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139 页

这些火炮,则成为明朝所获得的第一批红夷大炮。除留下十几门护翼京师外,其中十一门被运往辽东。

 

而运往辽东的这十一门火炮,在历史上被布置于宁远,并在宁远之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别人对邓士亮捞取红夷炮不屑一顾,朱由校岂能无动于衷?

 

别的不说,光这三十六门红夷炮,就值多少银子?又能为他加快海军建设,增强辽东战力作出多大贡献?

 

而从捞炮的过程来看,邓士亮可不是读死书的呆子。官儿虽然不大,但却博学多才,足堪大用。

 

现在,兵部孙承宗,吏部陶朗先,户部李起元,工部徐光启,朱由校已经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掌握了这几个关键部门,初步完成了组建自己班底的计划。

 

要改革,就要有能按照自己的意旨运转起来的官僚班子。一个人成不了事,就算是皇帝也不成。

 

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步,却已经可以让朱由校开始启动改革大计,尽管只是小步的。

 

历史上的王朝更替,多数会有两个主要的内因,那就是失去民心和政治腐败。

 

大明的问题很多,但如果解决了这主要的两个,辽东建奴不过是疥癣之疾,根本无法撼动庞大帝国。

 

政治腐败已经从抑制党争、惩治贪腐开始着手,失去民心也要开始进行了。

 

在朱由校看来,老百姓的要求真的不多,吃饱而已。而要吃饱,土地则是关键。

 

从当时大明的人口来看,土地数量显然已无法实现“耕者有其田”。更为致命的是,土地还集中在极少的数的豪绅地主手中。

 

朱由校不能添空变出土地,发展工商解决多余人口也不能在短期见效,更暂时无法对外扩张。

 

但掐住地主豪绅剥削的脖子,让数量更多的贫苦佃农喘上一口气,多吃上几顿饱饭,他自认还是能做到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自躬自省。

 

既然清流老是盯着皇家,那就从民怨颇大的皇庄入手,自砍一刀,给他们做个榜样如何?

 

接下来再颁布诏令,从一府一地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自己也有底气,对违法不遵者该抓抓该杀杀,也就别说什么不教而诛了。

 

朱由校拿出自己写好的章程,交给办事太监,吩咐拿去皇家印书局,刊登见报。

 

皇家啥都有,不仅能酿酒、腌咸菜、做酱醋,还有印书局,还能对外承揽业务。

 

第一百零九章 残民一条鞭?

 

最为贪财的万历帝,就让皇家印书局拼命揽业务,拼命做生意。

 

只要付钱,啥书都印。据说连闻香教造反的宣传材料,都是皇家印书局给印的。

 

人家给钱了嘛,这职业道德和商业信誉,这稀里糊涂的审查,也真是相当感人。

 

所以,朱由校所弄的《大明论坛》并不费事,甚至还小有赚头。

 

…………….

 

皇帝真勤快耶,皇帝是要疯吗?请辞就批,都不带隔宿的。

 

皇帝有些操切吧,这些辞官的可都是东林诸公、正人君子,偶尔打眼看错了人,小惩大诫也就是了。

 

皇帝真英明,该我们五党得势了,东林党都滚蛋才好呢!

 

李三才贪渎案引起的风潮和震动,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惋惜也有人拍手称快。

 

但皇帝的用人却耐人寻味,没用什么三党或五党的人,也不是翰林出身的,而是直接从地方督抚中擢升了陶朗先和李起元入阁,可谓是极为少见。

 

陶朗先无党,要是硬分的话,他与熊廷弼交好,勉强算得上楚党吧!

 

李起元是真的无党,且多数时间任外官,河南、陕西、南京都有他工作的足迹,少在京师朝堂。

 

孙承宗呢,同情东林,但力持中立;袁可立也是一样,虽重风骨,也以敢言直谏闻名,却反对党争。

 

至于袁世振和鹿善继,两个四品外官,精于专业,倒没什么好乱猜测的。

 

“朝堂上非东林即五党,无党或中立者甚少。圣上若想摒弃党争,怕是可用之人不多也!”

 

“杨涟、左光斗、方震孺等难道不是东林,皆放外官重任。”

 

“依在下看,圣上未必要尽弃东林,倒是颇欣赏清廉忠直的官员。”

 

“有道理,有道理。圣上极恨贪渎,治罪李三才便是一例。”

 

“圣上也极厌奸商,与李三才有牵连的通州商人,严治贿赂偷税之罪,个个被重罚,都哭天号地呢!”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5:20 , Processed in 0.033299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