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作者:南希北庆 - 第 76 页

  张斐欣喜不已道:“这份契约,只要五百贯钱,不知王大学士要写几份?”

  王安石懵了半响,“多少钱?”

  “五百贯。”

  “多少?”

  “呃……应该是五百贯吧。”王安石那杀人的眼神,搞得张斐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

  王安石蹭的一下,站起身来,“你说你写这份契约,就要收五百贯钱?”

  张斐往后小退一步,半身藏在许芷倩身后,怯怯道:“是……是的。”

  王安石激动道:“你凭什么?”

  他的文章多么优美,多么具有深意,可名留青史,但放到现在,也卖不到这个数啊!

  那些商人是傻子吧。

  还是你这个刁民太狡猾了。

  张斐讪讪答道:“通用,实用,完美。”

  王安石道:“那也用不着这么多钱啊!”

  “……?”

  张斐嘴角抽搐了一下。

  许芷倩笑道:“王叔父莫不是忘记了,他帮李四打个官司,就赚得五百贯钱。”

  “是是是。”

  张斐连连点头,道:“许娘子说得是,这其实都还是折后价,实在是我现在处境不好。”

  “行了!”

  王安石呵呵道:“这就不劳烦你了,我自己写就是了。”

  不是吧!这公家的钱,你省个什么劲,会不会当官,难怪你买不起房,活该你。张斐面露郁闷之色,“其实……其实王大学士若真的看得起晚辈,晚辈还可以再……再少一点。”

  王安石连连摆手道:“不用了!不用了!”

  少一点?

  亿点点还差不多。

  这个价钱,王安石完全无法接受。

  我王安石什么天赋,虽然没写过啥契约,但是照着抄,难道都抄不会么?

  你小子还真不把钱当钱。

  要真以这个价钱找了张斐,呵呵,肯定会被人告他们私相授受。

  赶紧让这小子滚。

  这小子真是吃人不吐骨头。

  ……

  王府。

  “你可确定?”

  王文善沉眉看着陈瑜。

  陈瑜点点头道:“如今就连相国寺都知道此事,这一切都是张三那小子弄出来的。”

  “好小子!”

  王文善重重拍了下桌子,咬着牙道:“这都没有整死他,还让他从咱们身上刮了块肉走,真是岂有此理。”

  虽然他司农寺只是涉及到一小部分财政,关键在于司农寺掌管仓库和苑囿,这其中就涉及到不少侵占用地,汴京寸土寸金,但司农寺可以申请土地建造仓库,而这些用地的一部分又被用来建房,或租或卖,全都是免税的,利润可是不少,这一整合,事情可就不好弄了。

  王文善能不心疼吗。

  能不愤怒吗。

  陈瑜面露愁容道:“看来那小子已经与王介甫搭上了。”

  王文善哼道:“我就不信王介甫会为了保一个珥笔之民,而不顾同僚之谊,因小失大,你先找人去马家谈谈,或许马家还不知道那张三得罪了多少人,让马天豪好生掂量掂量。”

  陈瑜点点头,但他不觉的这会有用。

 

 

第五十五章 明枪易躲

  同僚之谊?

  只能说王文善不了解王安石,亦或者以他的境界根本就看不懂王安石。

  王安石是志在江山社稷,根本就不在乎这些。

  当然,这也是王安石最终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这朝堂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到底王安石他情商低,还是只能装不懂?

  大丈夫之苦,不足以外人道。

  在得到张斐的契约范本后,王安石并没有急于颁布政令,而是跑去找宋神宗。

  “陛下,臣最近一直在忙于屋税一事,发现之前的杂税,竟涉及到十几个衙门,以至于人浮于事,甚至出现几个衙门向一户人家征收几道税,可见这冗官之祸,危害的不仅仅于财政,更危及天下安定!”

  宋神宗眉头一皱,“不知卿有何良策?”

  王安石道:“既然杂税合一,臣以为这人事也应该合一,故臣建议设立一个新衙门,专门处理市内一切税务。”

  张斐的计划,只是阐述将税种合一,但是部门方面,张斐可是没有怎么提,关键他也不怎么懂,这北宋的行政架构真的是一塌糊涂,复杂到不是那种历史专业的,根本就弄不明白。

  比如说许遵。

  他在登州出任知州的时候,他的官职其实是大理寺详断官,知州简单来说,就是暂时管理的意思,是一门差使。

  如今他回到大理寺,但他的正式官职又变成登州刺史,刺史就是个虚衔,但职权又是判大理寺事,也是一个暂时管理的意思。

  反正你是什么官,就绝不会干这官该干的事。

  没有哪个朝代比北宋更加糟糕。

  只能说经历过五代十国的赵家,对此是畏之如虎啊!

  但如今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的运转。

  是时候做出改变。

  吕惠卿可是这方面的行家,既然税种合一,人事也应该合一,人事合一,就将形成权力。

  要变法,必须得有权力。

  只不过他是分两步走,先杂税合一,看看大臣们的反应,通过之后,然后再借此为由,提出人事合一。

  这税都合了,人不合的话,这没道理啊!

  雄心壮志的宋神宗自不会拘泥于此,立刻答应了下来。

  二人虽是君臣,但也是师徒,更是知己,早已心心相惜,有关人浮于事的弊端,他们也讨论过很多回。

  人浮于事也是宋朝制度上一个重大的问题。

  如果统一在一个部门下,那么责任就划分明确,效率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之后变法,肯定也要走这一步,否则的话,这政令不通达,还变个球啊!

  王安石也是拿这事来操作一下,练练手。

  得到宋神宗的同意后,王安石又投桃报李,将这个新衙门交由吕惠卿,给他一点功绩,为将来打基础。

  也可借此告诉其他人,跟着我混,我也不会亏待你们的。

  ……

  马家。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4:05 , Processed in 0.04097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