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960 页

而且,大明帝国的皇帝向暹罗王室表达了足够的善意。

 

不仅赏赐了珍贵的大型穿衣镜,传授了重迫的制造和操作技术,还卖给暹罗数千枝新型火枪,并帮助训练了暹罗士兵。

 

军事上的新技术新战法,向来是军国之秘。大明此举,慷慨大方,显示出了满满的诚意。

 

所以,暹罗王室已经决定与大明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互派常驻使节,签定结盟条约,都是已经决定并付诸实施的大事。

 

而大明帝国则给缅甸又树立了一个强敌,以后靠着土司联军,辅以少量的明军炮兵,就能够继续削弱蚕食缅甸,不用再有太大的投入。

 

同时,另一支明军和土司联军已经进入车里、孟艮,降服这两个宣慰使司府后,将打通与暹罗的陆上通路。

 

暹罗的大米,以后将源源运入,成为大明帝国抗击大灾害的重要物资。

 

这些政治、军事上的操作,都是基于暹罗与大明一向友好的关系。与反复无常的缅人相比,暹罗对大明表现的态度非常如一。

 

即便是在历史上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之际,暹罗还收留了很多流落其国的明朝遗民,并派人联络李定国,愿意供马象,并提供复国基地。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在很多事情上,皇帝还是很仁义的,并不全是唯利是图的考量。

 

当然,除了暹罗以外,对于缅甸、安南等国,皇帝却是满满的恶意,咬着牙憋着劲儿,千方百计要弄死他们。

 

推杯换盏,气氛热烈,双方也敲定了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我军扼守蒲甘,就切断了阿瓦缅军南退的重要通路。缅军要么向西,再向南撤退;要么南下死战,打开退路。”

 

“我军以逸待劳,在蒲甘城迎战缅军,若予以全歼,则缅甸兵力损失过半,南方孟族必然造乱,国亡无日矣!”

 

纳猜显然与暹罗将领已经商议妥当,采取了最为稳妥的作战计划。如果积极一些,就应该率军沿阿瓦河北上,与明军共同围攻阿瓦城。

 

赵宗佑微微颌首,说道:“此正为万全之策,我与张将军已经商议过,可照此实施。”

 

援泰明军人数既少,又多是技术兵种,且定位很明确,辅助泰军,也不越主代疱。只要没有大问题,便由暹罗将领指挥。

 

显然,依城而守,扼敌退路,是最稳妥的。明军主力攻打阿瓦城,也不太需要暹罗军队助战,就象土司联军也只是打下手。

 

对于暹罗军队的战力,明军将领也有准确的认知。

 

尽管取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但多倚仗火炮之威,打了缅军一个措手不及,众多战象不但没起到作用,却因为受惊而加速了缅军的溃败。

 

所以,只要守住蒲甘,切断阿瓦缅军直接南下的退路,使其人心惶惶、军心不稳,就已经帮助了明军。

 

soushu555.com

 

第四百五十章 曼德勒之战

 

重迫轰击,燧发枪攒射,刺刀追击,简单而粗暴的战术,却使缅军连遭败绩,仓惶败退。

 

其实,武器装备还只是一方面,明军将士的昂扬斗志才是获胜的关键。

 

在皇帝看来,哪怕武器的水平与缅军相当,重新振作、扫除积弊的明军也将战无不胜。

 

例子并不远,在辽东与建奴交战时,难道明军的武器装备不先进?精神意志的颓废,军中积弊重重,才是屡战屡败的原因所在。

 

前世也有活生生的事实,小米加步枪打败自动化武器,靠的是作战意志和英勇精神。

 

战场上一片混乱,混乱的自然是缅军。

 

在曼德勒,也就是阿瓦城北面的最后一道防线,缅人集中了数万大军,数百头战象,希望能挫败明军势如破竹的攻势。

 

战斗刚开始,缅军想快速进攻,使明军的火炮来不及布放。但迎头而来的却是成百上千枚火箭的猛烈轰击,在缅军士兵和战象中爆炸燃烧。

 

战象很威猛,凭借体重的冲击很难被正面阻挡。如果说战马是古代的坦克,那战象就是坦克中的虎式。

 

但战象也有弱点,怕火怕烟,受伤后发疯发狂,不分敌人地冲撞践踏,难以控制。

 

在元朝征伐缅甸的时候,元军集中弓箭射击战象,也造成了同样的结果。

 

可以说,战象是一把双刃剑,对敌我双方来说,杀伤力是基本相当的。

 

“万胜,大明!”

 

“大明,万胜!”

 

徐弘玉拔出腰刀,高举过头,将旗随之摆动,明军将士们发出激昂振奋的呐喊。

 

渲泄出胸中的战意,明军士兵端枪瞄准,紧盯着前方奔腾而来的缅军,以及未受伤受惊的战象。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10 , Processed in 0.07737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