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作者:南希北庆 - 第 869 页

  苏辙唯有苦笑。

  这时,李四突然上前来,小声啊:“苏检察长,我们皇庭有为你们检察院和证人准备午饭。”

  苏辙愣了下,旋即点头道:“多谢。”

  果然是精准报复。

  “岂有此理!”

  韦应方怒不可遏道:“下回他来府衙,若给他一杯茶喝,我韦应方就不得好死。”

  蔡延庆道:“你小声一点,可别咱们下午来的时候,就只能站着听审而来。”

  韦应方一怔,心虚地左右看了眼,嘴上还是硬气道:“他……他敢。”

  ……

  “这个张庭长还真是如传言一般,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折继祖缓缓站起身来,是怫然不悦道。

  这顿午饭倒是其次,关键你这么做,太侮辱人了呀!

  种诂却是笑道:“罢了!罢了!只要他能够公正审理此案,那就足以,一顿饭而已,上哪不能吃。”

  ……

  率先离开的张斐,并没有去到后院休息,而是去到山谷侧面的一间休息室。

  他刚到不久,李四便请得一人入得屋来。

  此人正是王韶。

  “张三见过王经略。”

  “张庭长有礼。”

  王韶也是拱手一礼。

  “王经略请坐。”

  “多谢。”

  二人坐下之后,张斐便问道:“冒昧问一句,王经略为何突然决定,不想出庭作证?”

  原本下一个证人,就是王韶出庭,而许芷倩突然告知王韶不愿意出庭,这令张斐十分困惑,再加上当时已经到了正午,他索性就选择退庭。

  王韶稍一沉吟,却是不答反问道:“我与此案关系不大,为何张庭长希望我能够出庭作证?”

  张斐道:“因为据我所知,王经略早年就游历整个西北地区,如今又担任西北经略使,对于西北的情况是了如指掌,且与此案并无关系,王经略的看法,会更有说服力。故此我希望王经略提供一些专业意见,比如说,我国与西夏的状态,又比如说,绥州的地理位置。”

  王韶是文官出身,但又担任总参谋长,是相对中立的,且他早年便览西北风光,对西北风土人情,是非常清楚,于是张斐就打算让王韶以专家的身份出庭,给予一些专业性的意见。

  王韶也头回见识到皇庭的审理方式,不是很了解,对于张斐的解释,还是不太理解,又问道:“我的供词,对于此案而言重要吗?”

  张斐迟疑少许,道:“那也不是非常重要,如果王经略没有来,我也不会特意去劳烦王经略。”

  王韶出庭的作用,纯粹是为一些理论加强说服力。

  王韶道:“那我就还是不出庭作证。”

  “王经略若是不愿意,那我自然也不会勉强。”张斐又好奇道:“不过王经略可否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王韶迟疑半响,很是为难道:“因为我与此案,是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故不方便作证。”

  张斐惊讶道:“王经略与此案有利益关系?”

  王韶点点头。

  张斐道:“什么利益关系?”

  这里却万分疑惑,认为这不大可能。

  因为他已经收集了很多资料,如果真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事先他就会派人去请王韶,而不是说王韶来了之后,再去请他来出庭作证。

  王韶犹豫一会儿,才道:“你方才说,打算问我,这绥州的重要性。”

  张斐点点头。

  王韶又问道:“那你对绥州的问题,又知道多少?”

  张斐想了一下,道:“绥州本是我中原故土,不过在唐末时期,被党项人占据,可是由于当时党项人在名义上一直依附中原,绥州自也是算在唐朝领土,可在我朝立国初期,党项首领李继迁叛变,绥州就被党项所据,而在之后的数十年间,也成为我国与西夏攻防争夺的要地。”

  王韶点点头,道:“也正是因为如此,绥州在西夏看来,是属于他们的领土,这也是为何,这些年来,西夏一直在想尽各种办法,想要回绥州,而我军在绥州任何举动,都会使得西夏惶恐不安,且不断派兵骚扰,而在外事方面,也不断施加压力,导致绥州一直未有得到良好的建设。

  如果将来西夏要出兵,绥州必然是他们的借口,从这一点来说,郑獬说得也不无道理,绥州恐成兵祸之源。

  但是你应该也清楚,目前来说,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且王学士又在颁布新法,我们还需要时日,不宜在此时与西夏发生冲突。

  故此,我曾向官家建议,经略河湟,以河湟为基点,形成对西夏东线和南线包夹之势。而河湟地区一直都属于我大宋领土,根据庆历之约,我们双方都有权在领土上驻军,修建防御工事,互相不得干涉,经略河湟,不宜引发西夏的干涉和冲突。”

  张斐道:“也就是说,王经略不愿意强调绥州的战略属性,因为这与王经略的战略有所冲突。”

  王韶点点头道:“可以这么说。但其实绥州地理位置是极为关键的,不管是种副使,还是郭相公他们说得都很对,但是西夏方面同样也不愿意就此放弃绥州,从大局来说,经略绥州,不管是国内的阻力和外面的阻力,其难度是要远胜于经略河湟,而我们现在需要时日准备。”

  “我明白了。”张斐点点头道:“多谢王经略告知。”

  王韶呵呵道:“这其实也不是什么机密,郭相公他们也都知道,只是非常抱歉,我不能给张庭长提供帮助。”

  “王经略千万别这么说。”张斐摆摆手,“基于这一层利益关系,王经略确实不太适合出庭作证。”

  张斐还真没有想到,此案的背后竟然还牵扯到,北宋针对西夏的两个大战略。

  在熙宁元年之前,在宋朝的军事战略家眼里,北线绥州一直都属于消灭西夏的战略要地,这一派就是以范仲淹、种世衡为主的。

  最初赵顼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这个战略一直都在执行中。

  他是非常想得到绥州的。

  但也正是因为此案,使得赵顼改变战略,选择王韶的河湟战略。

  原因就在于,在种谔拿下绥州后,西夏方面是纠缠不休,用尽各种手段,来干扰绥州的发展,外交也频频施压,天天与宋朝交涉,拿各种要塞给宋朝交换,宋朝还上过两回当。

  这也导致绥州一直未得到发展,如果要以绥州为基点,就必须开辟运输线,在前线屯田,等等,如果这些都发展不起来,你就不可能以此作为进攻西夏的大本营。

  同时国内保守派对于收回绥州,是非常担忧的,确实,这宋朝的财政是糟糕透顶,如果再爆发大战,可能就再也恢复不过来。

  在他们看来,绥州就是一个随时爆炸的火药桶。

  是得不偿失。

  关键西夏那片领土,是重在国家安全,而无法为宋朝的财政带来任何补偿。

  就是在这个时机,王韶向上面提出《平戎策》,立刻就赢得赵顼、王安石的支持,这全都是因为绥州闹得赵顼头都是大的,朝堂也不得安宁,最终他选择河湟战略,同时也一直都在降低绥州的关注,避免去激怒西夏,那边慢慢开辟河湟战线。

  但是种谔、折继世、郭逵这批武将,始终是支持北线绥州战略。

  之前王韶不知道会是这么个审法,他当时坐在下面,那是不知所措,因为种谔、郭逵都在强调绥州在战略的重要性。

  让他上去,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讲,因为他是非常清楚绥州的重要性,但他又是河湟战略的总参谋长和制定者,以宋朝目前的财力,是不可能同时启动这两个大战略的,只能分主次。

  他如果去强调绥州的战略属性,这会对他的计划造成影响。

  故此,他临时决定不出庭作证。

 

 

第五百二十四章 文武与法(九)

  这出得山谷,老爷们顿觉一股汹涌澎湃的热浪袭来,有些老者是头晕目眩,他们今儿可是一早就赶来这里,方才全神贯注地听审时,倒也不觉什么,此时回过神来,顿觉饥肠辘辘,这心里满满都是对张斐的问候。

  不过当务之急,不是扎小人,诅咒张斐,而是找地方吃饭。

  “韦通判,这附近可有正店歇脚?”

  “这附近好像没有,还得回城里去!”

  “还得回城里去?”

  “哎呦……那个臭小子,可真是折磨人啊!”

  “老夫就不信,他连一顿便饭都提供不了。”

  ……

  听说还要回城里去,老爷们是各种心绞痛,在正午时分,顶着酷暑的烈日,这多走一步,那都是折磨啊!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21:58 , Processed in 0.05591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