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16 页

这些刀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旋转组合,更有放飞刀的按键,轻点机关,飞刀齐发。嗖嗖嗖,老厉害了。

 

十四势盒内还有一支精钢钩带着一条钢丝,可激射至高处,抱着盒子就能飞檐走壁。真可谓是一盒在手……

 

朱由校的手停在了半空,终于忍住了给骆指挥使白话一番的冲动,嘿然一笑,说道:“那是朕道听途说,说是锦衣卫所有的一种厉害武器,你不必当真。”

 

骆思恭嘴巴张了张,还想详细询问少年皇帝。朱由校已经一摆手,略过了这牛逼的“大明十四势”。

 

虽然有点小失望,可朱由校还是得继续交代清楚,省得锦衣卫做出有违他初衷的事情来。

 

东厂厂督的人选基本确定,就看魏大爷识不识相,老不老实了。

 

因为东厂的属官掌刑千户、理刑百户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负责侦缉工作的“档头”、“番子”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

 

所以,朱由校要对骆思恭耳提面命,既是制约东厂,也是对锦衣卫严格要求。

 

“锦衣卫与东厂乃朕之亲军、耳目,言行风评直接关系到朕的名声。”

 

朱由校最后对骆思恭是一番敲打提醒,“罗织罪名、诬赖良民、屈打成招、敲诈勒索之恶名,朕不想听到。若是有犯,严惩不贷;朕背骂名,你也难逃刑罚。”

 

骆思恭心中凛然,赶忙跪倒接旨。

 

见已经交代清楚,朱由校挥退了骆思恭,叫进刘若愚,听他诵念奏折,开始处理公务。

 

第十三章 做个梦就切鸡*鸡

 

骆思恭退出御书房,天上已满是星斗。摸着颌下花白的胡须,骆思恭边走边想,脸上露出几分苦笑。

 

虽然东厂把审讯权交出,锦衣卫的地位提高了,且皇帝看来也是很重视锦衣卫,但骆思恭并没有太多的欣慰之感。

 

少年皇帝这是要搞事情啊,暗查官员的家产就是前奏。

 

皇帝搞事情,锦衣卫就挨累,还要挨骂,自己这个指挥使在位四十年了,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啦,能得善终嘛?

 

尽管心中有些忐忑,可骆思恭却不敢马虎,不敢敷衍皇帝。

 

皇帝看似重视锦衣卫,可东厂也不是吃素的。厂公是太监,与皇帝的关系倒是更亲密,更有机会进言。

 

这就是平衡和制约,互相监视、牵制,骆思恭对此并不陌生,从古至今,皇家惯用手段而已。

 

当然,对少年皇帝的举措,骆思恭也明白他的目的。

 

作为皇帝,身在皇宫这一片小天地,最恨的就是有人欺骗自己,可被人欺骗的时候也是最多。

 

所以,皇帝需要耳聪目明,需要消息灵通,这就离不开厂卫。

 

尽管少年皇帝的言语还有些稚嫩,办法还有待完善,但骆思恭却没有丝毫轻视之心。

 

继位才两年,已经能思虑至此,完全可算得上聪慧睿智了。

 

不提骆思恭,再回到御书房。朱由校边批奏折,一边也是思索不断。

 

经过今天的廷议,朱由校要对文官势力下手了,但他需要更多的情报。

 

滥杀也不是不行,就象天启帝纵容魏大爷一样。

 

但朱由校觉得那很没有技术含量,抓住文官的罪名还不容易,在大明有几个官吏是靠着那点俸禄活着的?

 

就说朝廷里那些喷子,调查起来,恐怕没几个屁股是干净的。谁家没个千八百亩良田,谁不与商人勾搭……

 

老子可是小心眼,很记仇的。

 

朱由校听着刘若愚念奏折,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写上要清算收拾的大臣的名字。

 

东林党人的脑门上肯定没有标签,也肯定没有什么入党的证明之类。

 

他们的宗旨是支持赞成我的就是同志,反对我的就要打倒批臭。

 

朱由校也同样采取这个甄别办法,先拿熊大臭嘴和王化贞的经抚不和为突破口,挺王化贞的都划进要打击的名单之列。

 

画个圈圈诅咒你,朱由校露出冷笑,看着冯三元、张修德、魏应嘉、郭巩这四个喷子,用笔圈了起来,重点打击,狠狠打击。

 

太监刘若愚偷眼看了下皇帝,以为皇帝又走神儿了,不由稍微提高了下声音。

 

嗯?朱由校很敏感地抬起头,瞅着刘若愚,吓得他赶忙又恢复了语调。

 

要说这个刘若愚,也是个奇葩,太监中的奇葩。

 

刘若愚原名刘时敏,生于明代万历十二年,南直定远人。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父亲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27 , Processed in 0.03357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