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作者:南希北庆 - 第 1480 页

  司马光道:“你不会先跟文公他们……!”

  不等他说完,张斐就激动道:“我跟他们商量了呀,但过了这么多天,他们是完全不当回事,可我们公检法一直都是以效率著称的,人家吕庭长、范检察长三番五次提及此事,我可做不到对此不闻不问,但朝廷要不给出政策,我也没有办法,我只能来请官家主持公道。”

  司马光沉默良久后,叹道:“好了,好了,这些先别说了,你对此有何建议?”

  张斐往外瞟了一眼,低声道:“司马学士,我真不瞒你,我要有办法,我方才就提出来了,我可不跟他们一样,拿着国家大事去赌气。

  但我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因为这种事涉及的问题比较多,而我又没有没在边州待过,我只能给予一些司法上的建议,而这些建议我早就告诉文公他们。”

  司马光点点头,事情到这一步,如果张斐真有主意,就应该这时候提出来,但他没有提,可能真就没有啊!

  ……

  许遵今儿没有去检察院,一直留在家里,等张斐的消息。

  张斐刚刚回到家,许遵便问道:“怎么样?”

  张斐嘿嘿笑道:“还能怎么样,官家将他们几个大宰相教训了一顿,我看得出,其实这口气,陛下也是憋了很久啊!”

  许遵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们哪里想得到,你这第三把火,就是要往他们头上烧。”

  张斐道:“这都是他们咎由自取,自己不干活,别人要多干一点活,就成了争权夺利。

  其实本无事,当时我跟他们商量的时候,大家合计着,就能够将此事定下来,可他们偏偏认为,这是我上任的第三把火,是处心积虑的防着我,如今他们是骑虎难下。”

  许遵道:“但你也不可大意,万一他们为了对付你,就是要采取羁縻制度。”

  张斐笑道:“他们要能回到羁縻制度,我立刻辞官,回去当珥笔。公检法出来之后,羁縻制度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退一万步说,就是他们想这么干,熙州百姓还不答应。”

  ……

  政事堂。

  “君实,事到如今,你还帮那小子说话?”

  文彦博恼羞成怒地等着司马光。

  司马光据理以争道:“我不过也是就事论事,这张三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令诸位满意。”

  “你。”

  “行了。”

  富弼打断了他们二人的争论,“无论如何,要是我们能够及早想出应对之策,便无今日之事,如今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啊!”

  事到如今,他也已经反应过来,其实张斐就是笃定他们会等着自己先出招,结果他不出招,而是还跑去告状。

  愿赌服输。

  吕公著问道:“富公对此怎么看?”

  富弼先是瞧了眼文彦博,沉吟半响,“王介甫说得很有道理,公检法都已经管控住熙河地区,要回羁縻制度的话,就得先将公检法给撤出来,但这根本就说不过去,也不合常理。

  原本我认为维持现状,就挺好的,也不是那么紧迫,暂时不需要改动什么,但如今看来,这也是不行的,如今那边跟西夏的冲突如此频繁,如果公检法无非给予约束,情况可能真的会进一步失控的。”

  吕公著道:“但是那边全是吐蕃人、党项人,若是任由他们进出中原,可能会危及中原的安定。”

  富弼道:“以前采取羁縻制度,那是因为两地的制度、法律,风土人情都不一样,朝廷也难以管控,但如今大家同在一个制度下,又是同一部法律,其中风险自然也降低不少。”

  众人顿时沉默了下来。

  其实大家都知道,富弼就是暗示,张斐的建议是最为合理的。

  但问题朝中大臣还是反对居多,这不就让张斐得逞了吗?

  不能这么干呀!

  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那怎么办?

  以前要是这种情况,往往是要拖很久,吵很久,但是今时可不同往日,边上有一个大庭长,正拿着鞭子,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

  赵顼更是将话说得非常明确,你要是解决不了,就让大庭长来解决。

  别拖。

  朕要的是解决方案。

  但那些反对的人,又拿不出一个具体方案来,就知道一个羁縻制度,问题是羁縻制度,就没法用在熙河地区。

  人家吕大均、范镇是来上诉,结果你们给出的答案,就是将他们两个给解决,那确实没有问题。

  文彦博也是心力交瘁。

  王安石忍不住了,他也是效率派,最烦他们争吵不休,又在政事堂召开会议,张斐的建议才是最佳的方案。

  羁縻制度,不但收不上税,还得给钱,如今有了公检法和税务司,多个人,还能多收一份税,有什么不好的。

  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人家都愿意向你交税换取户籍,天可汗都没有做到这一步,你还要什么自行车,中原很多拿着大宋户籍的百姓,特么都不愿意交税。

  你们要是挪不开面子,那就我来做。

  十几个宰相,想不出个办法来,还要让大庭长在做主,这不是笑话吗?

  文彦博现在也很恼火,他当初就是稍微放一点风声出去,结果朝中屋顶都快吵翻了,现在好了,弄得大家下不得台。

  跟他们混,是真心没前途。

  干!

  理他们作甚。

  最终,他们一番合计,就还是采纳了张斐的建议,但比张斐说得肯定是要复杂很多。

  首先,之前发放的临时熙州户籍,全部改为大宋户籍。

  同时规定缴足五年过税,期间没有任何犯罪行为,将给予一种临时户籍,这种户籍可以来中原做买卖,但不能参加科考,不能入仕,最多只能担任皇家警察,或者当兵,如果有立大功,那倒是提前给予户籍,否则的话,必须缴足十年,才能够得到与中原百姓一样的大宋户籍。

  其次,就是对于熙州的规范,熙州还是要对外开放,但当地官府必须要给予进入熙河地区商人的书面牒文,方便公检法执法,同时规定,外商在熙河,也必须遵守临时法,一视同仁,但是他们都只能止步于熙州,如果要想要进入中原,还是必须通过向当地官府申请,而且他们还制定了相当严格审查制度。

  比如你要来京城,熙河答应没有用,必须还得京城答应。

 

 

第七百九十五章 这才是第三把火

  如丧考妣。

  当朝中大臣们得知政事堂最终还是采纳张斐的建议,人人皆是如丧考妣,仿佛这天都已经塌了下来。

  这第三把火到底还是让张斐给点上了。

  这都没有挡住?

  到底是为什么?

  而文彦博也在自我反省,事到如今,他突然觉得自己真是在瞎折腾,还弄得自己颜面尽失,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权力吗?

  可最终不还是政事堂来做决策吗。

  反倒是之前,如果张斐在殿上提出这些建议,那可能真是会影响到政事堂的权力。

  也可见其实权力一直是在他们自己手里。

  嫉妒吗?

  那也不可能,因为如果对象是张斐的话,早就已经过了嫉妒的时候,人家二十多岁,可就是一代宗师,而这恰恰是文人最为嫉妒的东西,至于说大庭长么,文彦博早就知晓,张斐迟早是要当大庭长的,这没啥可嫉妒的。

  党争吗?

  争个毛线。

  如张斐所言,京城一共两庭长,那赵抃还是保守派这边的,其余司法官员,也都是他们的好友,而王安石那边也没有说给予张斐太多支持,张斐就孤家寡人一个,就是想党争,也没这条件啊。

  那是因为这个建议不被他认可吗?

  可最终还是以张斐的建议为基础,制定了这个政策,如果真的完全不被他们认可,也是不可能妥协的。

  思来想去。

  文彦博渐渐想明白此事的本质。

  其实就是时代变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7:56 , Processed in 0.10487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