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881 页

皇帝知道历史上兰芳共和国失败的原因,一是荷兰人的大举进攻,二是武器装备太差。

 

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称藩清朝、以求自保的策略失败。荷兰人没有了顾忌,自然大举出兵,灭了兰芳共和国。

 

“在朕这里,绝不会将海外开拓的华人视为海盗,更不会不闻不问。大明,将是他们坚强的靠山。”

 

皇帝思虑已定,又写了密旨。密旨的内容很简单,派出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对海商总会招募的人员进行军事训练,并提供一批武器装备。

 

按照“中华四海”公司的性质,招募的这些孔武有力者的职责就是保镖。而在皇帝的最新分排下,这些保镖将成为准军队,使用火绳枪和一些轻型火炮。

 

皇帝写完密旨,又命宫人找出李旦送来的奏疏,再次翻阅。

 

按照李旦的描述,在加里曼丹岛,有两三千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士兵,当地苏丹也无法抵挡。

 

而且,当地盛产黄金,李旦保证能解决朝廷所派军队的饷粮,待遇甚至能提高一倍。

 

对此,皇帝是相信的。但现在就派正规军前往加里曼丹岛,时机并不合适,条件也不成熟。

 

皇帝放下文件,轻抚额头思索半晌,认为先让海商总会自己组织武装力量更为妥当。

 

荷兰人是肯定要被逐出亚洲的,但在真正开战前,还是不要让荷兰人过于警惕为好。

 

其实,皇帝要与荷兰人开战,还盯上了一个极具战略价值的地方,那就是先被葡萄牙人占领,又被荷兰人抢去的马六甲。

 

要知道,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还是亚、非、澳、欧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

 

现在的大明海军,虽然在舰船火炮的数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近海已足以保卫大明。

 

但是否能够远征,并在海战中击败西夷,皇帝并不敢确定。也只有他知道,在海军的规模,以及海战战术等方面,大明已经落后于西夷。

 

就让这次在家门口与荷兰人的海上战斗变成试金石,检验一下这些年的扩充和训练,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吧!

 

皇帝吐出一口长气,往后一靠,轻轻闭上了眼睛。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明之变

 

大明的改变,越来越是明显,连底层的老百姓也感觉到了变化,来自身边的变化。

 

报纸、银行、邮政、图书馆、少英院、赡老堂……货币流通、道路运输、文化教育……新名词、新事物,总有涉及到老百姓自身的生活。

 

奢安叛贼被灭了,据说是几个土目联合起来反正归降,并引领明军攻寨拔城,擒杀安位等头目。

 

辽东已平了大半年,听说又有几个蒙古部落归化大明,海外的湄公省还在招募移民,一年三熟的好地方……

 

这些都是大事件,对老百姓的影响只是能够安享太平的安心。而关系到自身或自家的,也有不少。

 

村里开办了学堂,还是免费的。谁家有孩子能够通过小学毕业考试,便豁免丁税。

 

所谓的丁税,又可称为人头税,是历代封建王朝除了田税外,最主要的税种。

 

汉朝时便有了完善的丁税制度,从七岁开始交税,十五岁时便和成年人交一样多的税了,直到五十六岁才可以免除。

 

考虑到古代的卫生医疗水平,以及平均寿命,这个丁税差不多交到死亡为止。

 

到了明朝万历朝时,丁税体系有所松动。但实际上,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把人头税和田税捆绑在一起,折成银两,计入田税一并征收,并不是真正废除。

 

对于皇帝来说,先前是一直憋着劲要实行“摊丁入亩”的。但在反复思虑研究之后,才发现,清朝所谓的“永不加赋”只不过是个幌子。

 

而历史上明朝末期的“横征暴敛”,有其实际上的困难和无奈,可追根究底,却是“苛农宽商”和吏治的问题。

 

历史上的明朝官员以抵制为荣,靠抗税来收揽民心、培植声望,尤其是江南地区,再重的税派,都给打了折扣。

 

对于明朝官员来说,抗税的风险太低,大不了罢官回家了事,可一夜就出名了,红了,简直比后世的炒作效果还好。

 

官员和乡绅富豪勾结,沆瀣一气,抗税、拖欠成为惯用手段,损公肥私反倒成了为民抗命的好官。

 

可从天启三年开始,这些从宣德年间便开始的积弊便逐渐被皇帝的雷霆手段给扫除了。

 

如果是有心人,可以计算一下,几年来,被严惩抄家流放的官员士绅有多少?

 

大到朝堂上的一二品,小到乡村的地主豪绅,头一两年说杀个人头滚滚,也不为过。

 

赋税能如数征收了,侵占隐冒的土地被清理出来了,“苛农宽商”的弊政被逐渐扭转了,国家财政也宽松了。

 

越是如此,皇帝反倒不急于实行“摊丁入亩”了。在他心中,开始酝酿废除人头税的惊人之举。

 

只不过,在废除之前,把豁免丁税作为鼓励百姓接受教育的手段,却还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

 

辽饷不征了,练饷、剿饷更不必再出现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31 , Processed in 0.07594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