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859 页

同时,既然知道发病原因,防蚊虫的蚊帐、香水、蚊香等,也能派上大用场。

 

在皇帝的授意下,太医院和医学院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验证用青嵩榨汁有疗效。

 

别小看这预防和治疗虐疾之法,可是扫除了在南洋温湿之地拓展疆域的大障碍。不仅将使军队减少伤病,更会让移民打消疑虑。

 

董应举哈哈一笑,说道:“本官已看过医官所携防治方案,此病可防可治,推行开来,南洋之地的瘴疠,再无可怕之处。”

 

李国助犹豫了一下,试探着问道:“不知这防治之方,是否保秘?”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不是给外人,乃是海商,奔走于南洋的海商,让他们也多一层保障。”

 

董应举笑了笑,说道:“凡是我大明子民,皆可告知。即便是蛮夷,本官看也是保秘不了太久。”

 

根本没有必要封锁保秘,也保秘不了多长时间。毕竟要让百姓知道如何去做,千千万万的人,不可能不被外人学去。

 

李国助立刻放下心来,认为即便他不去告诉海商总会,义父那里也会得到防治之方。

 

要知道,皇帝的宏图大志,海商总会是最先知晓,最先开始行动的。

 

他在湄公省得到县令一职,也不过是来历练历练,并不会长久。

 

李旦、颜思齐已经盯上了南洋宽广之地,在皇帝的授意下,以商贸为幌子,去渗透、刺探,直至占领更大的地盘。

 

按照皇帝的承诺,谁建立了功业,朝廷将不吝封爵之赏,并给予一定的封地。

 

这又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给予商人真正的爵位,真正的封地。即便是本朝的开国功勋,得到此待遇的也是极少极少。

 

显然,皇帝也是看好了海商集团的开拓精神,才先给予其方便,希望他们能够成事,并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辽东已平,举国欢庆,湄公省也要为大明贺,为圣天子贺。”董应举笑容满面,显出与以往不同的轻松和快意,“你已经看到城内的布置了吧?”

 

李国助赶忙点头,说道:“张灯结彩,极是隆重。下官所治下的县城里,也是一样的欢庆气氛,却是不如府城。”

 

董应举呵呵笑着,与李国助又谈了一会儿,才让其告辞而去。

 

厅内只剩下了董应举一人,他沉思良久,重新收拾起被李国助打断的思绪,提笔铺纸,开始给皇帝写密奏。

 

有些事情,董应举并没有告诉李国助。并不是不信任,而是与李国助没有什么关系。

 

皇帝询问董应举关于湄公省的情况,主要是北面占城国,以及占城国北面南阮的情况。

 

其时,安南分为南北两部,连年交兵,北郑南阮互有胜负,谁也无法将对手一举击败,从而统一安南。

 

而占城国已经是势弱将灭,只是南阮没腾出手来,才允许其恭顺地存在。

 

但大明在湄公省拓地垦殖,把占城国夹在了中间。

 

这样的形势下,南阮恐怕就更不好下手。他们也不傻,留着占城国作缓冲,比直面强大的明朝的压力可要小多了。

 

在董应举看来,占城国暂时维持,对湄公省的发展更加有利。毕竟,现在湄公省的拓展方向主要是向南,直至大海。

 

在中南半岛的最南端,拥有港口的意义重大。作为前往暹罗和马来亚半岛的中转站,给前往南洋的海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同时,这也是水师所要求的,能够更好地控制南海,抵挡西夷。

 

“万岁明鉴,湄公省明年如能再增十万移民,垦地耕种则足够三年之积。而水陆军队过万,更可横扫獠蛮,所向无敌……”

 

董应举放下了笔,觉得辽东平定,朝廷应该能够给予湄公省更大的支持。

 

第三百五十六章 又是春节

 

湄公省要大开发,使其成为大粮仓,为渡过大灾害贡献巨大的力量。

 

这是皇帝定下的计划,作为湄公省第一任巡抚,董应举是得到皇帝耳传面命的,岂能不知?

 

而湄公河三角洲固然富饶,最适种水稻,且一年三熟。但和肥沃的黑土地、北大荒一样,需要改造开发,才能迸发出活力。

 

要干成大事,一需要钱,二需要人,概莫能外。

 

之前,朝廷要支应辽东和西南的两场大战,对于湄公省的支持有限,只能给出优惠的政策,甚至有卖官之嫌。

 

董应举身肩重任,也是殚精竭虑,想把工作干好。辽东平定,自然给了他更大的希望。

 

只不过,他并不知道皇帝的计划不只是一个湄公省,也并不是以渡过大灾害为一切的重中之重。

 

辽东要重建,还要向北拓展;水师要加大投入,添船增炮,要与西夷抗衡;西南平叛成功,军队要大举入滇……

 

“万岁,万岁,万万岁!”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5:34 , Processed in 0.059333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