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作者:南希北庆 - 第 1035 页

  这都是张斐走之前,给设计好的。

  二者看似区别不大,但其实非常关键,这就是避免皇帝一时任性,下达敕令直接干预律法,这是司法界最为敏感的事情,也是最不好的。

  当然,赵顼之所以妥协,也是因为政事堂经常驳回他的敕令,弄得他也很是不爽。

  富弼又道:“但其中多半条例,只能在有公检法的州府施行,只有少部分涉及到死刑、重刑的条例,可以全国普及。”

  赵顼问道:“这又是为何?”

  富弼回答道:“这是因为很多条例就是基于公检法的审查制度修改的,比如说,河中府皇庭最后送来的那桩关于司法解释的官司。其中涉及到‘任依私契,官为不理’,如果在没有公检法制度下执行,可能会给予官府鱼肉百姓的权力。”

  赵顼稍稍点头,突然问道:“富公对于在东京东路推行青苗法怎么看?”

  富弼一怔,显得有些诧异,“官家不是已经决定采纳王介甫的建议吗?”

  赵顼叹了口气:“是这样的,那青州知州派人送来一道加急奏章,恳请朕先在青州执行公检法,再让青苗法在青州执行。”

  富弼眨了眨眼,“欧……欧阳永叔?”

  赵顼点点头。

  唉……这个欧阳永叔真是一点未变,唯恐天下不乱,不过这把火倒是可以烧。富弼思索半响,暗自一叹,算了,我要多说几句,肯定会惹得王介甫不开心,又会给立法会添麻烦。向赵顼道:“老臣近一年一直在修法,对于政务不是很了解,未能为君分忧,还请官家恕罪。”

  赵顼赶忙道:“富公能留在京城,就已经是对朕最大的支持。”

  不过他心里已有计较。

  第二日,赵顼又找来王安石,将欧阳修的奏章给他看,并且表示,欧阳修到底三朝元老,朕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青苗法就暂不在青州执行吧。

  王安石也没说什么,毕竟欧阳修的辈分摆在那里,赵顼要答应,他也没有太多办法,毕竟这还只是试行,少一个州也不会影响什么。

  但是他却窝着一肚子火,对欧阳修是恨之入骨,人家都是痛打落水狗,我这都还没有落水,正在冉冉升起,你就拿棒子来打了。

  真是岂有此理。

  回到制置二府条例司,又遇到两个说客,吕公著和陈升之。

  之前吕公著一直夹在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但是自青苗法之后,他也开始倒向司马光那边,与王安石的关系也出现一些些间隙,他几番相劝,但王安石都没有理会。

  陈升之本是支持王安石的,不过对于青苗法,他心里也是有所保留的。

  “介甫啊!目前看来,新政在河中府,是非常成功,证明新法配合公检法,乃是上上之策,你何不继续与司马君实合作。”

  吕公著是苦口婆心道。

  陈升之点点头道:“介甫,你不要被那些流言蜚语给干扰了,那些人就是故意在挑拨离间,你得以大局为重。”

  他们两个都是反对青苗法的,但如果配合公检法的话,青苗法反而让人放心,他们就想劝说王安石再等等。

  可他们两个哪里知道,王安石刚刚憋了一肚子火,这要是司马光的话,估计两人就打起来的。

  王安石瞧了他们两个一眼,念在多年的友情,也不想与他们闹掰,是深吸一口气,压制住心中的怒火,道:“这不是我的原因,这是司马君实的原因,我们制置二府条例司是有自己的计划,而且我之所以选择东京东路,也是因为司马君实早就派范纯仁去那边建立检察院,这两年过去了,结果登州的公检法,还不如河中府,我也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

  而且朝廷的问题一直都是财政不足,而不是治安问题,公检法虽对新政有一定帮助,但本来就应该是他来配合我,结果现在我迁就他,他们还在那里拖拖拉拉,我现在是等不了了,要是财政出大问题,这责任谁来担?”

  这话非常在理,问题在于财政,改善财政是当务之急,等着司马光,那得猴年马月去,财政赤字,你们来补?

  陈升之赶忙道:“我去催催君实。”

  “你别去了,我天天催,也没什么用。”王安石摆摆手道。

  吕公著又道:“但是你这青苗法确实有问题。”

  王安石听到这话,可就受不了了,冷冷一笑,“是呀!有问题啊!故此去到河中府后,那些大地主是畏之如虎,甚至不惜以低价来抵制我的青苗法,说到这事,我还真得感谢那公检法,他们是在配合新政吗?”

  吕公著也急了:“你这人怎就不听劝,如果青苗法去到东京东路,真出问题,新法可能都会毁于一旦。”

  王安石道:“只要你们不来添乱,这新政就不会出问题,我在设计新政时,可还没有公检法了。”

  “你……!”

  吕公著也脾气上来,站起身来,“不可理喻。”

  说着,他就气冲冲地离开了。

  陈升之纠结了片刻,也站起身来,“介甫,你再考虑考虑。”

  王安石道:“不用考虑,我已经决定了。”

  陈升之见罢,也就不再多言,摇头一叹,出得门去。

  他们刚走,吕惠卿便入得屋来,“恩师,他们是来游说恩师配合公检法吗?”

  王安石狠狠一拍桌子,“他们哪里知道,我早已经在河中府改变策略,利用提举常平司来增加财政收入,以至于看上去公检法好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要不是我让元厚之配合他们,他们公检法岂能立足。说到这事,全怪张三那小子,出得这些馊主意,弄得现在人人都以为是公检法的功劳。”

  他心里憋着一肚子委屈,就事论事,在河中府,的确是新政一直在配合公检法,不惜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没有王安石同意,元绛会屡屡让步吗?

  元绛当初要不让步,公检法也会很麻烦,不可能这么快立足。

  但如今大家全都认为这是公检法的功劳,从表面上看,也是如此,因为官府一直在被迫遵守皇庭的判决。

  王安石向来心高气傲,哪里受得了这么委屈,而且这种言论,对新政的影响非常不好。

  吕惠卿道:“计相之前就已经表明态度,不支持青苗法,恩师犯不着与他动怒。”

  “我不是因为他生气。”

  王安石一挥手,道:“我是被那欧阳永叔给气着了。”

  “欧阳永叔?”

  吕惠卿一愣,“他不是在青州吗?”

  王安石便将欧阳修上奏官家一事,告知了吕惠卿。

  “啊?”

  吕惠卿傻眼了,“这不是将国事视作儿戏么?新政乃是国家决策,岂能因一个知州的拒绝,就不去执行。”

  王安石叹道:“可是那欧阳永叔不是普通官员,他可是三朝元老,而且官家的意思也是暗示让我们用政绩来说话,以政绩服人。这一次在东京东路推行青苗法,是绝不容有失。”

  吕惠卿立刻道:“恩师请放心,目前东京东路很多官员都改为支持我们青苗法。”

  “是吗?”

  王安石道。

  吕惠卿点点头道:“如今他们听说公检法在河中府所做作为,于是都改为支持我们新政,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阻止公检法。”

  王安石当即就乐了,“这些人可真是国之蛀虫啊!”

  吕惠卿诧异道:“恩师为何……?”

  王安石道:“他们现在反对公检法,跟之前反对我们新政的理由是一模一样,可见这些人是极度自私自利,心里全无国家和君主。”

  说罢,他又道:“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加以利用,以此督促他们严格执行青苗法。”

 

 

第六百一十八章 制度竞赛

  王安石的性格虽然拗,但绝不是一个莽夫,他对于整个局势还是判断的非常清楚,他不是脑门一热,或者被欧阳修激怒,就要撇开公检法,自己单干。

  只是他知道,根据目前朝中的局势来看,继续与公检法合作下去,新政将会变得岌岌可危,因为革新派内部反对公检法的声音是越来越大,而且财政才是国家的问题所在,这也是赵顼对他最大的期待,文治武功是要花钱的。

  相反,撇开公检法,是能够获得地方官员的支持,此时此刻,这效果是要胜于利用公检法治吏。

  不过在这其中,他还是有一个小小的误判。

  他认为公检法在汴梁和河中府的成功,完全是取决于张斐的个人能力,而不是公检法这一整套制度。

  而这个判定,主要是来自于他与张斐有很多密信的来往,他非常清楚公检法为什么能够在河中府立足,可不是什么公正、正义,那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张斐在里面玩了很多手段,从而造成这种假象。

  当然,他非常欣赏张斐,认为张斐的才干,确实能够帮助到他的新政,但他并不认为公检法能够给他新政带来多少好处。

  如果没有张斐,公检法是不可能成功的,那范纯仁、苏轼就是最好的证明。

  故此,他经过一番考量,认为现在撇开公检法,是利大于弊,他能够借助官员们对于公检法的担心,令他们团结在自己身边,完成改革。

  这其实也是他早就想好的,革新派一直在利用这一点去分化保守派,壮大自己的势力,目前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欧阳修这一道奏章,只不过是加速了整个过程。

  如果要问,在历史上,谁才是真正的拱火大师,无论你怎么去排,欧阳修绝对是要榜上有名的,否则的话,这榜单的公信力就肯定存在问题。

  他总是能够拿着火把,准确的找到导火索,然后在不经意间将导火索点燃,但你却很难说出他是故意的,因为他总是引爆自己人,让敌人站在远处面面相觑。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3:16 , Processed in 0.08745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