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823 页

除了银子,还有大量的物资,由海商总会和天津、登州水师的船只运输,从大反攻开始,就没停过。

 

胜利的消息以飞快的速度向大明各个地方传送,每到一处,都掀起一片欢腾。

 

不管是对太平岁月的展望,还是朝廷取消辽饷的喜悦,或者是身为大明子民的骄傲自豪,平辽都是十几年来最值得庆祝,最令人高兴的大事。

 

“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殿内,早朝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群臣恭祝。皇帝脸上扬溢着笑容,群臣也个个喜色盈脸。

 

这是朕当皇帝以来最高兴的事情,朱由校虽然昨晚喝了不少酒,借着酒劲儿还把李成成、范小慧都拉上了龙床,胡天胡地了一番。

 

可今天依然觉得神清气爽,声音明朗而洪亮,抬手说道:“众卿,免礼平身。”

 

“谢万岁!”臣子们应声整齐,起身躬立。

 

“建奴叛明,十年乃平。”皇帝的声音在殿内回响,激昂中还带着些沉重,“将士伤亡十数万,百姓损失超百万,耗费数千万,实在是一场代价惨重的胜利。”

 

有意停顿了一下,皇帝继续说道:“建奴得以猖狂,原因朕不用详述,几年来总结的经验教训,已经刊载于报纸,或是在颁布的圣旨之中。”

 

“平辽大业完成,并不意味着可以永享太平。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承平日久,武备松驰,官员懈怠,就必酿内乱,必有外敌。”

 

“居安思危,是不能或忘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千年来的王朝兴替已经昭示了这是不变的真理…….”

 

第三百二十七章 群臣恭贺

 

“我大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然到正统年间,卫所衰败难挽,已是田归豪右,军尽虚籍。平定倭寇时,卫所之荒废不堪,已昭然若揭。世兵之弊,已是非改不可。”

 

皇帝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凡是世袭的,肯定是不好的。包括皇帝的世袭,早晚会出个混蛋,把国家搞坏。

 

而卫所军户制,也就是世兵制,更是要推倒重来。尽管明朝中后期已经实行了募兵制、营伍制,但卫所制却没有从制度上予以消除。

 

“重文轻武,宋亡之鉴。太祖、成祖时,因频频对外用兵,武人颇受重视。待到承平日久,武将位高权低、有名无实,文官则结党抱团,压制武人。”

 

“边疆有战,外敌入侵,难道不是武人与敌厮杀血战,难道不是武人保国安宁。文官视武将如奴仆,六品守备向七品县令施礼,此咄咄怪事,却已是官场平常。”

 

科举制也是文官压制武官的助推手,文官的同乡、同年、同学和座师大多都在朝中为官,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抱团。

 

武将一般只有那么几个战友袍泽可以依靠,如果惹恼了某位文官,庞大的文官集团会群起而攻,不弄死他决不罢休。

 

而且,由于地方上三司并立,造成了政出多门,最后明朝推出了巡抚为最高长官。

 

巡抚的人选几乎都是文官,这就形成了中央有大学士、地方有巡抚的文官势力的全覆盖。

 

皇帝一再表示要把军人的地位提高,但仅凭一纸圣旨可能还无法解决积习。借着平辽大胜,皇帝再烧一把火,再抓几个典型,还就不信扭转不了。

 

当然,对于科举造成的文官抱团结党,皇帝也是深恶痛绝。厂卫就是他的耳目,就是他的刀,到目前为止,结党之风已经被刹住了不少,但还不能放松。

 

“祖制、成法,往往成为固步自封、腐朽没落的原因。”皇帝最后做了总结,主旨已经说清,那就是改革,“有经久难坏之制度,即有历久始衰之国祚。众卿,谨记,勿忘。”

 

话说得够明白,谁也不要拿什么祖制、成法来劝谏。要使国祚长远,便要不断兴利除弊。

 

在群臣恭祝的日子里长篇大论,既有告诫,又有警示。皇帝也知道有点扫兴,便又露出和熙的笑容,说道:“平辽大业告成,前线将士作战有功,诸位爱卿也有襄助之功。有功则赏——”

 

皇帝侧脸看了看王体乾,作了个手势。

 

王体乾上前一步,尖着嗓子宣道:“万岁有旨,众臣上前领赏!”

 

大殿内的气氛为之一松,看着皇帝笑殷殷地注视,众臣脸上也现出笑容,一一上前领赏谢恩。

 

今年的春节肯定要大庆的,平辽大胜,皇帝在太庙、世庙举行盛大的“祫祭”仪式是肯定的。得告诉列祖列宗,子孙争气,击败了外敌,保住了江山啊。

 

大朝会肯定更隆重,除了文武群臣,四夷朝使也要召来向皇帝行庆贺礼,以彰显大明国威,平辽灭奴。

 

皇帝赐宴的规模也会更大,说不定还会再赏赐节庆钱。

 

至于官员的升迁,武将先不说,皇帝似乎还没有最后决定。

 

可袁可立、孙承宗两位帝师入阁几乎是板上钉钉,户部分划、兵部分划,地方总督取消,省份有所增加,一省一巡抚,就又多出不少位置。

 

升官谁不愿意呀,不想升官你挤在朝堂凑什么热闹?

 

这些消息虽未正式放出,但皇帝召集众臣已经商议过多次。虽有些争议,但皇帝的强势,只会有小改动,基本上都会落实。

 

比如两广,总督胡应台年老请辞已获恩准,皇帝不准备再设总督;广西的地域要重新划分,将会有钦州这个出海口。

 

为什么要给广西增加沿海地域,有人可能会猜到,是为了移民方便。湄公省的拓展需要劳力,广西地少人多,离得又近,最合适不过。

 

显然,平辽虽然大功告成,皇帝却不准备消停享乐。改革,这个经常挂在万岁嘴边的词,从试点到推广,要大张旗鼓地展开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2:55 , Processed in 0.05762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