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975 页

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上缅甸西部的地图,清楚地标出了天竺,也就是印度的区域。

 

“蜀身毒道——”幕僚伸手在地图上划着,着重地强调了一遍。

 

蜀身毒道,也叫南方丝绸之路,身毒即印度的古称。

 

这条通道的起点在成都,分为多条支路,再到云南大理汇集,经保山等地前往缅甸、印度,并连接地中海东岸。

 

其实,从缅甸至印度,最快捷的路线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出孟加拉湾再航行到印度。

 

但这是商路,对于大军出征并不适宜。而且,要使缅甸全境屈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伐缅之战将缅北占领,则具备了重开蜀身毒道,通向印度的陆上通路。

 

要知道,在历史上因为缅甸王朝更替,使蜀身毒道时断时续,十分不稳定。

 

皇帝要的是对商路稳固的控制,以及不断的拓宽加固,直至成为大军入印的战争之路。

 

尽管很不容易,有宽阔的亲敦江阻隔,有号称野人山的原始丛林,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皇帝要做的是长期的计划,原始丛林之所以可怕,主要是未开发的结果。咱们慢慢来,就不信了,砍树砍不出一条通路来。

 

何况,野人山还有着全世界最著名的玉石场,说是宝山也不为过。

 

当然,开通抵印通路并不是要在野人山九死一生,而是有前人踏出。

 

具体的路线是到大理后,走永昌道,经漾濞、永平、保山、腾冲,尔后过盈江,经蛮莫,渡亲敦江,过那加山,直抵印度英帕尔或希尔马。

 

而这多出的几个宣抚使名额,就是为了奖励随明军一起开拓道路,在通印道路上建寨设点的土司。

 

这还是第一期的奖励,等到大军发动进入印度,这几位宣抚使还将得到广阔的土地作为酬报。

 

贡章、杰沙、孟伦、霍马林、孟拱,这是五个地名,就处在蛮莫到印度的道路上。

 

这也是五个宣抚使的辖地,还是暂时的,且不用交纳赋税,政策还是相当优惠的。就看土官们有没有那个眼光和魄力,肯耐下性来个长期投资了。

 

………………….

 

第四百六十二章 西南土司的出路

 

马帮能走,蜀锦能到印度,军队也能走。

 

皇帝是铁了心要打通陆上的道路,尽管定为长期的计划,但执行起来却一点也不耽搁。

 

同时,借助西南土司的力量也是最为理想的选择。毕竟他们比较适应气候和环境,对付瘴疠更有办法。

 

其实,在皇帝看来,最令人生畏的是亚热带的连绵雨季。

 

每年六至九月的季节风期,连天豪雨不断,天地为之一变,所有河流、溪谷,泛滥奔流,大树漂浮,道路坍坏,交通断绝。

 

所以,不管是瘴疠,还是雨季,每年适合用兵的时间也就五六个月。

 

要想攻入身毒,并稳固占领,就必须一次性投入足够的兵力和物资,即便交通断绝,也能够独立支撑半年。

 

以战养战,就地解决粮草物资,是一个办法。可弹药方面,就不是那么容易补给。

 

参照英国征服印度的历史,皇帝认为一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就足以在一邦或两帮立足稳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随军携带的弹药物资。

 

有这样的考虑,建起相对坚固稳定、运载量大的通路,还是非常必要的。

 

有火药开山炸石,有性能越来越好的水泥,有起重设施,还会有效率更高的砍伐工具,在莽莽丛林和高山峻岭间开辟道路,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

 

王三善毫不掩饰皇帝对于扩张的热衷和野心,尽管这不能付诸于文字材料,但众家土官都明白了大明帝国接下来的战略布署。

 

伐缅只是大规模扩张的第一步,为打通天竺,嗯,也叫身毒的国家,做前期的准备。

 

天竺有金银财物,有象牙珍宝,还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而这个天竺,还是由众多的小邦国组成,连缅甸的实力都是不如。

 

“王大人,刀氏愿迁民三万,出任孟伦宣抚使。”

 

“那氏愿迁民四万,出任杰沙宣抚使。”

 

“沙氏愿…….”

 

如同拍卖场上的竞标,几家土官率先开出价码,热情高涨。

 

只是土地和宣抚使官职嘛,这些土官可不傻。这五个宣抚使所在的辖地,正是一条商路,获利丰厚的商路。

 

来往的客商,不断投入的征讨军队,将给这条商路带来滚滚的收入。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0:01 , Processed in 0.06521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