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作者:南希北庆 - 第 1386 页

  嫔妃们也是喜极而泣。

  两宫太后更是长松一口气,赶紧去在节目于,拜谢佛祖。

  其实这大半年来,皇宫是非常压抑,即便外面赈灾的情况非常好。

  这主要原因就是皇帝。

  因为这涉及到皇帝改制,以及天人感应。

  赵顼一直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之前不管是跟张斐商量,还是跟王安石他们议事,都没有往日的谈笑风生,总是心事重重。

  赵顼也是第一时间赶去祭坛,祭拜天地。

  真是吓死他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否极泰来,这边刚刚祭拜完天地,换身衣服,西线又传来捷报,王韶大军大破唃厮啰,成功解除河州的危机。

  赵顼听到这消息,当即就泪崩了。

  这尼玛!

  太不容易了呀!

  ……

  当然,这场雨只是让大家松一口气,在这场雨之前,谁也不知道这旱情到底会持续多久,未知才是最令人恐惧的,但是赈灾还是得继续,虽然这场雨能够降低一些损失,但还是不够的。

  此外,就是关于这一场贪污问题。

  检察院对于所有贪污行为,都直接控诉死刑。

  这也引发朝中极大的议论。

  但是令张斐没有想到的是,其中保守派中多数官员是支持判处死刑的,革新派那边是坚决反对的。

  最初张斐认为绝大多数官员都应该是反对的,如此就能够倒逼立法会对此立法。

  没有想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支持的,包括文彦博、司马光在内。

  而这里面其实就涉及到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

  根据这个思想,国家不仅仅是属于皇帝的,也是属于我们士大夫的。

  如文彦博这些士大夫,就认为这些贪官,贪的是国家的钱,是我们士大夫的福利,那必然是要严惩,还有一些道德派,就认为大家同为官员,同为读书人,你们是丢我们士大夫的脸面。

  当然,反对死刑还是更多一些,主要就是涉及到太多官员,所以赵抃也不敢轻易判决。

  立法会。

  “张检控,你可真是一点也不懂得尊老爱幼,平时你面对这种案件,向来是懂得轻重,这回又是吹的什么风,全都要定死刑,你这不是为难大庭长吗?”

  富弼是好气又好笑地向张斐问道。

  一旁的赵抃也很无奈,检察院这一回,也着实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而且这与张斐之前的作风也是大相径庭啊!

  张斐道:“回富公的话,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检察院只能有一个标准,但是我看过之前所有的判例,包括《宋刑统》中的律例,以及官家的敕令,除死刑外,就没有一个是统一的标准,基于这个原因,故此我们统一以死刑来定。”

  赵抃纳闷道:“你在庭上不是这么说的。”

  张斐笑道:“大庭长,我们检察院是以定罪为目标,庭上说得那些话,目的就是为了起诉成功,那我当然会说得煽情一点,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无论我心里怎么想的。就如同大庭长此时的苦恼一样,也许大庭长不想判死刑,但鉴于自己的职责,也不能随心所欲啊。”

  “你这张嘴啊!”

  赵抃不禁是无奈地直摇头。

  富弼眼中闪过一抹笑意,又向张斐道:“所以你们检察院并非是想要将那些官员定为死刑,而是迫于无奈。”

  张斐点点头道:“我们没得选。”

  富弼沉吟少许,道:“我们先抛开那些判例不谈,那你认为该怎么做?”

  张斐道:“我认为统一刑罚,是最为重要的,至于怎么去统一,我不清楚,我也不大擅长,但是我们检察院只会以一个标准来起诉,否则的话,那全都是我们公检法说了算,这无法服众,也违反了祖宗之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富弼点点头,又看向赵抃。

  赵抃深思熟虑一番,点点头道:“不得不承认,这臭小子说得倒是很对。”

  张斐讪讪笑道:“多谢大庭长的夸奖。”

  赵抃狠狠瞪他一眼。

  富弼是别有深意地瞧了眼张斐,又思忖一会儿,点点头道:“好吧!我们立法会会慎重考虑这个问题的。”

 

 

第七百五十八章 实事求是

  富府。

  “所以。”

  文彦博略显诧异道:“张三这么做,就是故意逼着立法会整合所有的惩罚条例、敕令?”

  富弼点点头道:“这都是他自己说的。”

  文彦博又问道:“富公认为,他是故意为之,还是无心为之?”

  富弼捋了捋胡须,道:“若从司法上来说,他说得的确是对的,不单单是贪污罪,在其他罪名方面,只要是针对官员,都是有着诸多条例、敕令,彼此相互矛盾,这的确不适用于公检法,他们这么做,也是合情合理的。”

  文彦博道:“但是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官家常凭一时喜怒,来惩罚官员,正所谓天威不可测也,如果将所有条例、敕令整合在一起,统一刑罚,实则是在约束帝王的权力。

  就算张三忽略了这一点,那许仲途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十有八九,他就是故意为之。”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又看向富弼道:“也就是说,这与富公预测的一样。”

  “暂时还不好说。”

  富弼摇摇头,道:“就算他是故意为之,且你我皆知,官家心里也清楚,官家怎么可能会答应,但是从之前发生的事情来看,张三在推动立法方面,几乎没有失手过,这回他又如此自信,所以,他肯定还有后招。”

  文彦博问道:“富公打算如何应对?”

  富弼道:“张三没有暗示,老朽也无多余的选择,只能如实上报给官家,且看官家如何定夺。”

  文彦博稍稍点头,道:“所以我们还是支持给他们判死刑?”

  富弼点点头,“有争议才能推动立法。”

  文彦博又道:“那关于这事,要不要给君实说?”

  “暂时不要。”

  富弼道:“君实始终是有些书生意气,他若知道的话,可能会被人看出破绽的。”

  ……

  这天空是阴霾的,但是赵顼内心的阴霾却已经是消失无踪,立刻就变得振作起来,又开始积极参与朝政。

  大臣们都可以明显的感觉出赵顼容光焕发,精神奕奕,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由此可见,这天人感应对他的压力真是挺大的。

  首先要讨论的,就是熙河拓边一事。

  之前战败,赵顼是立刻让枢密使韩绛前往西北主持大局,虽然没有明说,但还是打算转为防守阶段。

  可是如今又传来大胜的捷报,这赵顼又有犹豫,因为这可是他自己认为自己最拿得出的战绩,一定要小心呵护。

  而如今辽国派出特使的消息,也已经通过正规渠道传到京城,故此文彦博他们就以此为由,以及灾情给国家带来的损失,希望暂时停止拓边,国家重心应该转为内政。

  但是王安石认为边军士气高昂,如果朝廷直接下令停止,对于士气是很大的打击,可能也会延误战机,给予吐蕃喘息之机,到时他们卷土重来,会更加棘手的,若有机会,当一劳永逸。

  但是文彦博他们又担心,如果不下旨制止,这王韶贪功冒进,万一又遇败战,那可如何是好,关键已经吞下这么大一块地,这得耗费多少钱财去经营,越是深入,想要守住,就需要成倍代价,财政负担不起,不如见好就收,趁着大胜,与吐蕃各族缓和关系,到底我们的敌人是西夏啊!

  由于辽国的存在,赵顼此时是更偏向保守派,关键他已经打算再等三年,先以内政为主,但是他也考虑到王安石他们的意见,如果吐蕃各族还是不服,那就还得打,缓和关系,那是双方的,一方想要缓和,是缓和不了的。

  于是最终决定,传旨给枢密使,让枢密使根据具体情况,来做最后的安排,但同时下旨升王韶为枢密副使。

  至于辽国突然派出特使来,那无论是文彦博,还是王安石,心里都清楚,对方又是来趁火打劫的。

  毕竟这已经不是第一回了。

  但是他们都是表示,先要探明辽使的意图,至于该如何应对,他们暂时也都未表达意见。

  虽然大家心里都恨,但还是得谨慎,因为对辽国的外交,是宋朝最最最重要的外交。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1:17 , Processed in 0.08959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