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作者:南希北庆 - 第 650 页

  富弼道:“法制之法不是律例,而是一种立法思想,臣始终不建议以敕令去进行修法,要修还是得修改《宋刑统》。只是必须要制定详细的立法规则,一旦定下,就不能轻易改变,否则的话,律法将会丧失权威。”

  赵顼又问道:“不知富公有何想法?”

  富弼道:“老臣以为可以请来天下名士来修法,如此一来,即可确保法律的权威,同时也能够得到天下人的认同。”

  文彦博、曾公亮稍稍点了下头。

  名士必然是儒学大家,都是非常遵从礼教的,如今大家对此法的最大疑虑,就是法制之法会不会让礼教边缘化,让这些名士来修,大家都会非常放心的。

  除皇帝外。

  这天知道你们会修出什么鬼来。

  赵顼沉吟不语。

  王安石也是赵顼知己,一看就看出他所忧,于是道:“张三在课堂上说得非常清楚,法制之法的理念是捍卫个人利益,其中涉及不少的利益纠葛,这天下名士都淡泊名利,或羞于谈利,只怕不太合适吧”

  司马光当即反驳道:“这指得是正当权益,光明正大,又怎会羞于启齿?”

  王安石呵呵道:“但是往往百姓最在乎的利益,就是那些蝇头小利,是那些名士所鄙夷之利,只怕到头来修出来的法,根本就不是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而是以道义分利。”

  富弼问道:“那不知王学士有何高见?”

  王安石道:“我认为可以将法分为大小法,大法管三纲五常,交由中书门下修订,而小法管百姓利益,则交由我制置二府条例司来修订。”

  昨日那堂课,令王安石非常动心,因为他对礼法也有着诸多不满,严重阻碍他变法,如果根据德主法辅,将有机会削弱礼法。

  他就想揽过来自己干,配合他的新政。

  你想得忒也美了。司马光听着都乐了,笑问道:“你忙得过来吗?”

  王安石呵呵道:“这能者多劳吗。”

  司马光都快有生理反应了,都顾不得皇帝在这里,“哎呦,王介甫,你可知羞耻二字?”

  王安石道:“我只知道身为臣子就是要为君分忧。”

  司马光道:“可为君分忧,也得量力而行。”

  “二位莫要再争了。”

  赵顼见他们两个又吵了起来,赶紧制止,目光一扫,思索片刻后,方道:“朕以为富公和王学士都说的有道理。

  立法乃是国家大事,事关每一个人,朝廷必须要慎重、庄重、严肃的对待。

  但要说请名士来修,朕倒也不太赞成,这修法之人不但需要充足的律法知识,而且还得有丰富的断案经验,与名望倒是没有太大关系。”

  富弼这么建议,只是为了减少阻碍,道:“那依陛下的意思是?”

  赵顼故作沉吟,道:“正好我朝官员不是三年一次轮换吗?何不在那轮换之际,从全国各地安排一批司法官员来京,与朝中大臣组建成一个立法会,专门立法。”

  立法会?

  大家不由得眼中一亮。

  但马上也反应过来,这皇帝是在防着我们啊!

  这么组织的话,这立法会是流动性组织,每一次人都不一样,宰相也无法控制这权力。

  皇帝肯定是占优势。

  但这也完全符合祖宗之法。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他们也不是不能接受,只要不是皇帝说了算就行。

  王安石道:“这会不会过于繁琐?”

  他认为朝廷人浮于事已经非常严重,还弄得这么复杂,这能不能成,不如交给我。

  赵顼道:“不是顺路吗?”

  顺……顺路?

  王安石人都傻了。

  这听着怎么像张斐的语气。

  文彦博突然道:“如此说来,这律法要三年一修?”

  富弼也是微微皱眉,他之前是打算修订一次就可以了。

  这话倒是提醒了王安石,口风马上改变,“我倒是觉得陛下此策甚妙,各个地方情况不一样,由各个地方来司法官员来修,可以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

  至于三年一修,就更应该如此,律法颁布后,不一定就能够解决问题,得根据问题,不断地去完善。”

  司马光道:“这如何能行,若是不同地方颁布不同的律法,农夫倒是无所谓,可是商人呢?他们从一个州府去到另一个州府,难道还得重新学习一边律法吗?”

  富弼道:“王介甫所言的各地问题不同,大多数都是存于乡法,可是若真将公检法放到乡村去,那我朝财政是不可能负担起,故此我认为即便要修法,也应该仅限于那些繁华城镇,暂时别动乡村,如此也可以保证律法的统一性。”

  赵顼点点头道:“还是富公考虑周详。”

  这他没有办法,没钱是寸步难行啊!

  王安石笑道:“等新政执行后,富公就无须忧虑财政问题。”

  富弼呵呵笑得两声,又道:“可是律法不能常改,三年修订一次,这会影响到律法的权威。”

  王安石道:“可以用大小法来区分,大法不常改,可规定十年修改一次,且由各府最高司法官员来组成立法会,三年修改一次小法,由底层司法官员来修改。”

  在变法这事上面,他这脑子转的比谁都快。

  富弼稍稍点头道:“这倒是可行。”

  文彦博也点点头道:“朝廷现在安排,差不多三年应该可以进行一次立法。”

  你这老头小心思太多了。

  赵顼哪里会上当,三年后,黄花菜都凉了,一摆手道:“无须等三年之后,就以今年回京任职的司法官员为准,明年进行第一次立法。”

  文彦博道:“今年回京的司法官员并没有多少。”

  其实他哪里知道,但他就还是想缓一缓,别这么着急。

  那边新政,司法改革,这里又来个立法改革,这事都凑在一堆了。

  赵顼道:“他们也不懂法制之法,这回就以参加科考的学生补上。对了,科举也是三年一次,而这些考生也是来自全国各地,不如让这些参加科考的考生也加入进立法会?”

  曾公亮错愕道:“陛下,立法乃是国家大事,怎可让那些考生加入?”

  赵顼道:“当然不会以他们为主,但朕也想听听他们的建议,毕竟大多数考生都非常年轻,这血气方刚,比起那些司法官员,少了一份圆滑,他们的建议,或许能够帮助到朝廷。”

  王安石不由得眼中一亮,立刻道:“陛下圣明,臣非常赞成让考生加入进立法会。”

  富弼沉吟少许,也拱手道:“臣也赞成。”

 

 

第三百八十九章 枪手到位

  不得不说,这王安石真是的张斐福星。

  正是因为有王安石在旁边捣乱,导致文彦博他们是既觉得赵顼有些冲动,但又担心自己要是反对的话,赵顼又扔给王安石来变,那可真是要了亲命。

  他们只能也支持。

  由富弼来掌舵,他们也比较放心。

  但其实赵顼一点也不冲动,他自小就崇尚法家,因为他受够了被西夏、辽国羞辱,而法家是可以帮助他富国强兵的,故此他非常欣赏王安石,王安石就是走法家路线。

  不曾想,这中途又杀出一个张斐来,直接将这“法”都给变了。

  但是这最后一堂课,是更加坚定赵顼修法的决心,其实他也觉得这儒家的礼教阻碍富国强兵,是需要改变的,只不过他也不敢表露出来,而张斐的法制之法,是能够削弱礼教。

  关键,修“宋刑统”的政治意义是要远胜于王安石变法,就如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可是思想啊!

  赵顼能不心动吗?

  ……

  而此时此刻,始作俑者张斐,正站在自家的大门前,被一干宾客折磨着。

  “三郎,真是恭喜,恭喜,听闻你可是我朝最为年轻的博士。”

  “哪里!哪里!员外里面请!里面请。李四,快些将黄员外请进去。”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7:26 , Processed in 0.063584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