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887 页

“讨伐缅甸的关键不在于击败缅军主力,而在于以最小的代价,稳固占领所夺的土地。”皇帝若有所思地看了熊廷弼一眼,提醒道:“唐朝时占领高丽,却不能长久守之,亦是我们该吸取的教训。”

 

熊廷弼心中一凛,赶忙躬身应是。

 

不说久远的唐朝,就是明朝中后期,在西南丢掉了三宣六慰的大部分,也是教训和经验。

 

“扶弱抑强,在有些新占或羁索之地,平衡之道还是适用的。”皇帝沉吟着说道:“建奴还知道利用辽东汉人呢,大明岂不如之?”

 

皇帝没有明说什么缅奸,熊廷弼已经心领神会。这不是皇帝第一次表露意思,内阁也在商议研究入缅后的具体政策。

 

殖民地这个名词,皇帝没有提出和阐明。而且,也不适用于要重新收复的三宣六慰。

 

婆罗洲嘛,皇帝倒是有这样的设想。可具体的操作,他还没想好,只好先走一步看一步。

 

皇帝转过身,又看向辽东的大沙盘,微眯了下眼睛,并没有再多做指示。

 

熊廷弼告退而去,皇帝却还在偏殿停留,刚刚的思路又浮现在脑海之中。

 

辽东多的是肥沃的黑土地,但要开发却并不容易。最关键的是人口,移民工作一直在进行,但进度并不让皇帝满意。

 

河南、北直隶、山东的无地少地百姓,再加上江淮的,多数是漕工,看起来是不少。

 

但官府的号召,以及推出的优惠政策,对于“安土重迁”的百姓来说,还显得不够。

 

历史上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能够形成风潮,在皇帝看来是实在活不下去,老百姓才背井离乡的。

 

所以,皇帝觉得要尽快开发辽东,吸引大地主、大家族等对象,应该更有效果。

 

因为无论是圈地,或者是建立大农场,老百姓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都不具备。

 

只是在皇帝心里,还有“土地兼并”这个难题不好解决。

 

这几年正逐渐把土地收归国家,各地藩王的封田差不多全都收回了。现在又放开限制,在资本面前,土地兼并的严重程度和后果,令皇帝踌躇。

 

只租不卖,赋税定得很低,期限再定个几年十几年,对那些大资本、大地主是否有吸引力呢?

 

皇帝转换了下思路,想了半晌,觉得或许可行,但也不敢十分确定。

 

“皇爷。”李成成端来茶水,殷勤地奉上。

 

皇帝点了点头,坐在椅中,喝着茶水,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之中。

 

……………….

 

沈阳。

 

毛文龙放下了手中的报纸,微皱着眉头,手指轻轻叩击着桌案,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大明的国策在改变,这并不是刚刚发生的。至少在毛文龙的感觉上,至少已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最明显的,却还是今年以来的行动,以及不加掩饰的宣传。

 

相对于平民百姓,毛文龙这种层级的官员,知道的消息肯定更多,也更机密。

 

西南要讨伐缅甸,他是知道些情报的,当然是保密的,他也不会对外泄漏。

 

辽东已平,奢安叛贼已灭,皇帝就已经调兵遣将,继续展开军事行动,这是出乎他的意料的。

 

但从《大明论坛》报纸上,却能在几年的时间里捋清皇帝的思路和计划。

 

先是平辽灭奴,再是剿灭叛乱,然后就是开拓进取,为大明子民争取更广阔的土地。嗯,用皇帝的话叫生存空间……

 

北进南下,皇帝已经为大明帝国指出了扩张的方向。毛文龙身为军人,有仗打有战功可得,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只不过,毛文龙也看出了以后扩张与原来的不同。皇帝不仅是要用枪炮去占领,还要移民垦殖,把新的疆土牢牢握在手中。

 

打的下来,稳固守住,这两个目的都要达到,对军队的要求自然更高,朝廷的投入也自然很大。

 

而皇帝能有此宏图壮志,显然也有着实现的信心。毛文龙也知道,现在朝廷财政已大有起色,足以支撑两个方向的有序的军事行动。

 

说到有序,毛文龙的理解就是以战养战,而不是无节制的推进占领。在南北两个方向的军事行动,显然南方的收益更高。

 

毛文龙苦笑了一下,摇头表示无奈。北方虽然宽广,可却是荒僻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没办法和南方比。

 

条件不同,北方的推进当然要稳而缓,因为朝廷的投入是有数的,百姓迁居的人数也是有限的。

 

而要稳固占领,没有足够的人口,也就没有耕种的田地,光凭远道运粮,谁都知道不能达到目的。

 

“大帅,将领们已至会议室。”亲兵队长进来禀报。

 

毛文龙收起思绪,点了点头,起身更衣,大步走了出去。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7:06 , Processed in 0.06317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