孙承宗本着谨慎小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折腾啥呀,户部管的事情是挺多挺杂的,可下面不是有好几个清吏司嘛,各管一摊,挺好的呀!

 

皇帝并不是这么看,虽然户部下的清吏司,也可以看成是农业部、财政部等机构,但不是独立的、垂直的,开展工作的效率比较低呀!

 

还有兵部,皇帝也准备改革,至少分为国防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还有礼部,分成外交部、教育部;工部分成交通部、水利部……

 

“孙师的顾虑可以理解。”皇帝并不生气,缓缓说道:“但暂时的混乱,却是为了日后的更加顺遂。多设部门,也并不意味着官员的增加。职权不明,混杂交叉,效率不高,才是朕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停顿了一下,皇帝接着说道:“比如农业部,在大灾害来临前和来临时,都是重中之重的工作。能吃饱饭,百姓才安居,国家才太平。挂于户部之下,权力不够大,官职不够高,干起工作来,难免受到掣肘。”

 

“万岁英明。”刑部尚书薛贞躬身赞同,马屁拍上,“民以食为天,农耕乃立国之本,自当提高品级。”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管的太多,衙门太大,可哪样儿工作都差强人意。但要是这么混下去,倒是省心省力。

 

可皇帝对此不满意,他的计划长远,要逐渐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大明。而不是缝缝补补,做个维持现状不管将来的裱糊匠。

 

借着平辽而带来的权威和自信,皇帝说话的语气,表现出的气势,确实跟以往大不相同,重臣们也是都看在眼里。

 

几年的时间,不光是重臣,连一般的臣子也能通过皇帝的圣旨,发行的报纸,以及人事的变动,揣摩出一些皇帝的脾气禀性、思想特点。

 

既然已经召集重臣们正式商议,可见皇帝的心意已决,政策或有小的调整,但根本却不可改变。

 

孙承宗也清楚自己这个学生的性情,几年来,越来越有乾纲独断的倾向。可你不服还不行,手段或许酷烈,实际效果确实无可指摘。

 

沉吟片刻,孙承宗觉得自己也尽到了臣子的本分。既然皇帝对财政有信心,平辽业已胜利在望,也就不再多言。

 

何况,原户部尚书李起元告病请辞,皇帝借户部暂无主官进行改革,也确实是阻力最小,最容易的时候。

 

孙承宗还知道自己这个兵部尚书也将解职入阁,还有袁可立,同为阁臣,可谓是平辽之后的酬功,更进一步,成为阁老、宰辅。

 

这已经是最高的职衔,充分显示出皇帝的信重。孙承宗也就不想太过执拗,让皇帝难堪。

 

皇帝对自己的尊重是一回事,可你要倚此而傲,那就将是由盛而衰的开始。

 

“陶卿。”皇帝见臣子再无异议,便唤着吏部尚书陶朗先的名字,说道:“户部细分,官吏要精选,此事便交由吏部办理。”

 

“启奏万岁。”陶朗先上前禀奏道:“恰逢明年科举取士,微臣以为可从中挑选干才能吏。”

 

皇帝沉吟了一下,似乎对新科进士所抱的希望不大,开口说道:“科举可以选才,吏转官亦有实用之长,两者当兼而有之,陶卿酌情处理吧。”

 

陶朗先躬身领旨,退了下去。

 

皇帝对科举取士有些看法,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对从基层干起的官吏,却有些偏爱。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48 , Processed in 0.07314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