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997 页

“明天赶大集,爹给你买二斤番薯回来。”二丫爹知道烤土豆好吃,可烤番薯更甜更香。

 

二丫摇头拒绝,说道:“窖里那么多土豆呢,煮着吃、烤着吃、炒丝炒片都好吃,不用花钱浪费。”

 

停顿了一下,二丫有些犹豫地说道:“家里要是有闲钱,能不能给我买本书?”

 

“买,明天就买。”二丫爹有些心疼,村上的学校谁都可以去听去学,可没有书本的寥寥无几,丫头懂事,可别人的眼神——

 

二丫咧开嘴笑了起来,说道:“先生说了,明天去领对联,家家都有。把书买了,过年就能在家看。不懂的,也可以去问先生。”

 

“先生是个好人。”二丫爹说道:“刚回来的时候,看到官府给先生送年礼,有肉有酒,还有匾呢!”

 

村村有先生,不要求有太高的学问,能教孩子们识字算数,基础的那些,官府就给功名,最低也是秀才。

 

年节给送礼,夏冬有补贴,最主要的是免赋税。三年期满,还可以参加科举,直接就是省试。

 

当然,对于教书先生的考核也不少。胡混敷衍的,也有惩治的措施。

 

尽管皇帝有意推动新思想,但思想领域的变革最是不易。对于读书人来说,若是绝了科举之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女孩子读书——”二丫娘从里屋走了出来,欲言又止,看着女儿低下头,心一软,笑着说道:“咱家要出个女秀才,也是大好事呢!”

 

二丫爹笑着附和道:“好好读书,以后过年的春联、福字,就你写了。”

 

二丫这才开心起来,拿根木柴在地上写了个“福”字,左右端详着,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

 

…………………

 

一份份文件审阅过后放到一边,越放越高,差不多要挡住辽东巡抚吴用先的目光,他才停了下来。

 

取下眼镜,揉着有些胀痛的眼睛,吴用先感到的是轻松。

 

辽东重建,移民安置,开发建设,很多都是与原来,或是与内地不一样的政策。

 

经过几年的施行,辽东官府已经顺遂,官吏们已经接受并掌握了新的治政管理的办法。

 

更让吴用先感到欣慰的是,辽东百姓已经基本上摆脱了朝廷的供给,达到了自给自足。

 

这得益于土地基数的大幅增加,得益于新作物的耐寒高产。

 

虽然稻米、小麦、番薯等还在运进辽东,可已经是商业行为,不是赈济补贴,而是赚钱。

 

当然,现在的辽东百姓停留在吃饱的阶段,土豆、黑麦、玉米都算不上细粮,副食也只有鱼肉最为便宜可得。

 

可在古代,能让老百姓吃饱饭,就可称之为盛世。那个“糠稀”盛世,不就是靠着这个被载入史册。

 

吴用先知道万岁对于辽东开发,以及北扩疆域的执着,辽东自给自足,就是大功,可以加速实现万岁的宏图大志。

 

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吴用先确定自给自足的目标已经达到,才铺纸提笔,给皇帝写密奏报喜。

 

他是一个谨慎的人,更知道皇帝眼中不揉沙子,最恨臣子欺骗。所以,他要仔细检查报上来的数据,确保万无一失。

 

第四百七十九章 感慨

 

当然,朝廷向辽东的投入只是减少,还不是停止。

 

官府的运转,军队的粮饷,已经形成惯例的储粮备荒,在辽东只能收取少量赋税的情况下,至少还要一两年才能完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

 

但吴用先相信,这份奏疏呈上去,会让皇帝龙颜大悦,也能使自己的政绩增加亮点。

 

从战乱中重建,辽东恢复的速度不可谓不快。皇帝既然关注,投入也多,吴用先终于是不负所望。

 

“老爷。”吴夫人亲自端来茶点,关心地劝道:“早点休息,这么劳累,身体会吃不消的。”

 

吴用先把奏疏写完,封好,才抬起头,笑着说道:“君命也,何敢避难?何敢畏苦?”

 

吴夫人坐在旁边,说道:“那也要多注意身体,才能为朝廷多效力呀!”

 

“对,夫人说得极是。”吴用先连连颌首应承,端起参茶喝着,精神似乎又振作起来。

 

吴夫人把面包片向前推了推,说道:“这是面包店新烤的,妾身觉得味道还好。老爷,您尝尝。”

 

吴用先拿起一片放进嘴里嚼着,点头道:“嗯,有奶香,味道不错。”

 

“京城的国兴园才最正宗,那是皇家开的。”吴夫人听到夫君称赞,来了精神,说道:“开在沈阳的还不是分店,据说是偷师学的艺。”

 

吴用先笑了笑,说道:“等回到京师,你就去国兴园吃那正宗的。”

 

停顿了一下,吴用先感慨道:“万岁许我五年之期,这再有两年,就要回京复命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5:02 , Processed in 0.07450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