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作者:南希北庆 - 第 817 页

  “人们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一种共识。”

  四人异口同声道。

  苏辙很是郁闷,你们是在上课吗?

  那我是干嘛的?

  明明是议事,结果地位就好像矮了一截。

  “记得非常清楚。”

  张斐道:“那我问你们,这种共识是恒久不变的吗?”

  蔡卞点点头,“是。”

  “不一定。”苏辙却道。

  可说话之后,苏辙又有些后悔了,我还真成了学生,可想想王安石、司马光他们在课堂上回答张斐的问题,他又算得了什么。

  张斐向苏辙问道:“苏小先生为何说不一定?”

  苏辙道:“自魏《法经》,到我们大宋的《宋刑统》,虽然主要条例并未改变,但是也增减了许多条例,若以法制之法来说,就是共识在发生一些变化。”

  “苏小先生言之有理,事实正是如此。”

  张斐笑着点点头,道:“假设我们选出一百个人参与审判,而这一百个人包罗万象,涉及到个个阶层,是能够反应百姓们的一种共识,那当他们对于一个案子自己的判决,这算是什么?”

  几人沉眉想了想。

  过得一会儿,上官均率先道:“立法!”

  “正确。”

  张斐点了下头,“正是立法,我此番前来,可也是背负着这个重任的。”

  为什么给张斐一个判例权,就是富弼希望从他的判决中,得到一些法制之法的立法思路。

  没有例子,光凭想象,对于他们这种已经习惯于法家之法的人,是很难去立法的。

  反之,对于张斐而言,他一定要用法制之法来解释,因为他的这个权力就是基于法制之法。

  张斐又继续道:“你们要记住一点,如我们这些通晓律法之人,是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思考方式,再加上我们的身份,即便再正直的人,也只能考虑到如何去宽容的对百姓好,但往往这种‘对你好’,并非是一种理解,这一点许主簿是非常清楚的。”

  许芷倩愣了下,旋即晕生双颊,“你讲你的,提我作甚。”

  这个梗,张斐很爱玩,又向蔡京他们问道:“你们在帮助富公立法时,是不是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他们立刻点头。

  “就是因为你们有这个理念,但你们并不知道百姓在想什么,故而总觉得哪里不对,不够完善,其实有些时候,百姓其实想得非常简单,只是你们想得太复杂了。”

  此话一出,蔡京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张斐道:“如果去捕捉百姓的共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他们怎么判,我们先排除腐败,在相对理智和公平的情况下,他们的判决原因,是能够帮助我们立法的。”

  蔡卞等人皆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蔡京突然道:“如果让百姓来判决,如偷税漏税的案子,他们一定会判无罪,试问天下百姓,谁会想要交税,这毫无参考意义。”

  张斐笑道:“法制之法理念是国家、君主利益为先,基于这一点,但凡涉及到国家利益,是一律不能这么做。同时,单纯的谋杀案,也是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审理。唯有那种广泛性的问题,才可以引用这种制度。

  比如说,蔡京因为利益,谋杀叶祖恰。”

  这个比喻真是……!

  蔡京、叶祖恰的脸就绿了。

  你为什么不拿上官均和蔡卞打比方。

  又听张斐继续言道:“这只是他们两个人的利益纠葛,跟别人是毫无关系的,但是主人杀了仆人,地主杀了佃农,可不可以引用?”

  四人同时点点头。

  “当然可以。”

  张斐道:“因为这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就应该要考虑到百姓的看法,但做主的肯定还是庭长,只不过堂录要将这些的判决意见也记录其中,如此一来,亦可对于皇庭、检察院形成一种监督。

  如果只是蔡京和叶祖恰的利益问题,哪怕错判,也就是伤害到庭长、检察长,以及被告、原告,但如果是一个广泛性的问题,就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多一重监督绝非坏事。

  也可以给庭长提供一些思路。”

  方才还坚决反对的苏辙,听到这里,不免也是稍稍点头。

  张斐又继续言道:“此外,就我们方才提到的条件,涉及到国家利益除外,必须具有广泛性,基于这两个条件,他们能够参与的案例不多。

  这也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多的负担,反而可能提高某些案子审理效率,因为在面对一些在律法与情理之间的案子,庭长有时候真的是左右为难,当引入第三者,是可以减轻庭长的压力,也不至于说久拖不决。”

  苏辙笑道:“就如同此案一样。”

  张斐笑了笑,又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更多百姓能够了解律法,法制之法的理念是保护个人正当权益,但首先百姓要懂得用律法去保护自己,如此才能够发挥到更大的作用。”

  蔡卞他们听得是频频点头。

  如此听来,好像这优点确实多于缺点。

  苏辙倒还是有些疑虑,道:“听着倒是可行,但还是要慎重,首先,要有明确的制度去规定,那些案件不能引用这种制度,那些能够引用,以及如何去选人,选多少人。”

  张斐点点头道:“这是当然,而且这事也不着急,可以慢慢来,毕竟咱们才刚刚在这里立足。”

  苏辙稍稍松得一口气,他还真怕张斐脑门一热,直接制定这种庭审制度。

  显然他还不够了解张斐,张斐每一步看似大胆,但其实他稳健的一笔。

  虽说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海洋法系,其实都有陪审团制度,只是说这作用不一样。

  但张斐从不考虑这些派系,来到这里之后,是从未想过到底是大陆,还是海洋,因为这是一个封建社会,是有很多限制的,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只能说不断去尝试,不管是大陆,还是海洋,哪怕是杂交出来的,只要能用,都是一种进步。

  而关于引入陪审制度,是张斐早就想好的,但目的还真不是为了公正和监督,那都是次要的,主要还是为了普法和立法。

  因为目前有些法律是极具封建性的,以及涉及儒家礼法问题,如方才提到的主仆互杀,张斐要自己去改的话,会树敌太多,而且压力太大,这得拐着弯,借别人的嘴说出来,然后拿去试探一下,行则行,不行则罢。

  在这个封建社会,他不会去坚持太多,毕竟脑袋才是最重要的。

  ……

  然而,今日这场官司,对于河中府的百姓,也是别开生面的一课。

  虽然河中府也有珥笔,但是也跟以前的开封府一样,珥笔一般不上公堂,只写状纸,其实还远不如之前的开封府。

  他们今儿才知道,原来还能够这么审案。

  意犹未尽!

  同时这司法关乎所有人的,包括那些官员,士大夫。

  河中府今儿的酒楼几乎都是爆满,好友们相聚在一起,议论这场审判的每个细节。

  当然,夸赞的还是比较多。

  哪怕是毛笔侠,理中客,也得等到吹嘘到一定地步时,他们才会冒头,提出不同的意见,来彰显自己的才华、深度。

  河中府最大的酒楼,水云阁。

  三楼的一间雅座内,韦应方听到楼下的议论声,喝了一口闷酒,叹道:“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原本还想借此官司去刁难张斐,哪知道借此一案,这公检法名声大噪,且深入人心,令他很是无语。

  曹奕忙道:“韦通判现在应该相信,我堂兄所言非虚,此人手段了得,尤其是在律法上面。”

  韦应方没好气道:“那岂不是更加糟糕。”

  “那也不尽然。”曹奕笑道。

  韦应方忙问道:“你有何应对之策?”

  曹奕道:“我堂兄说,他们拿张三没有办法,乃是因为他当时就只是一个珥笔,而非是官员,再加上他又是当时判大理的女婿,一时拿他没有办法。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他可是官员,他肩负责任的,许多手段就能使得上了。”

  “例如?”

  “例如盐利。”

  “盐利?”

  “不错!”

  曹奕道:“此案归根结底,还只是涉及到孝道,只要张三在这一点上不犯糊涂,自然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但若事关利益,那可就不一定了。

  之前已经有不少官员证明,谁若想动盐利,必然会引来无穷无尽的报复,无一人可避免得了。你看那薛向,虽政绩不错,如今又有王学士支持,但也一直都被人弹劾,不是因为新法,而是因为这盐利。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23:19 , Processed in 0.05664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