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886 页

否则,这么有利可图的买卖,朝廷凭什么给你呀!

 

第三百八十章 堂皇之名

 

其实,这并不是皇帝的首创,而是借鉴于某个国家的做法。

 

军队中跟着商人,缴获物折成钱款,将士们高兴,商人们还赚钱,可谓两全其美。

 

当然,具体事宜还要商议细节之后才能实施,但皇帝对于这样的做法却是肯定并赞成的。

 

至于粮饷,那相当于将士的基本工资,当然不会因为这个新政策的推出而作废,或者是克扣。

 

熊廷弼这才完全明白,不是皇帝要省下军饷,而是要给将士们更多的钱财。这样的话,朝廷似乎又要多投入了。

 

沉吟了一下,熊廷弼躬身道:“万岁英明,微臣以为可先在西南试行。辽东和西北,战胜后有朝廷的赏赐,倒不必急于施行。微臣担心激励过甚,恐边将会擅启边衅。”

 

皇帝想了想,颌首道:“熊卿考虑周详,朕甚是赞成。”

 

说着,皇帝站起身,招呼熊廷弼到偏殿,把军队在云南的最新布置讲说,并在沙盘上插旗标志。

 

现在的云南军力,比剿灭奢安叛贼时也不差。昆明、永昌、楚雄等要地都有重兵驻防,完全压制住了土司。

 

而讨伐缅甸的前线基地设在腾冲,现在已有五千明军。待军事行动正式展开时,这支主攻部队将达到一万五千,还有助战的各家土司人马,总共三万多。

 

另一路侧攻部队称为右翼,有五千明军坐镇,土兵一万多,将从耿马杀入缅境,与主攻部队形成夹击之势。

 

兵力雄厚,尽管土兵的战斗力要差一些;装备精良,光大小火炮就有三百多门。

 

要打就尽全力,如猛虎搏兔般不给缅甸任何机会。

 

“缅甸衰弱,莽氏也不复当年之勇,我军获胜应无问题。”熊廷弼一边插旗设标,一边向皇帝解说,“主攻部队的任务是由铜铁关入缅,争取击败缅军主力。”

 

停顿了一下,熊廷弼接着介绍道:“右翼军由耿马入缅,将晚于主力部队三天。既是先监视老挝宣慰使司,又能使缅军在开始的判断上出现失误……”

 

老挝宣慰使司、八百媳妇国……都曾经是大明帝国的藩属,缅甸现在也未来得及改土归流,对缅甸是暂时的依附关系。

 

所以,敢于主动出击,与明军奋力作战的可能性很小。又有右翼明军的牵制,对主攻部队基本构不成威胁。

 

但对于这些摇摆的藩属,皇帝并不打算放过。

 

而且,滇省土司出兵助战,难道不给好处?不管是钱财,还是土地,总要让这些墙头草付出代价,甚至是被攻灭。

 

而缅甸军队在人数上可能占优,但在武器装备上已经大大落后。且因为久无战事,战力更不及明军。

 

“听说缅甸境内多佛塔,佛塔上都包金。”熊廷弼偷偷看了眼皇帝,说道:“缅甸王室更是富有,若能攻入阿瓦,缴获更是丰厚。”

 

皇帝笑了起来,连连点头,说道:“投入大于收获,那就叫穷兵黜武、劳民伤财,朕不为也。”

 

停顿了一下,皇帝继续说道:“莽氏无道,穷奢极欲,我大明王师兴兵讨伐,也是解救缅人于水火。”

 

熊廷弼用力点头,连声赞同。

 

发动战争总要有个名义,天朝上国讨伐无道昏王,确实是个很堂皇的理由。

 

第三百八十一章 强国必霸气

 

强国必然要霸气,未必是真理,但却是现实。

 

拳头大就是道理,说你无道就无道,说你挑衅就挑衅,说你咋样儿也不容你辩白解释。

 

皇帝一直在灌输这样的理念,尽管文官还不是很理解,但军队却逐渐有了凶悍霸道的气质。

 

什么天朝上国的宽容,远没有真金白银来得实在。

 

何况,小冰河期的困境,对于人口众多的大明帝国来说,如果处置不当,内乱是不可避免,且破坏力极大。

 

能稳坐兵部尚书这个位置,熊廷弼光有才干还不够,不能贯彻皇帝的意志,早就被调离了。

 

“万岁圣明,缅民苦莽氏残苛统治久矣,王师讨伐,实乃承天顺民之举。”熊廷弼面不改色,附和着皇帝。

 

皇帝微笑颌首,伸手指了指沙盘,说道:“联络暹罗夹击缅甸,可得一臂助。但不可太早告之,以防泄密。”

 

熊廷弼嘴上应承,却并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凭明军现在的武器装备和实际战力,不用拉上暹罗也是必胜无疑。要是暹罗出兵攻缅的话,少不得要占些缅地,倒不如全部由明军占领。

 

皇帝也想一口吃个胖子,但热带亚热带丛林的环境,复杂的民族情况,却让他有所警惕。

 

如果占地太广,驻兵太少,皇帝担心陷于缅人的不断袭扰中。当时没有游击战争这个名词,但类似的战术打法却早已有之。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0:33 , Processed in 0.07719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