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130 页

“当年便因引李三才入阁,而引起党争。”刘理顺说道:“何况,虽是老调重弹,可当时也未查察,未加确定。”

 

“难道缉捕李三才入狱,又是党争?”文震孟也有些不太确定了,皱起了眉头。

 

傅冠看着报纸,耳朵听着众人议论,突然呵呵笑了两声,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你们看到这篇文章了吗?”傅冠指点着说道:“此报非满篇皆是李三才,还有蕺山先生的《与周年友书》呢!在下给你们念上一念啊!”

 

蕺山先生,便是刘宗周,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大家。

 

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

 

此时,刘宗周家居三年后,于天启继位后被起用,官职为礼部主事,以“慎独”为宗旨,学术思想已成熟,声名远扬。

 

虽然因为赞赏顾宪之的思想,刘宗周被视为东林党人,但他对党同伐异之风行,人心日下、士风日险,极为痛切。

 

“今天下事日大坏,莫论在中在外,皆急需匡救,以缓须臾之决裂……吾党与有罪焉,不可尽诿于奸党……”

 

“吾辈出处语默之间,亦多可议。往往从身名起见,不能真心为国家……”

 

“……只顾自家博取好名,不以国家为念,若天下一旦土崩瓦解,将死无葬身之地也。所云吾党之罪,在宋人之上,不为虚也!”

 

傅冠朗朗读完,环视同年,笑道:“此时刊载,极有深意啊!化偏党而归于荡平,不以门户分邪正。蕺山先生此论,亦是老调重弹乎?”

 

“化偏党而归于荡平,不以门户分邪正”,是刘宗周四年前所上的《修正学以淑人心以培养国家元气疏》中的话,言犹在耳,却还是党争不断。

 

而刘宗周三年后的自省,则更加言辞激烈,“吾党与有罪焉”,“吾党之罪,在宋人之上”,可谓深刻以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黄道周抚掌笑道:“据传《大明论坛》乃圣上派人编撰,若如此,即可见圣意如何了。”

 

刘理顺嘿然笑道:“党争之祸,其罪昭然。党内亦有此深刻反省,不如其党人又作何想?”

 

文震孟沉思不语,与他一样陷入思索的,不乏其人。

 

……………

 

此时的刘宗周府宅,蕺山先生把报纸放在桌案,苦笑摇头不止。

 

李三才案已经是满城风雨,为其申辩的官员连篇上疏,可他的文章一刊载,等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你个二五仔,大家正齐心协力捞人呢,你来个“吾党之罪,在宋人之上”,分明是搞分裂,窝里斗嘛!

 

可以想见,同僚官员们会以什么样的眼神看他,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他。

 

圣上啊,您对党争深恶痛绝,又何苦把微臣推到前面?

 

刘宗周只腹诽了一句,便恨不得扇自己两嘴巴。一个孔孟之徒,岂敢怨恨君父?

 

思之再三,刘宗周提笔铺纸,准备辞职回家。

 

说起来,刘宗周是不喜官场的,他更愿意治书讲学,几次起复也颇为勉强。

 

“……不佞少而读书,即耻为凡夫。既通籍,每抱耿耿,思一报君父,毕致身之义。吾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万物一体,亦会为此曹著忙……昔韩退之中废,作《进学解》以自励,遂成名儒,其吾侪今日之谓乎!”

 

刘宗周突然停笔,自失地一笑。想到解官后能潜心学问、摆落世事的纠纷,完成他的《人谱》,竟是心情轻松。写的这什么玩艺儿,不象求去奏疏啊!

 

重新换纸,刘宗周思索半晌,提笔开写,“礼部主事臣刘宗周谨奏:世道之衰也,士大夫不知礼义为何物,往往知进而不知退。及其变也……伏惟陛下恩准。”

 

………………

 

乾清宫大殿内,朱由校正在召见徐光启等人。

 

铲屎官张裕儿抱着猫咪站在殿边,不时偷眼瞅那几个碧眼黄须的怪人,听他们说有些怪异的北京官话。低头看看白娘娘,倒觉得有点相象呢!

 

贵捞?龟劳?鬼佬?!嗯,皇爷就是笑着这么发音的,鬼老!

 

张裕儿嘴唇翕动,无声地重复纠正着发音。等到自觉已经掌握,丫头又心中纳闷:为啥叫鬼老,不叫老鬼嘞?

 

少年皇帝不知道殿旁臭丫头在想什么,只是满足她的好奇,才让她留在那儿看老外的。

 

他的脸上带着和熙的笑容,手中摆弄着望远镜,不时颌首,正与“鬼佬”们相谈甚欢。

 

第一百零二章 西书七千部

 

这些个鬼佬在当时可算是稀有动物,特别是在北方,难怪张裕儿瞅得新奇。

 

其中一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的鬼佬可不简单,历经明清两朝,相当地出名。汉名叫汤若望,天主教传教士。

 

另一个叫金尼阁的家伙,虽然不太出名,但在朱由校看来,却更有用,更富有传奇色彩。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16 , Processed in 0.03209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