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129 页

在骆思恭看来,那些蹦出来的官员就是蠢货,看不清形势,非要往皇上的刀上撞。

 

正憋着劲儿收拾你们呢,还不知死活,真是活该。

 

“大人,到了。”狱头恭谨地提醒着骆思恭,也打断了他的思绪。

 

骆思恭点了点头,不用说话,狱头便知机地退远。

 

隔着粗大的木栅,李三才坐在一堆稻草上,一头白发有些蓬乱,但神色却甚是淡然地望着骆思恭。

 

突然从家中被缉捕,连夜押入京城镇抚司,李三才从惊愕中渐渐恢复平静,开始冥思苦想因何获罪。

 

李三才不是个普通官僚,他的才智也绝对胜过绝大多数人。有钱,也有交际手腕,更识人,才能编织起一张大网,为自己遮风挡雨。

 

而且,除了贪渎,李三才率性,敢说敢干,还有自己的价值观、政治主张和思想取向,真是个极为复杂的人物。

 

但不管如何,身陷囹圄的李三才却并不绝望。他现在虽然已是平民之身,但交游广,人脉多,很多都是朝中高官,还能不援手施救?

 

所以,李三才觉得只要撑下去,咬死不认,很快就会被捞出去。

 

另一个让李三才颇有信心的原因,则是在当时官场上奉行的不是规矩的规矩,那就是官罢而止,不深究其罪。

 

简单地说,就是你如果贪污了,有人弹劾,你觉得要凉,就赶紧主动辞职。这样的话,哪怕朝廷未批准,你挂印而去,这事儿也基本上算是了了。

 

听起来有些怪异,但这就是党争的恶果。弹劾你,主要目的不是惩治你,为朝廷追回损失,就是党同伐异,赶你下台。

 

人都滚蛋了,目的已经达到,谁管你贪了多少。

 

穷追猛打,会让人诟病的。再说,凡事留一线,谁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也是一样呢?

 

所以,李三才被贬为平民后,便回到通州,安安心心地做个富家翁,一点也不担忧。被缉拿进镇抚司,短暂的惊惶之后,他也不是很恐惧。

 

只不过,当骆思恭面无表情地站在外面,在冰冷的目光注视下,李三才表面镇静,心里却有了不祥的预感。

 

如果是官员举报弹劾,李三才不害怕;但要是皇帝下旨办案,事情就不好办了。

 

李三才不是没想过这个,但他觉得可能性不大。

 

皇帝岁数还小,与自己并无交集。天启元年,辽阳失陷,御史房可壮接连上疏请求起用李三才。朝廷因此讨论商议,官员们意见相持不下,只好搁置下来。

 

就算没被起用,可听说皇帝颇为心动。这才过去多长时间,怎么会突然翻脸,对已是平民的自己下手呢?

 

现在,当骆思恭站在面前,李三才虽然还疑惑,可心却往下沉去。

 

七十岁的人了,在意的不是自己的命,而是家人的死活吧?

 

骆思恭审视着狱中的李三才,揣摩着李三才的心态和想法,微微抿起了嘴角,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

 

“骆大人。”李三才终于拱了拱手,开口说道:“草民有礼。”

 

骆思恭眯了下眼睛,沉重而阴冷的声音缓缓从口中吐出,“圣上让本官给你带句话……”

 

…………………

 

第一百零一章 吾党与有罪焉

 

《大明论坛》被轻轻放下,旋即又被人拿起读看,几个贡士各有所思,一时无语。

 

李三才朝野闻名,被缉捕押入诏狱,这等大事也登载于报,并附有李三才的简历,以及众臣为其申辩的奏疏。

 

“性不能持廉,贪应该是确定的。”文震孟皱着眉头说道:“但以缇骑缉捕,未为妥当。”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在等待殿试的多半个月的时间里,在京城的贡士们也通过什么诗会、聚会、野游等渐渐熟识,志气机投的便更加频繁地聚在一起。

 

这个茶楼便是其中一个聚会场所,文震孟,福建黄道周,江西傅冠,夷陵文安之,河南刘理顺,慈溪冯元飙,卢象升等,经常在此谈诗论词,议论国家大事。

 

自然,《大明论坛》便成了贡士们获知消息的主要渠道,每期一出,必聚之分析谈论。

 

对于文震孟的看法,黄道周并不赞同,开口说道:“贪就是贪,有罪则捕,又遑论刑部和缇骑?”

 

刘理顺在睢州曾师事袁可立,既有袁可立的刚直,会试考中后又受到袁可立的教诲,对于党争甚是厌恶,看问题的角度又不一样。

 

“众多官员为其申辩,亦乃奇观耳!”带着几分嘲讽,刘理顺说道:“案情未明,结果未出,真不知他们是如何想的?”

 

文安之眨着眼睛说道:“刘兄以为这是党庇曲护?在下也觉得奇怪。”

 

文震孟说道:“听说罪名乃是‘大奸似忠’和‘贪伪险横’,此乃老调重弹,所以才会有众多官员为其申辩吧!”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13 , Processed in 0.03480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