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作者:南希北庆 - 第 836 页

  没有办法,这两场官司,不但没有阻碍公检法的建设,反倒是让公检法一鸣惊人,至少许多百姓都是非常支持公检法的。

  可谓是站稳了脚跟。

  这令他们就有些被动,而同时又有一位中央来的大佬,是空降河中府。

  陕西路转运使,解盐使,翰林院学士元绛。

  这权力可真是不小,基本上可以掌控制盐、运盐,等大权。

  这一般来说解盐使是跟提点刑狱司放在一起的,当初就是范祥用事实告诉朝廷,要执行好盐法,就必须要有刑狱权力,否则的话,就没法去管,而如今公检法来了,这两个职位就分开,王安石又将转运使与之合并。

  因为马上均输法就会来这里,陕西路的转运使对于王安石也是不容有失的。

  府衙。

  “蔡知府,元学士,他们这公检法的权力未免也太大了一点,是什么都能管,如此下去,河中府全都由他们说了算,这如何能行?这也有违我大宋祖宗之法。”

  何春林是既委屈,又愤怒,见到元绛这位顶头上司,立刻是大倒苦水。

  上场官司令他饱受羞辱,他心里可是记着的。

  郭孝法叹了口气道:“这公检法来了,我这提点刑狱司也没有必要存在了。”

  韦应方道:“其实这场官司,皇庭判得倒是没有问题,只不过无人能够制衡他们公检法,这着实令人感到不安。”

  蔡延庆没有做声,只是看向元绛。

  元绛抚须呵呵笑了起来。

  何春林问道:“元学士为何发笑?”

  元绛道:“你们啊!都还蒙在鼓里的呀!”

  “蒙在鼓里?”

  在坐的官员都是面面相觑。

  “可不是么。”

  元绛问道:“你们可否知道,为何公检法会突然来到河中府?”

  韦应方谨慎道:“我们听闻,这是因为司马学士的司法改革。”

  “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元绛笑着摇摇头。

  韦应方赶忙问道:“元学士此话怎讲?”

  元绛道:“就是因为这公检法加上张三在开封府将京城那些皇亲国戚、宰相御史折腾的够呛,故此他们才想尽办法将张斐和公检法送走,正好当时又遇到许州私盐一案,于是他们就建议在河中府推行这公检法,主要是将那张三给送过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

  韦应方顿时是恍然大悟。

  其余官员都明白过来,难怪那些官员拼命地给他们写信,小心提防,原来是你们防不住啊。

  MD!

  这当官的可真是一个好人都没有。

  元绛又道:“所以啊!你们这些抱怨,我在翰林院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这话说得很巧,他心里是支持公检法的,但也不能说出来,他将这事说出来,其实就是暗示,那些宰相都拿张三没有办法,我又怎么治得了他啊!

  何春林委屈道:“但公检法什么都能管,咱们还怎么为朝廷效命,什么都干不了了。”

  “哎!”

  元绛摆摆手道:“何盐监此言倒也言过其实,皇庭只能判定是否违法,而无权干预我们的职权,这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何春林道:“元学士,其实许多事,我们也是有苦难言。就拿盐户来说,谁也不想那些盐户活活饿死,但是咱们也没有办法,朝廷每年所要之钱,都在增加,可解州的盐产量就那么多,咱要不多拿一点,朝廷就会怪罪咱们。

  还有那些盐吏也要吃饭,他们又没有俸禄,这要不喂饱他们,这盐也收不上来,咱们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才让那些盐户偷偷贩一点盐。”

  “说得对,张三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收获人心,咱们来挨骂,他若有能耐,就将这财政给补上,咱们都不管,让他一个人管。”

  “诸位都是经验丰富的官员,这等意气之言,还是少说为妙。”元绛摆摆手道。

  蔡延庆点头道:“元学士所言甚是,这话也吓唬不了谁,只会给自己添麻烦。”

  何春林等人也都不做声。

  他们也知道,吓唬不了张斐,张斐都说的非常明确,朝廷冗官这么严重,还非你们不可呢,笑话,多少人盯着你们的职位。

  韦应方道:“但是这问题该如何解决,这钱就这么多,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以前政就是法,大家可以私下商量,许多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今不一样,违法真的会被告的,可盐政里面是一滩浑水,违法的事可是不少啊!

  元绛先是向蔡延庆问道:“蔡知府对此有何看法?”

  蔡延庆故作一番沉吟,然后摇头道:“这事,蔡某暂时也不知道怎么办。”

  他知道元绛礼貌性地问问,这毕竟是盐政。

  元绛沉吟少许,又道:“其实之前我在海门县担任知县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一直未有想到办法,倒是这场官司给了我一些想法。”

  蔡延庆忙问道:“元学士有何妙策?”

  “妙策倒是谈不上。”

  元绛摆摆手,又道:“适才何盐监说得很有道理,这盐吏若是拿不到合理的报酬,这盐也收不上来,他们也只能想办法从盐户那里索要,也怨不得他们。”

  此话一出,大家稍稍松得一口气。

  皇庭没有判,但解盐使是有权力整治那些盐吏的,这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来此之前,心里都很虚,好死不死,元绛这时候来,想掩都掩不住啊!

  元绛这么一说,就是表明既往不咎了。

  元绛又道:“而目前解盐所得利润,几乎是全部都是送去边境,以至于河中府的盐价的与汴京都相差无几。

  而之前那场官司,讲得就是那些盐户多产之言,而这一部分盐,朝廷就只是规定必须出售给官府,但多少并未规定,甚至没有,也无关紧要,朝廷要求的就是十二万斤盐。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将这部分盐作为地方财政,我们与盐户合作制盐,再由我们官府负责出售这部分盐,所得之利,用于发放盐吏的酬劳。如此既能够激励盐户多产,也能够给予他们一个好的价钱,还能打击私盐,诸位以为如何?”

  蔡延庆听得眼中一亮。

  这一招高啊!

  真是一石数鸟。

  直接将这部分盐官营,利润算大家的报酬,这么一来的话,大家都会努力去干活,给盐户一个好的价钱,他们多努点力,自己得到的更多。

  而且,盐户也分大户小户的,之前那些大户贩卖私盐,可比小户多多了,这么一改,大户的私盐,也必须收回来。

  这又能打击私盐的,这部分利益都是官吏的,贩卖私盐就是跟他们争利。

  这肯定不行。

  一众官员面面相觑,心知这新来的老大,绝非善类,是个厉害的角色。

  但凡支持王安石的官员,在经济方面,都有两把刷子,因为王安石就是要理财,不懂理财的,肯定就不会支持他,元绛这个玩法,就是将之前那部分私盐,直接国有化,套路还是一样,只不过这利润,算地方不算中央的,同时跟官吏的报酬直接挂钩。

  何春林小声问道:“朝廷能答应吗?”

  这可能会影响到军队的财政。

  元绛笑道:“这你们不用担心,朝廷方面,我自会解释的。”

  老大这么给力,那他们也不可能反对啊!

  大家都表示赞成。

  元绛点点头道:“行,那就这么定了,到时你们将盐产量的账目给我看看。”

  “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事。”

  韦应方突然道:“就是皇家警察一来,许多衙差都显得多余,怎么安置这些衙差?”

  元绛忙道:“这就得看蔡知府怎么安排了。”

  蔡延庆瞧了眼韦应方,道:“韦通判对此有何想法?”

  韦应方道:“目前警署方面也都缺人,不如将他们调去警署。”

  蔡延庆点点头道:“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是他们自个愿不愿意去?”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0:23 , Processed in 0.05550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